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

十五岁的陈蕃,曾自己住一间房,当时无事可做,房屋里里外外都十分肮脏。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

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同郡薛勤来看他,对陈蕃说:“小子,你为什么不把房子打扫干净?这样也好迎接客人啊?”

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下的垃圾,哪能只顾自己的一屋呢?”

薛勤知道他有澄清天下、为百姓除害的志气,因而非常赞赏他。

陈蕃字仲举,东汉中晚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陈蕃少年时就有远大志向,师从于东汉重臣兼学者胡广。陈蕃一生由于个性刚直,屡遭罢免诬陷,后来被征为尚书仆射。

陈蕃为官清廉,当时严于吏治的李膺任青州刺史时,由于李膺治政严猛,威名远扬,因此青州城内所有官吏听到他到任的消息后,都自请离去,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廉,独自留下。

有一次,大权在握、威震天下的权臣梁冀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因为无法见到陈蕃,于是撒谎,假托有特殊的事请见陈蕃。陈蕃知道后大怒,将送信人打死。他因此获罪被降为修武县令。好在不久后升迁为尚书。

当时零陵、桂阳一带有山贼造反,成为地方一害,于是朝廷公卿们商议要派军队剿灭。

陈蕃上书辩驳,旁征博引说明山贼一害都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造成的,只能安抚,不能剿灭。结果得罪了桓帝的近臣,被贬官。

被贬后的陈蕃依然不改他严肃的性情,规矩仍十分严明,不接待宾客,名士和百姓都敬畏他的清高,以至于在朝廷征召他出任尚书时,送行的人都不敢走出外城门。

东汉末年宦官势力很大,常常仗势作恶犯法,太原、南阳两处郡太守刘瓆、成缙审讯他们,虽有汉桓帝的赦免命令,但太守仍然审讯到底,并处死了他们。

其余宦官们对他们怀恨在心,于是上奏汉桓帝,认为刘瓆、成缙罪当处死。

陈蕃和司徒胡广、司空刘茂一同劝谏汉桓帝,请求赦免刘瓆、成缙等人,汉桓帝对俩太守抗旨不遵很不高兴,其余众人不敢言语,陈蕃于是独自上奏,请求赦免太守,严惩宦官。

汉桓帝看了他的奏章,更加恼怒,对他的谏言一点也没有采纳。同时宦官也因此更加痛恨陈蕃。

后来,李膺等人由于党人事件被关进监狱受审。陈蕃又上书皇帝,极力劝谏,言明李膺的衷心为国。

汉桓帝不满陈蕃说话耿直犀利,于是借口陈蕃选用人才不当,罢免了他。

汉桓帝驾崩后,窦皇后成为窦太后,执掌朝政。窦太后感念当初陈蕃力主策立自己为皇后的恩德,因此重用陈蕃。可惜汉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她勾结宦官,讨好窦太后。

窦太后十分信任他们,使得他们更加贪婪暴虐,陈蕃痛恨这帮欺上瞒下、为非作歹的人,决心消灭宦官。

于是他与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商量如何诛灭宦官,不幸的是,事情泄露了,宦官曹节等人伪造窦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

陈蕃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听说变乱发生后,断然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多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找宦官理论。

宦官王甫歇斯底里、不顾一切地调动重兵逮捕陈蕃,并在当天杀害了他。陈蕃的家属被流放了,儿子陈逸被朋友拼死保护而幸存,宗族、门生、旧部属都免职禁锢。

东汉末年,汉室朝政被宦官和外戚轮番把持,皇帝要么依赖宦官,要么依赖外戚。国家混乱,百姓遭殃,民不聊生,所以很多名士深感朝廷无望,辞官归田,退隐不仕。

品行高洁、性情刚正的陈蕃的一生就是在宫廷斗争中消磨殆尽,他不是跟宦官都,就是跟外戚斗。最令人敬佩也最为悲剧的是,陈蕃屡次跟皇帝理论。

皇帝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吗?当然知道。他能改变宦官当权、外戚干政的现实吗?也许能,但这太难了。

就像西汉时的汉宣帝刘询从平民入宫为帝,成为皇帝很多年,都是表面服从霍光,一边隐忍一边韬光养晦,8年后,终于扳倒霍氏一家,励精图治,恢复国力,实现了“孝宣中兴”。

陈蕃从小就有扫除天下垃圾的远大志向,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远大的目标要由小到大、一步一步实现。不屑于做小事,怎么做得了大事呢?

逮谁就跟谁硬刚,甚至直接跟无能为力的皇帝理论,太不懂得审时度势了。那时候的皇帝满腹委屈,只能得过且过,谁给我讲理谁遭殃,谁让我欢笑我宠谁。

而与陈蕃同时代的陈太丘(陈寔)就不一样,他也是洁身自好的名士,但他处处成人之美,愿意顶罪背锅结善缘,还跟专权宦官张让打好交道,因此保全了很多国家菁英、当朝名士。

因此,跟恶势力斗争,要审时度势,恶势力强大时,就得准备持久战,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巩固正义势力,伺机而动。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后汉书》)

….

关于作者: yun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