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李从嘉(李从嘉李煜)

李煜没有继位成皇帝之前,他的名字叫李从嘉。后来,登基成为皇帝后,便改名为李煜。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原名为李知诰,他建立南唐政权后,便改名为李昪。李煜的父亲唐中主李璟原名为李景通,登基之后才改名为李璟。观察三人的名字,在他们三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日”字。

大家应该都知道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我觉得他虽然不是一名精通政事的国君,但是却是一名有名的诗词作家,在中国史上他被世人称为“千古词帝”,由此可见他的词作品的成就是最高的,对中国的词作品影响也是颇大的!

李煜的词作品之一《梅花》,这首词是是李煜追忆他和小周后在一起移植梅花树的画面。

>李从嘉(李从嘉李煜)

词中写到,他和小周后把梅花树移植到了摇晃殿的一个栅栏旁边,因为担心它不会宋太宗控制住了,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朝夕相处,一起去为梅花树浇灌水了。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宋朝政权后,天下并没有统一。当时,南北方还存在着割据势力,比如南唐、吴越、后蜀、南平等小国家。一天,赵匡胤去赵普家喝酒,便问赵普先平定北方还是南方。随后,俩人一致认为,先平定南方,当时南方诸侯国中只剩下南唐和吴越。

南唐在江南一带有很大的势力范围,同时南唐的军事力量十分薄弱。李璟在位时,深知自南唐无法与宋朝廷抗衡,便向宋朝廷称臣,并且派遣使者前去宋朝进奉大量的金银珠宝。李煜登基后,一心扑在诗词创作上,根本无暇过问朝事。南唐大臣们知道李煜喜欢听好话,便用阿谀奉承之语满足李煜的自负心。除此之外,李煜和宋朝廷保持友好的关系,每年都要给宋朝进贡大量的钱财。

李煜是南唐一个亡国之君,他的命运正如他的心境,哀婉凄绝,面对着难以止休的亡国家恨,他只能将满腔的哀愁凝聚在他无声无息的诗歌之中,用诗歌中温柔的字眼诉说着他心中无声的哀愁。纵使心中早已经是满目疮痍,他的眼中早已经是泪水决堤,却只能掩藏着心中最难言的哀愁。

李煜从前是南唐中能够掌握国中人生死命运的最高权利者,但是却终究锋芒不曾外泄,终于被强大的宋朝颠覆了所有国土,从此李煜变成了一个阶下囚,每天只能坐在庭院中看着梧桐细雨花开花落,从前那些幻花雪月一般的幸福往事也是依稀浮现,却终究未能真正地守护住,他的爱情是一场回不去的伤悲,他的国家是一个虞美人》之后,命运的伤痛再一次奠定了他的哀伤,或许是自知死亡将近,声声催泪的曲调以一杯毒酒了却了他满心的哀愁。

他的诗词在风格上也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的风格很鲜明。比如说《感怀》这首诗中有一句是说,“又一次的看见梧桐树上的旧枝丫,不停的被风雨吹打着,却依然如此顽强,不曾折断倒下,虽然显得一丝丝的凄凉和忧伤,但是却值得人去学习深思,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潸然泪下……”。

这首词是李煜写自己因为他有着一双瞳眼和丰满的额头,长的很特别,非常有帝王相,从小又勤学好问,及其有才华,父亲也很偏爱他;所以他的孪生兄弟一直很嫉妒他,想要杀掉他,他很苦恼,也很无奈。因此他写这首词的时候是怀着感伤的心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李煜作为一个帝王显然不如他作为一个诗人成功。他做帝王的时候,再励精图治,也摆脱不了一个亡国的结局。可是他作为一个诗人就不一样了,即使是亡国了,他含泪写下的诗句又在中国的诗词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春花秋月何时了,他想念着他的往昔,那万事不愁的少年时代,看腻了争权夺利渴望退隐的少年。

李煜和纳兰容若经常被世人拿来对比,究其原因,俩人的词风和身世颇为相似。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这句话肯定了俩人在词风上的相似。李煜生活在南唐,纳兰容若生活在清朝,俩人相差了700多年,但是俩人的词作经久不衰,成为后世典范之作。

俩人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前期的词作大不相同。李煜从小就生活在宫闱之中,与他朝夕相对的是宫人,所以李煜早期的词风艳丽,以描述男女之情、宫廷生活为主要内容,比如李煜曾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描绘了宫廷舞宴盛况。纳兰容若早期的作品中,涵盖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词风磅礴大气,表现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比如《风流子秋郊射猎》。

这首词是南国的国君,李煜的作品。李煜,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好的皇帝,因为,他的国家是在他手中被中断的,而且,在他在位的期间也没有什么重大的贡献,但是他是一个绝对有才的词人,他的词主要是以委婉、凄美为主。而这首捣练子令也是一篇比较凄美的词。

《蝶恋花》在李煜的诗中,并不如之后的《虞美人》之类的流传的广,可是也别有他自己的一番考量在里面。这里的写景居多,明明是白描的手法,却让人更加的身临其境,感受更加的真实。

李煜的《蝶恋花》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晚上的时候,我在湖边散步,漫漫长夜,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个时候是刚刚过了清明,是春末了,也没有多少春色可以让我来看。本来是有雨的,可是几滴之后再没了,不知道是不是被风给约束了,不让它们下来。还有就是,这天上的云好自在,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像我,我就像那雨滴一样被束缚着。桃树李树其实都是不想要风走的,它们挽留着春天,但是春天还是走了。那边荡着秋千的大概是宫女吧,真好,笑语嫣然,无忧无虑。就是这样的春天,让我难过,我太郁闷了,可是在这人间,没有安放我的郁闷的地方。

李煜前期作品也有以抒情为主的词曲,但大多描述的比较隐晦。南唐灭亡之后,李煜词曲大胆直观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语言真挚简洁。所以,李煜在写词上,扩大了词的领域和类型。王国维曾用“眼界始大”来表达李煜词域之广。

其次,李煜的词简洁明了,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倾吐出内心,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李煜的词大多十分简短,但是他又能用最简短的语言展示出此刻的心情。在《虞美人》中,李煜写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短短十六个字,道出了词人身处的环境,以及内心无以言表的丧国之痛。

李煜在政治上,不能被称为一个好皇帝。但是在艺术方面,他几乎是全能的人才,诗词歌赋可谓样样精通。可惜生不逢时,李煜善行书,陶谷的《清异录》记载,李煜写字,笔锋遒劲,就像寒冬的松和竹,苍劲有力,这就是著名的“金错刀”。李煜写大字的时候,不用笔,而是用帛书卷起来直接写,随意潇洒,书写自如,后人称之为“撮襟书”。

南唐后主李煜从小就不爱关心朝政,只是对诗词歌赋十分感兴趣,他能够如此逍遥自在还要感谢他那天生的重瞳眼,他因为从小眼睛异于常人总是被他的大哥猜忌怀疑,于是他主动要求退出朝堂,这样正好遂了他的愿。可是周娥皇的爱情也是顺顺利利的,周娥皇长得貌若天仙,与他的爱好又十分相似,两人在一起琴瑟和鸣,乃是天作之合。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大多是歌颂爱情的。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原文】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注释

1.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落尽:凋谢之意。

2.翻:翻飞。

3.金粉:妇女装饰用的铅粉,这里借指蝴蝶的翅膀。全句意谓蝴蝶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

4.子规:鸟名,即杜鹃鸟的别名。古代传说失国的蜀帝杜宇,被其臣相所逼,逊位后隐居山中,其魂化为杜鹃。又经常于夜间呜叫,令人生悲,故古人有“杜鹃啼血”之说。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之句。

5.啼月:指子规在夜里啼叫。

6.寂寥:冷冷清清。

7低迷:《古今词统》、《古今词话》、《历代诗余》等本中均作“凄迷”。低迷,模糊不清。

8.闲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这里指香烟缭绕悠闲而缓慢上升的样子。

9.凤凰儿:指绣有凤凰花饰的丝织品。这里指饰有凤凰图形的或制成风凰形状的香炉。

10.持:拿着。罗带:丝带。

11.恨依依:形容愁恨绵绵不断的样子。

【作品鉴赏】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独处伤怀,春怨无归的惆怅不尽,难遣的情怀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独处伤怀,春怨无归的怅恨、无奈之情。首句由写景入,点明时间、环境,先营造出了一种春尽无归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伤春怀忧的情势,也昭示出全词的主旨和思路。“蝶翻”句是反写,眼中所见之活泼欢快,更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苦无奈。三句“子规啼月小楼西”,有听觉,有视觉,而且点明时间已是夜半之后,主人公却依旧难以入眠,显见是愁思纷扰,怨恨满心。虽然樱桃、蝴蝶、杜鹃等都是春夏之交的景物,但其中恐怕亦另有深意。有人说,“樱桃落尽”和“子规啼月”都是用典,意寓为:“用樱桃难献宗庙、杜宇(子规)失国的两个典故,写伤逝之情、亡国的预感,用心良深。”(蒲仁、梅龙《南唐二主词全集》)。

分析起来,不失其理。李煜这位南唐后主尽管做得很不称职,但国势危亡、百姓罹难这样的大事他还是心中有数的,只是己无大计、士无良策,虽然终日忧思,但却无可奈何,所以在这里以典喻今,以思妇喻忧恨,当是不可免的。想必当此围城之时能作此春怨词,思妇的哀怨和他本人的愁苦相通是更主要的原因。接下来二句写内景,时空的转移依然无法抹去思妇的感伤,所以惆怅不尽,眼中的一切都有了难遣的情怀。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下片起首即是“寂寥”,孤苦伶仃之意跃然纸上,检讨往昔之意,亦未可知

词的下片起首即是“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伶仃之意已跃然纸上。望穿秋水,望断云桥,“望残烟草低迷”,具体、形象、生动,把前句的“寂寥”赋予了更鲜活的内容。“炉香”句是写暗夜空室的实景,由外转内,由远及近,这一转眼本身就说明了主人公的情迷意乱。而室内的景色还比“门巷”更“寂寥”,“闲袅”衬“空持”,一个孤苦无依、忧思无解的形象已呼之欲出。全词最后一句当是词眼,一个“恨”倒贯全篇,其中是否有李煜于亡国之忧中“回首”自己、检讨往昔的寓意,亦未可知。

全词写景徐徐道来,写情却有突兀之语,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在写法上是虚实相生、内外结合,时空转换自然、顺畅,笔意灵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柔声轻诉却极其哀婉动人,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云:“低回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关于作者: yun

李从嘉(李从嘉李煜)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