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儿童接种小知识

关于儿童接种小知识

1.疫苗七大常识让你知道什么是疫苗

疫苗使人类在面对传染病的威胁时,首次化被动为主动,在降低死亡率和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梳理了疫苗的七大常识,希望您能够能更多的了解疫苗常识,避免“因过度恐慌选择放弃接种”的做法,理性看待疫苗事件。

疫苗是由什么组成的

疫苗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等我们常见的微生物经过适当的工艺制成的。比如加入灭活物质将病毒、细菌杀死,这个过程叫灭活;或者使它们毒性减弱,不能再引起人体生病,这个过程叫减毒。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后,也可将微生物的组成物质,比如裸露在微生物表面的糖或蛋白质,经过化学处理提取出来,或者利用基因工程表达后制成疫苗。

常识二疫苗怎么发挥作用

病原体通过与人体细胞表面的一种叫“受体”的物质结合后,侵入机体从而使我们生病。人体接种疫苗后,由于疫苗的主要组分是灭活或减毒后的病原体,或是其组成物质,可以使人体的免疫细胞受到刺激,分泌出一种叫“抗体”的物质。这些抗体将与后来进入体内的病原体在血液中结合,使病原体无法致病,然后被排泄或被其他细胞处理成小分子再排出体外。

由于抗体能够和病原体结合,就像我们身体自己派出的战士,阻挡了病原体与细胞的结合,使得我们不会被病原体感染,因此我们也就不会生病了。

常识三如何测定疫苗的活力

疫苗发挥作用的能力我们通常称之为“活性”或“活力”。科学家们通过将疫苗接种到动物身体后,观察其能不能对动物提供保护,或者先获取动物血液中的抗体,在体外通过一定的方法测定出疫苗的活力。

只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活力标准后,疫苗才能被用于人体。

常识四疫苗的保存条件怎样确定

疫苗需要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的长短是通过长期稳定性评价数据确定的。

科学家们通常将疫苗在2~8℃条件下观察6个月、1年,甚至2年的时间,如果发现疫苗的活力不下降,也不变质,也不会降解成小分子,这样就确定了疫苗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

常识五如何保证疫苗的质量

疫苗的质量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检测来保证。首先,制备成能接种于人体的疫苗时,我们要确保它不含有其他的细菌、病毒;其次,要对疫苗的活力等指标进行检测;第三,还要进行大量长时间的稳定性观察。最终才能确定生产的疫苗不会使接种的人体生病,而能够提供有效保护。

常识六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由于疫苗的主要组分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或者这些病原体的组分,因此,在部分人群中会导致不良反应,比如局部出现红肿,或者对疫苗制备时的组分过敏(很多疫苗在制备时需要使用鸡蛋,导致对鸡蛋过敏的人不能使用)。

此外,疫苗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力发挥作用的。如果接种疫苗时,正好生病,一定要告诉医生,因为生病的人不可以接种疫苗。

常识七疫苗有多少种

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我国现在有64种疫苗,可以预防34种传染病。儿童必须要接种的是由国家规定或儿童所在地区规定的疫苗,这些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在历史上,甚至现在在一些接种率低的地区,都造成过大面积的危害。

而其他的那些疫苗,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比如对于经常感冒的老人,就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如果经常得肺炎,就需要接种肺炎疫苗。

还有更多的传染病仍在地球上肆虐,科学家们也在努力研制出针对其他传染病的疫苗。

2.宝宝接种疫苗的小常识有哪些

我们知道宝宝刚降生时从妈妈体内带来了一定的抗体以抵御外界的侵扰。

可是这些抗体在宝宝体内存在的时间很短,一般停留6个月左右就会逐渐消失,宝宝就要自己逐渐产生抗体对抗微生物的侵袭。这时要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疫苗接种是防止传染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保护手段。 1。

预防接种的种类 目前我们使用的疫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纳入我国扩大免疫规划(EPI)的疫苗,这类疫苗是根据中国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来制定的。

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宝宝进行预防接种(见表3)。这类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

另一类是非扩大免疫规划疫苗。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更多更好的新疫苗供宝宝使用。

这些疫苗属于自费疫苗类,他们都是根据疾病容易侵袭的年龄、流行的高峰季节,地区或接触的动物等制定的。妈妈可以根据疾病流行的特点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选择接种。

2。 疫苗的类型 疫苗主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没有活性的,因此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也比较温和,除了产生一定量的抗体以外,不会让接种疫苗的宝宝感染上病毒或细菌而引起疾病,即使有轻微免疫缺陷的宝宝也可以使用。 但灭活疫苗一般第一次接种产生的抗体无法达到有效的免疫保护水平,只有在第二、第三次接种以后,抗体量才逐渐达到所需要的免疫保护水平。

此外,接种灭活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会随时间而消失,需要定期加强接种,以增加或大幅度推升抗体浓度。 3。

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 (1)几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吗?如果不可以,要间隔多长时间? 可以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但需要接种在不同部位。 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同时,可以在一侧手臂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另一侧手臂注射7价肺炎疫苗。

不过,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将无从判断是哪种疫苗所导致。因此,同时接种一般只在宝宝未及时接种疫苗,需要尽快完成时才采用。

为了保证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每次接种疫苗都应该至少间隔4周,特别是在接种活疫苗后,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接种另一种疫苗。 (2)为什么有的疫苗需要加强接种?为什么加强针的反应更厉害? 疫苗需要加强接种,通常有几种情况。

一是宝宝在1岁以内完成了规定接种程序后,为保证疫苗接种的有效性,需要在18个月左右加强接种。另一种情况是,接种灭活疫苗,体内抗体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因此,所有的灭活疫苗都需要加强,时间一般在孩子4岁左右(如果孩子对某种疫苗曾经发生过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就不要再接种加强疫苗)。

接种减毒活疫苗产生的抗体可以存留比较长的时间,但必要时也需要再次加强接种。加强接种之所以反应更厉害,是因为人体已经对这种疫苗有了抗体和免疫记忆,加强接种后,免疫系统的反应就会比以前更强烈。

不过这些反应主要是局部或全身反应,并且大多在正常范围内,而接种疫苗时最严重的反应——过敏反应,在打加强针时发生的几率反而会下降。 (3)什么情况下疫苗需要重新接种? 有些宝宝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而妈妈又不能提供准确的记录,为保护宝宝健康,就要重新全程接种。

少部分宝宝在完成接种某种疫苗后,未能在血液中检测到相应的抗体,也可以重新全程接种。 (4)需要分几次接种的疫苗,中间有一次需要暂缓接种,暂缓的时间有要求吗?少接种一次还有保护作用吗? 在有些情况下,宝宝接种疫苗的整个过程需要全部暂时推迟。

比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在体重达到2。5千克以前,几乎所有疫苗的接种都需要顺延。

宝宝有不明原因的肛周脓肿、严重湿疹、牛奶过敏等免疫异常的情况时,也需要暂缓接种。有的宝宝是因腹泻、发烧等原因某次无法按时接种,过后要尽快补种,而且后面疫苗接种时间也需要顺延。

推迟接种或补种疫苗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只是对于那些需要连续接种几次疫苗的宝宝来说,在完成全程接种以前,体内没有产生足够的、真正能保护机体的抗体。 (5)孩子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还会得病? 少数孩子在接种疫苗以后还会得病,主要原因有几种: ①疫苗的有效率没有达到100%。

常规接种疫苗的有效率大约都在90%~98%之间,有少数的孩子接种疫苗以后还会得病,不过,相比没有接种疫苗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症状表现要轻得多。 ②灭活疫苗需要通过多次接种才能让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至少一个月以上才能真正起作用,这期间孩子接触了病原体,就可能会因体内抗体数量不足而得病。

③在极少数情况下,有可能是疫苗没有严格按照保存条件保存,使疫苗失效或活性受损失,造成接种以后所激发的免疫力不足。 ④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人为错误,如宝宝吐出部分脊灰疫苗糖丸,注射时有液体溢出,注射部位不正确等,都可能使疫苗的效果大大降低。

4。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预防接种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预防胜于治疗,一般不会有严重的反应。

但是因为疫苗毕竟是外来物质,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个别特异体质的孩子接种疫苗后,会有反应,当孩子出现以下问。

3.宝宝预防接种基本常识有哪些

预防接种是国家为有计划地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对保障宝宝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各位家长有必要掌握一些有关预防接种的基本常识,避免在宝宝生活过程中有所遗漏,给各种传染病以可乘之机。 简单介绍一下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预防接种 所谓预防接种,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把已灭活或减毒的无致病性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制成各种对人体无伤害力的免疫制剂,也就是各类疫苗、菌苗或类毒素,注射到健康的婴幼儿体内。

当人体第一次接触这些免疫制剂后,自身免疫系统会由于这些刺激,分泌一定的活性物质,当再次被这些致病菌侵扰时,这些活性物质会阻止它们对人体的继续侵害,避免感染,使小儿增强对该种传染病相应的抗病能力。 2、为什么要预防接种 宝宝出生以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和其他器官一样,显得很稚嫩且漏洞百出,要经过逐步发育才能健全完善。

宝宝对各种致病菌的抵抗力很低,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很容易受到侵扰而感染疾病。尤其现在,乙型肝炎、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等都是很凶险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甚至死亡率都比较高,对宝宝的健康存在构成严重威胁。

只有给宝宝进行相应的预防这些疾病的疫苗接种,才能促使宝宝体内产生抗体,抵抗致病菌感染或中和相应毒素,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为宝宝健康存在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保障。因此,每个宝宝都要进行正规的预防接种。

4.宝宝疫苗接种的常识有哪些呢

首先,疫苗的接种其实是将细菌或病毒经过适当的处理后以无危害的形式引入宝宝体内。

随后,这些外来的物质就会刺激宝宝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保护性的免疫球蛋白和可杀伤细菌的免疫活性细胞,这时宝宝就具有了抵御这类病毒或细菌的能力。当这类细菌或病毒再次进入宝宝体内时,免疫系统就能识别出来,并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对宝宝的保护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宝宝从出生后至1周岁的时间内,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对此,免疫规划专家、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刁连东特别提醒年轻的家长,在为宝宝接种疫苗时必须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的规定程序及宝宝出生月龄进行接种。

因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而这些程序都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出的。 如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次基础免疫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并且随着宝宝的长大,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有些疫苗还需进行必要的加强免疫。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只有正确认知了疫苗的性质及接种要求后,才能确保接种疫苗真正发挥作用,为宝宝的健康撑起坚固又安全的保护伞。

所以,在宝宝接种疫苗后要密切注意宝宝的变化,看是否接种成功,若有异常现象出现,要及时诊治治疗。

5.小常识:带孩子接种疫苗的前与后,家长应该怎么做

接种疫苗前家长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1)带上孩子的接种证,不要折叠、损坏,以便接种门诊打印或登记接种信息。

(2)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或者有心

脏、肝脏、肾脏等疾病,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是否能接种疫苗。

(3)如果孩子在前一次疫苗接种后出现了高热、抽搐、荨麻疹等反应,要告诉医生

(4)了解本次需要接种的疫苗及针对的疾病,认真阅读《预防接种告知单》。

(5)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冬天接种前最好先洗澡,换上柔软、宽松的衣服。

(6)让孩子吃好、休息好,因为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疫苗,容易发生晕针。

….

关于作者: yun

儿童接种小知识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