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名校试题

统编(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卷(解析)

统编(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卷(解析),以下展示关于统编(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卷(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统编(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卷(解析)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测试卷注意:1. 试题考察范围: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2. 2.本试卷共24道题选择题72分、2道材料题28分,全卷共26道题,共100分。3.完成本卷以后请各位同学及时核对对答,查看解析,错的地方请及时做好批注。一、单选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1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苏轼在论养士一文中认为“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说法有误的是()A三代“学在官府”,由太学生而为官 B客卿制是先秦时期。

2、的选官制度之一C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者担任 D两宋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汉代三公、刺史、太守等官员可以自辟属吏,被辟举的人即为举荐者的故吏。故吏一经辟置,即与举荐者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些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这说明()A门阀士族制度成熟 B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C地方掌握选官之权 D征辟制度背离其初衷3汉武帝时期,汉朝人才济济。将军卫青、霍去病出身于奴仆和奴产子。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而出。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被选拔出来的。这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选才注重基层工作经历 B形成了布衣将相之局C察举涉。

3、及范围有所扩大 D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念4唐朝科举中允许士子向主考官自荐。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院、誊录等制度,对于世家子弟的应试者更加严格管控,甚至还要加试。由此可见,宋代科举()A注重选拔最优秀人才 B防范世家子弟进入仕途C更加强调公平与竞争 D旨在防止考场徇私舞弊5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出身寒微,缺乏家族的基础,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A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 B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C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 D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6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

4、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 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7明朝统治者每三年对全国地方官进行一次全体考察,谓之“朝觐考察”,又称“大计(群吏)”。每逢大计之时,吏部需对全国地方官做出去留、黜陟的裁决,吏部的判决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官员的直属上司给其开注的“考语”来完成。每逢大计届期的疏议当中,有关如实注考的奏请史不绝书。这反映出明朝()A考语未能成为地方官员升迁降调的依据B选官制度不能兼顾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C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

5、中的人数比例不高D存在考语描述与官员实绩严重不符的情况8鲁迅先生认为,八股考试是“一股一股地定出来,算是合于功令的格式。用这标准来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轻重。”从考试角度而言,八股考试体现了()A格式复杂的程序性设计 B公平取士的制度化障碍C选拨方式的标准化考量 D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规范91901年清朝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这一章程的颁布()A推动选官制度向近代化方向变革 B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开始设立C实现了中国选官制度的根本转型 D确立了科举制废除以后的选官方式10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 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 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11下图是17641895年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占比变化情况表,。

….

关于作者: yun

统编(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卷(解析)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