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王振有(博士、研究生)

王振有博士、研究生

王振有,男,汉族,1954年10月生,辽宁鞍山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75年9月参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国321,武汉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等。现任湖北省政协党组成员、政协副3。

王振有说,改革开放30年来,黄石城市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奋力打造宜居城市,取得了辉煌成就。王振有表示,改革开放为黄石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成果,黄石将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中文名

王振有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54年10月日

出生地

辽宁鞍山

人物生平

1978年9月加入中国321。

1975年9月至1979年9月,武汉市青山区工农村百货商店工作;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

1983年7月至1985年8月,省计委投资处办事员、科长;

1985年8月至1986年9月,鄂城钢铁厂计划处副处长;

1986年9月至1991年8月,省计委投资处副处长;

1991年8月至1994年5月,省计委工业处处长;

1994年5月至1996年12月,省计委对外经济处处长;

1996年12月至1999年9月,省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其间:1996年4月至1998年12月,在职攻读华中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1999年9月至2003年2月,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年2月至2003年3月,黄石市委书记;

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黄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1999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职攻读武汉大学商学院政治

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中央党校第20期中青班学习);

2008年12月至2013年7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2013年7月,任湖北省政协党组成员。[1]

相关

考察

2010年11月27日,武钢(集团)党委书记王振有(右二)参观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生产线。当天,王振有在市65郭有明、郑超、宋文豹、马学军等陪同下,深入云池深水港、三峡全通、宜昌南玻、宜昌磷精细化工园等地,考察猇亭工业新区项目建设情况。

调研

2009年2月11日上午,公司党委书记王振有在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董新发的陪同下,亲临公司团委机关调研指导武钢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王书记一行首先参观了武钢青少年活动中心,并饶有兴趣的听取了活动中心关于青少年教学、青年各类活动的开展及周边社区居民休闲娱乐情况的汇报,王书记希望活动中心继续发挥阵地作用,提高对团组织、团员青年、社区居民的服务水平。

随后,王书记走进团委机关,与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亲切交流。在调研会上,王书记认真听取了团委书记吴寒芬同志的汇报,对武钢共青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鼓励,并对武钢共青团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1.要深入了解青年的思想状况。团委要深入掌握青年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公司各级团组织也要加强基层调研,掌握青年思想状况,引导青年服务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同时要积极调整思路,逐步探索改进工作方法。

2.要紧紧围绕青年的兴趣爱好做好服务。团委要结合“引导、服务、凝聚、影响”八字,引导青年在公司第三次创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要找准结合点,富有针对性,体现趣味性,把武钢的企业文化通过团组织这个渠道传播给青年,充分凝聚青年,把公司共同理念、行为方式转化为青年的自发行动。

“五小”科技攻关、“青安杯”竞赛等活动开展的都非常好,可从整体上体现青年素质与水平,技术运动会也能很好的锻炼队伍,这些活动要坚持做好,充分锻炼人才队伍。

3.要千方百计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团委要多进行摸索了解,用疏导、辩论、说理的方式对青年的意见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尤其是多开展特色活动来引导凝聚青年。

4.要做好青少年培养工作。应充分发挥武钢青少年活动中心阵地和服务功能。要多举办体育类项目尤其是冷门类项目的教学工作,长期坚持办下去,力争出一批武钢培养的运动人才,打响武钢活动中心这一品牌。

最后,王书记强调各级团组织要用青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青年多交流,疏导引导青年,要把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武钢企业文化、“四个一流”的重要观念融入到青年思想中去,引导武钢广大青年职工为实现公司第三次创业做出新的贡献。

最新动态

黄石是全国和湖北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始终是黄石市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黄石市委书记王振有接受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冯诚专访时欣喜地说,近几年来,黄石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良策,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不懈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为经济转型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后劲,取得了突破,产生了实效。

黄石是20世纪50年代湖北继武汉之后成立的第二个省辖市,素有"江南聚宝盆"之称,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全市已发现矿产76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7种,其中煤、铁、铜、金、锶、石灰石等优势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2%、66%、93%、84%、97%、23%。

个人观点

王振有指出,与其它资源型城市一样,都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黄石也与其它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矿竭城衰、优势丧失、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地方财政压力大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资源型城市长期累积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压力巨大。

如果不及时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黄石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就没有出路,就会陷入困境。长期以来,黄石历届市委、市政府都进行过艰苦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的十六大召开后,黄石市委、市政府对照十六大精神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对黄石市情进行认真分析,发现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源进入衰竭期。黄石曾经是一个"工业粮仓",到2002年底,黄石累计向国家提供2.78亿多吨的铁矿石、2500万吨钢、1992万吨钢材、80多万吨铜、8542万吨水泥、5200多万吨煤以及大量的其他矿石,上交利税145亿多元,加上统配差价等间接贡献,累计为国家贡献达200多亿元,相当国家同期投入的5倍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采掘、冶炼、建材、能源等领域的资源型企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90%下降到现在的54.8%,支柱地位逐步丧失。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6座附属矿山已有4座闭坑,剩下2座也进入残采阶段,主体矿山铜录山矿露天开采已经停止,目前有色公司自产铜矿石只能满足生产能力的五分之一弱。

大冶铁矿年产量也由20世纪70年代500-600万吨陡降至几十万吨,且已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开采年限大约还有20年。黄石矿务局也由70年代的10座矿井、年产煤125万吨减少到现在的4座矿井、年产量50万吨,开采年限已不足20年。

二是传统产业比重高。建国以后,全国乃至全省一大批工业项目布点黄石。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业复盖面广,涉及冶金、建材、纺织、医药、化工、煤炭、电力等39个大类中的38类,其中主要以冶金、建材、纺织、电力为主,而计算机、机电等高科技行业少。

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行业结构很不合理,全市几百家企业中,矿山企业比较多,90%靠矿资源吃饭。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冶金行业与建材行业所占比例分别为45%、11%。虽然所占比例较高,但它们是传统型的工业产品,利润空间较小。

三是体制创新任务重。"八五"期间,黄石国有经济的比重达到55%;"九五"期间,全市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分三批对560多家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改组,使90%以上的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国有(集体)序列,但国有经济的比重仍占34%(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十几家大中型国有企业)。

黄石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企业数量多,这些国有企业大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习惯了生产由国家计划安排、原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产品由国家全部包销的日子,对政府有很强的依赖性。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大量存在,挤占了非公有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得非公有市场主体难以成长。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资源型城市普遍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参考资料

1.武钢原党委书记王振有任湖北省政协党组成员·中国经济网

….

关于作者: yun

王振有(博士、研究生)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