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唐朝女装(唐朝女装图片)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一书的共读。

>唐朝女装(唐朝女装图片)

上一篇里,我们了解了中唐,尤其是宪宗元和时期,以“怪”为美的风尚,更多内容,请戳:中唐时期的装束:从宪宗元和开始,以怪为尚,奢靡之风盛行

那么,晚唐时期女子的衣着妆容,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和灵遥继续翻开这本《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一起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以《花间集》为代表、秾纤艳婉的词作风格,兴于唐,盛于五代。它原是供歌伎伶人演唱的唱词选本,收录晚唐五代间的流行词作。

亡国之音哀以思,频繁战乱导致的多少离愁别恨、去国怀乡,却只能暂以“落花狼藉酒阑珊”来止痛,将一己潜隐的悲哀织进词里婉娈温柔的绮罗绫绢之中。

而于服饰研究而言,《花间集》也成为了晚唐五代女性妆束时尚的极好的文字参照。加上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我们得以窥探晚唐女性的衣着妆束。

晚唐五代贵族女性中最为流行的上衣式样名为“披衫”“披袍”“披袄子”。

这类衣物从贵族女性的礼服翟衣演变而来,脱离国家仪式走入了日常生活:长度等于身长,领口在胸前不作交掩地直垂而下,作为暑热时节穿用的清凉服装,采用轻薄而无华彩的织物裁制。

披袄或披袍式样类同于披衫,但材质选用绣罗或彩锦,更为厚重。

对照法门寺地宫里出土的实物,我们还发现了花间词集中没有提到的细节——两层长衣都在衣身侧面留有长长的开衩。

这种开衩原是为便骑马而设。

魏晋以前的中原地区,人们需将没有衣衩的外衣下摆掖进后腰,才能开骻乘马;但北朝隋唐以来,男子为了乘马之便,更多采用这种来自西域胡服、身侧开衩的“缺骻”式袍服作为日常衣装。

晚唐贵族女性的日常时装吸收了这种式样,只是结合当时女子宽衣长裙的时尚来看,开衩已然脱离了方便乘马的本意,成为一种单纯的装饰构造。

奢侈世风的影响之下,披衫时尚愈演愈烈,乃至敦煌藏经洞所出的《引路菩萨图》中,作为供养人的“清信女”身上都出现了大袖披衫,宽博长裙曳地的形象。

在披衫流行的同时,用作女子盛装的上衣又有一种特别式样,名为“盖裆”。

所谓“裆”,是指一片当胸、一片当背的内衣“裲裆”;“盖裆”之名大约即是取其掩盖于裲裆之外的意思。

而自法门寺地宫揭取的衣物中,则恰有一式上衣:

区别于长身的披衫,也不同于唐人日常所用短身的衫,而是衣袖与衣身平齐的直筒式样,前后长度相当,恰可掩住内衣。

具体穿着时,或将衣领作对襟松敞在外,或需依靠折叠拉伸将袖根掖入裙腰,这极可能便是当时的盖裆。

与上衣对应,晚唐五代时期女子的下装是袴与长裙。

袴或写作绔,式样如法门寺地宫衣物包块中揭取出的两身式样一致的长裤,上为开裆,下是两个大口裤筒。

这是南方式的裤装形式,自安史之乱后逐渐取代了唐前期流行的北方胡服式小口袴,成为女子内衣的流行式样。

晚唐五代流行的裙装则大多裙摆宽、裙幅多、裙身长。以花间一句“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的描述最为贴切。

因着披衫的对襟式样,女性过去用作内衣的抹胸有了露出在外的可能。然而内衣外露终被视作不雅,于是唐女有了在长裙腰上再加缝一段宽装饰花片的做法。到了五代,这一式样蔚然成风。

花片往往与裙身使用同一式样的色彩纹饰,形为拱起的弧状,如《簪花仕女图》中右起第二人;更有精致者作花瓣形态,如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王处直墓壁画中侍女腰间所系。

在裙与裤之间,晚唐五代女子还独有一层特殊的衣式,名唤“襜裙”。大约因当时女子骑马外出时露出内穿的裤装终究有所不妥,于是另加一件遮蔽在身前的围裳。

尤其晚唐以来的频繁战乱,导致女子出行次数增多,襜裙开始大为流行。

大约绘制于五代南唐时期、展现宫廷妇人时尚的《簪花仕女图》中,起首一个左手执拂子逗弄小狗的美人,右手轻拢身前红裙,恰好露出绘对蝶纹的袴与敷彩绘花的花形襜裙。

晚唐五代以后,襜裙仍在辽金统治地域流行。

其实物见于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裙身用三片全幅做成上接裙腰下部分离的三片花形,上以金银线绣出对凤团花图样,出土时穿在墓主六件左衽外衣之下,四腰罗裙之上。

这种襜裙外穿的作法,也见于后周显德五年冯晖墓壁画侍女像、内蒙古巴林右旗都希苏木友爱村辽墓木椁彩绘侍女像等。

但在中原,襜裙的时尚入宋便逐渐消失。

先是汴京城中妓女“不服宽裤与襜”,另制前后开袴的旋裙以便骑驴,而后士人家眷纷纷追慕效仿,即使当时官员如司马光将其视作“番俗”“不知耻辱”,却到底是对风尚大势无能为力了。

以上,便是唐代各时期的服饰了。

你最喜欢哪个时期的呢?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

关于作者: yun

唐朝女装(唐朝女装图片)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