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历史部编必修中外史纲要下(2019)《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单元检测题

历史部编必修中外史纲要下(2019)《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单元检测题,以下展示关于历史部编必修中外史纲要下(2019)《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单元检测题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历史部编必修中外史纲要下(2019)《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单元检测题

1、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限时30分钟)一、单选题11907年,英国外交部的备忘录中写道:德国是故意奉行在本质上反对英国的重大利益的政策,而且除非英国牺牲这些利益,使它自己失去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或者英国变得十分强大,使德国无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否则一个武装的冲突是终久不可避免的。这一结论()A为德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B表明英国开始放弃绥靖政策C是英德国家实力变动的反映D加速德意奥三国同盟的建立2一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著名的14点方案,但是美国在提出这一方案参加巴黎和会之前并没有经过与英法盟友的协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美国为战争贡献了力量B英法顽固坚持殖民体系C

2、美国试图成为大国65D战时同盟体系彻底瓦解3日本史学家入江昭指出,“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为稳定日本的成长营造环境”。以下对这次签约“合作”的解释,正确的是()A列强在打败中国的基础上逼签此约B中国借此机会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日本在“八个签约国”中受益最大D“机会均等”成为列强侵华的共同原则4写有威尔逊大名的广场、街道、火车站和公园遍布欧洲,墙报呼吁:“我们要威尔逊式的和平。”群众狂热地呼喊:“美国万岁,威尔逊万岁!”这种现象真实反映了()A威尔逊给欧洲带来了和平B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C欧洲群众对威尔逊的崇拜D和平与发展成为

3、时代潮流5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后,某报刊评论说:这场军事比赛的麻烦在于,它进入了加赛局,而德国既没有替换的投球手,也没有代打。此观点意在说明()A德国开始丧失战争主动权B美国参战使态势发牛逆转C两军事集团力量趋向平衡D美国决定了战争胜负走向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交战各国很多人认为这次战争是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维护和平正义的事业。但随着战争的进程,人们对战争逐渐持反对态度,士兵们的战斗激情也消失殆尽,他们甚至觉得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争的结果取决于民众态度变化B人们对战争的认知具有随意性C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的世界潮流D战争的残酷性改变了社会心理7基于对自身安全性

4、的忧虑,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伙同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国际危机。由于英美支持德国,法国不得已撤军;美国又推出“道威斯计划”,以帮助德国经济复兴为手段,促使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这反映出()A凡尔赛体系欠缺内部协调机制B美国事实上赢得战后世界霸主地位C法国与德国的宿怨基本得到了解决D一战的阴云是二战爆发的主因8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成立的国际组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签署了非战公约等国际条约,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初期被英国、法国控制美国没有加入,苏联很晚加入,缺乏普遍性“全体一致”原则使国际法难以实施,缺乏权威性ABCD9下表所示的内容是英、德、法、美

5、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它可以说明 ()国家英德法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25A工业革命成果B近代殖民扩张C垄断组织形成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10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C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D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11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提高了46倍,其中重工业和一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重工业的发展中,军事工业又占有突出的地位。据此可知,德国经济的发展()A主要得益于国家实现统一B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造成英法传统强国的衰落D对欧洲国际关系构成挑战121916年,随着德国成功研发出潜水艇这种新式武器,德国高层就“潜艇是否应该对射程海域内一切外国舰队(无论是否交战)进行打击”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军方人员坚持实施该原则,而外交官等文官则持反对态度。反复争论的最终结果是德国还是采取了无限制的潜艇战。这段史事()A助长了法西斯势力增长B导致协约国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割赵必深”与“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中的“深”字含义不同。B.3.昭奚恤不知也”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中的“知”字含义相同。C..“请封于楚”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封”字含义不同。D.“臣弑其主者”与“万乘之国,其君者”(《孟子》)中的“弑”字含义相同。

….

关于作者: yun

历史部编必修中外史纲要下(2019)《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单元检测题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