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名校试题

浙江省天高教育共同体2022年7月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

浙江省天高教育共同体2022年7月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以下展示关于浙江省天高教育共同体2022年7月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浙江省天高教育共同体2022年7月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

1、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7 页) 绝密启用前 2022 年 7 月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 ,后来被孔子描述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在孔子看来,“大同”与“小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倡导“天下为公”,而后者则表现为“天下为家”。“大同”因何而“大”?因“天下为公”而“大”。“小康”因何而“小”?因“天下为家”而“小”。“小康”因何而“。

2、康”?因“礼义以为纪”即确立伦理道德规范而“康”。在中国话语中,“康”既是指身体上无病,又是指生活上无忧,所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因此,“小康”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通向更高文明形态的道路。 从“天下为家”的“小康”出发, 可以渐次通向“天下为公”的“大同”之境。 可见,全面把握传统“小康”概念,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一是“家”。家是“小康”的社会基础和逻辑起点,小康社会因“天下为家”及“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显其文化境界之“小”。二是“康”。小康社会秉持“礼义以为纪”,因确立伦理道德规范而实现“康”。三是“大同”。小康社会以“小家”为发展动力,又以“礼义”而超越其“小”、实现其“康”。

3、,是由“家”之“小”通往“天下”之“大同”的康庄大道。 作为现代话语的“小康”与作为传统话语的“小康”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虽然在现代语境中,“小康”不以所谓“天下为家”为标志,但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改革开放到当下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家”确实是当代中国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充分释放以“家”为单位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同时,现代语境中的“小康”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的发展目标,在所有制基础和价值取向上都凸显了一个“公”字,这与传统语境中的“小康”将通向“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具有相通性。 然而。

4、需要明确,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语境中,与“小康”对应的概念是“现代化”。“现代化”是“小康”的前景, 当代中国发展的目标是由“小康”走向“现代化”。 正是在现代化的语境中, 现代的“小康”概念超越了传统的“小康”概念。进一步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小康”,其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其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这与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时代的传统“小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概念的升级版,“全面小康”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度建构、文明形态等诸多层面对传统“小康”概念进行了科学扬弃。 (节选自发掘阐扬“全面小康”的伦理学意蕴 , 人民日报2017 年 3 月 21 日) 材料二: 当代意义的小。

5、康与传统意义的小康存在着重大区别。这种区别集中展示了中国社会发展在当代实现的历史性跨越, 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蕴藏的卓越智慧和巨大潜力。 首先,传统小康社会是个小康梦想,现代小康是即将变为现实的小康社会。在孔孟那里,小康确实是作为社会理想提出的,但对传统社会普通百姓来说,小康实际上只是一个梦想,很少有人能将其变为现实;即使将其实现也难以持久,即所谓“富不过三代”。因此,传统小康整体上看只是一种梦想,在传统社会的任何时代从未真正实现过。到 20 世纪 80 年代,小康是国家主要65人作为国家建设目标提出来的,并被确。

6、定为党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经过中国人民上下同心的艰苦奋斗,它即将变为社会现实,而且这种走向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改变的。梦想和现实是两种小康社会最直接的区别。 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7 页) 其次,传统小康主要是指经济小康,当代小康是全面小康。传统小康是广大处于极其贫困状态的穷苦百姓所希冀的吃饱穿暖之梦, 是“温饱之家”的梦想, 通常不包括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更没有考虑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传统不同,当代小康是全面小康,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进步,全体人民从这种进步中充分获得权益,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普遍提升。当代小康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致力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落脚于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再次,仅就经济而言,两者在生活质量、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着天壤之别。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明,基本上是一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与这种自然经济相适应,形成了“安土重迁”“重本抑末”观念,这些观念导致人们重视、崇。

….

关于作者: yun

浙江省天高教育共同体2022年7月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