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肋差(日本短刀)

肋差日本短刀

通常指日本武士用来破甲的短刀,通常随身携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被赐切腹)都是用的怀剑(类似于随身匕首),肋差的主要功用是在日本低矮的室内,长的打刀不便发挥的的情况下做格斗使用。一字切:通常是双手握住肋差刃(根据长短而定),刀刃向右,大部分从肚脐下一到二寸左侧的位置腹部刺入腹部,双手用力水平方向把肋差从左向右拉,直到把腹部拉开一道一字型的口子。此时站在后面的介错人(切腹人为了减轻激烈的痛楚,可能会于剖腹后进行介错,即找来助手在最痛苦一刻将其斩首。

肋字解释:肋lèi胸部的两侧:两肋。肋骨。肋膜。像肋骨的:肋木。

中文名

肋差

概念

日本武士用来破甲的短刀

长度

30~60公分

用途

室内打斗

装备位置

通常是腰间左边

武器归类

刀剑

简介

肋差的长度通常在30~60公分,比较地道的武士通常喜欢把肋差和较长的太刀同方向斜挎在腰间左边(左撇子除外)

战斗时拔出打刀、太刀或者使用薙刀进行拼杀,破甲时就通常用肋差。

在古代日本地区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要求手下要绝对尽忠,这种思想世代推广,于是演化成了后来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这种军阀的贴身卫士和战士也就越来越职业化。武士道精神也就几乎成了武士们的主要思想

关于切腹

武士道精神力求胜利和荣耀,对于失败的态度是极其极端的,武士只有用极端的方式来洗脱自己失败的耻辱,这种方式就是大家熟知的切腹自尽……

不过对于武士来说,切腹自尽是一种只有武士才能拥有的非常神圣光荣的死法

普通的老百姓和其他职业的人是没有资格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

很多人误解为肋差是专门切腹的,其实不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被赐切腹)都是用的怀剑(类似于随身匕首),肋差的主要功用是在日本低矮的室内,长的打刀不便发挥的的情况下做格斗使用。也有专用肋差的剑道流派,可参见日本电影《黄昏清兵卫》。

切腹方法

一字切:通常是双手握住肋差刃(根据长短而定),刀刃向右,大部分从肚脐下一到二寸左侧的位置腹部刺入腹部,双手用力水平方向把肋差从左向右拉,直到把腹部拉开一道一字型的口子。有时甚至把肋差还要往上提一下,让切腹人的肠子溢出,这时切腹者已经因为剧烈的疼痛无法继续切下去,甚至休克。此时站在后面的介错人(切腹人为了减轻激烈的痛楚,可能会于剖腹后进行介错,即找来助手在最痛苦一刻将其斩首。介错人一般是剖腹自杀者的亲友。)就要快速的手起刀落,将切腹者的头砍下,以解除切腹者的痛苦。(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有些介错要求掌握好力度,脖子也能只砍到一半左右,头不能完全砍下,简直是可怕至极!)

十字切:这种切法更是让切腹者痛苦不堪,要在一字切的基础上,上下方向切开一道十字口,所以这种切腹方法没有一字切那么流行。至于切腹完成的后半部和一字切是相同的!

还有三字切法等等,总之这种死法是只有没见过的,但没有想不到的!

切腹演变到江户时代以后渐渐演变成象征性的仪式。为了避免切腹者的痛苦,很多时候,用以切腹的武士刀被改为扇子或木刀,切腹者用它在肚子上比划一下,介错的刀就下来了,这样的「切腹」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同于斩首,这就是所谓的「扇子切(扇腹)」。

(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还可以去看看日本导演黑泽明比较著名的几部影片,几乎多多少少都涉及到了武士、武士道还有切腹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最后的武士》中也有提及。)

推荐电影

《切腹》(日本1962年)

在带有中国特色的关于日本武士道的影片中我们往往看到,里面的“日本人”切腹时,拿把长刀,想都不想,对准丹田就猛的一刀刺下去,往往刀尖从背部刺出来,这样的只能叫刺腹,而不是地道的切腹,这样的死法是非常不地道的!

战国时代的武士地位较高(比出身卑微的忍者地位高很多!),凭借其地位,除了为主人办事外,可以不用参加老百姓的日常生产劳动,主要收入是靠主人的封赏,地界的出租,和对百姓释放高利贷等。

不过在明治维新后武士集团渐渐受到国内改革新势力和国外列强的迫害和剿杀,逐渐衰退甚至消亡。武士这个职业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资料

1.肋的解释·在线汉语字典

….

关于作者: yun

肋差(日本短刀)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