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预防自然灾害的小知识

关于预防自然灾害的小知识

1.防止自然灾害的知识

1、雷电灾害与防范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2、地震灾害与防范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3、热带风暴灾害与防范

(1)注意收听有关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加固,关好门窗。

(3)准备好食品、饮用水、照明灯具、雨具及必需的药品,预防不测。

(4)疏通泄水、排水设施,保持通畅。

4、龙卷风灾害与防范

(1)龙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5、洪水灾害与防范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顶、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2.防止自然灾害的知识

1、雷电灾害与防范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2、地震灾害与防范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3、热带风暴灾害与防范 (1)注意收听有关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加固,关好门窗。 (3)准备好食品、饮用水、照明灯具、雨具及必需的药品,预防不测。

(4)疏通泄水、排水设施,保持通畅。 4、龙卷风灾害与防范 (1)龙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5、洪水灾害与防范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顶、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如何预防自然灾害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换证表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他们之中既有地震、雷电、台风、高温、洪水、暴风雨等不可抗力灾害发生时,学校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学校对这些常见e68a847a6431333433623739常见自然灾害有足够的认识,在学校硬件建设上有所考虑,并对师生进行了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一般来说这样的事故引起的损害都不会特别突出,或者说自然灾害事故后能够将损失程度降低到最小。对各种常见灾害发生的原因、后果、防灾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等进行讲解和示范,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防火救灾演习。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制订预案的目的: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在自然灾害来临前,事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迅速有效控制局面并妥善处理,把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自然灾害的范围: 校园自然灾害包括:大风、台风、龙卷风,大雨、暴雨、雷暴雨,大雪、暴雪,地震等非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 三、预案的启动: 1、收到有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本预案正式启动。 2、发现有别于常规的现象,经验中,可能出现自然灾害,本预案正式启动。 四、组织机构: 成立防灾害工作65小组。 组长:郑鹏飞 副组长:田冉 成员:全体教师 五、职责: 1、组长负责全面工

4.关于防御自然灾害的知识~

一、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做好防风准备; 2、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热带低压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3、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进入防风状态,建议幼儿园、托儿所停课; 2、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撤离; 3、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中小学停课; 2、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3、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4、停止室内大型集会,立即疏散人员; 5、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 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 2、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二、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暴雨预警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 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家长、学生、学校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防御措施; 2、收盖露天晾晒物品,相关单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区的排水防涝工作; 3、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降低易淹鱼塘水位。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 3、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 4、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已有上学学生和上班人员的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三、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温预警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3、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5、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 防御指南: 1、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防火; 3、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四、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对寒潮预警标准中的大风标准,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以下标准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8℃以上。

5.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宣传培训等防治工作,变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为积极主动的减灾防灾,使自然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总体要求,将防治任务纳入工程开发建设计划。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同工程建设、村镇建设、山区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

(3)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重点抓好易发区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近期主要安排严重威胁工程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点的勘查与治理。

做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局部防治与区域环境治理相结合。(4)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原则。

坚持群众监测与专业监测相结合,应用新理论研究自然灾害,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监测和治理自然灾害,建立适应工程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体系。(5)坚持多渠道筹资的原则。

加大自然灾害防治投入力度,按照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其他自然灾害确需治理的,由政府或业主出资的原则,进行自然灾害的治理工作。扩展资料: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酸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等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

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自然灾害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比如,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

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也就是说,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

例如,火山活动就是一个灾害群或灾害链。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第五,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例如,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 造成破坏的近千次,而里氏7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损失的强烈地震,每年约发生15 次,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可以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防灾减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对灾区的家庭及个人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饮用水的清洁,有条件的要遵照救灾人员的指导,严格用药品消毒,没有条件的也要尽可能将水煮沸后在饮用,切不可因麻烦而随便引用已被污染的水。

②配合救灾人员做好灭蝇灭蚊灭鼠等工作,并以一切办法防止蚊虫叮咬。③发现异常情况,如周围有人生病、发烧、患上皮肤病等,要立即向救灾人员或有关部门报告。

④尽可能避免多人同住一室,并尽可能避免与动物同宿,即使是自家的家禽家畜也不行。⑤ 若非必要,在没有相关人员组织、指导的情况下不要任意搬迁。

外出人员也不可因关心亲友安全而贸然进入灾区。⑥灾后自来水等供应水中断,必须饮用地下水、消防用水等驻留水时,应注意确保饮用水安全。

灾后如自来水供应中断,应以饮用瓶装水为优先考虑,或至指定地点取水煮沸后饮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然灾害。

6.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措施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世界气象组织把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战略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政府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措施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

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

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近年来,气象部门在重大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中,向政府相关部门呈送供决策的气象信。

7.自然灾害怎样避免

(一)预防措施 1.注意媒体报道 如广播、电视等。

2.识别龙卷云 龙卷云除具有积雨云的一般特征以外,在云底会出现乌黑的滚轴状云,当云底见到有漏斗云伸下来时,龙卷风就会出现。 3.提高警觉 防止山崩或道路坍方,山坡下和山区公路不宜停留或停车。

为了生命的安全,应该及早离开。 (二)应对龙卷风措施 1.野外躲避 当在野外听到由远而近、沉闷逼人的巨大呼啸声要立即躲避。

这声音或“像千万条蛇发出的嘶嘶声”,或“像几十架喷气式飞机、坦克在刺耳地吼叫”,或“类似火车头或汽船的叫声”等。 如在野外遇上龙卷风,应在与龙卷路径相反或垂直的低洼区躲避,因为龙卷风一般不会突然转向。

2.室内躲避 当龙卷风向住房袭来时,要打开一些门窗,躲到小开间、密室或混凝土的地下庇所,上覆有25cm以上的混凝土板较为理想。 注意:汽车和活动房屋均没有防御龙卷风的能力。

要在东北方向的房间躲避,并采取面向墙壁抱头蹲下姿势。因为西南方向的内墙容易内塌。

远离危险房屋和活动房屋,向垂直于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撤离,藏在低洼地区或平伏于地面较低的地方,保护头部;可以跑到靠近大树的房内躲避(注意防止砸伤)。 3.乘车躲避 当乘汽车遭遇龙卷风时,应立即停车并下车躲避,防止汽车被卷走,引起爆炸等。

(三)台风灾害的应急与对策 (1)随时注意台风动向,紧急危险事故可打110电话请求协助; (2)位处低洼地区时,应暂迁至高处所; (3)准备手电筒、食物及饮用水,检查电路; (4)不可贸然外出,以免受伤; (5)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各种悬吊物应取下: (6)清扫排水管道: (7)将屋外的物品移置安全场所; (8)断落的电线,应请专业人员处理。

8.关于防灾减灾内容50个字左右

防灾减灾,保卫家园

灾害是人们的天敌,它不仅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剥夺了数万同胞的生命。干旱就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其实,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做到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 •••这些种种人为原因,使灾情越来越严重。

2009年秋季以来一直到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情。特别是云南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一遇;贵州秋冬连旱总体为80年一遇严重干旱,省中部以西或以南地区旱情达到百年一遇。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五个月,损失十分严重。截止到3月23日,旱灾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区)受灾,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

看到这些惊人的数据,想必大家都会不禁心头一震。身为家园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地球家园,通过各方面的行动,减缓旱情。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从抗旱角度来说,确实不能抓大放小,应该二者兼顾。既要抓大,也要兼顾到小的问题。因为大的问题主要是重点工程,重点工程解决它是重点的控制性的方面的问题,但是小的又兼顾到面上,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的,解决生活用水,生产的一些必要的补充水源的用水,它是非常重要的,对老百姓来说,五小工程,也就是说小塘坝,小水窖,小水井等等这些小型的工程,对千家万户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都涉及到他们切身的利益,而且在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关键还是要增加投入,要加大投入力度,现在我们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历史欠帐太多了,抗旱是面的概念,点多面广量大,所以光靠政府的一点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动社会各个方面。我们不仅要补充水源,还要节约水源,必要的宣传循环用水和不随意用水,使大部分人民都投入到内,这样,在缓解旱灾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久而久之,旱灾一定会渐渐离我们远去。

在灾害中,除自然灾害外,还有一些人为的灾害。比如煤气中毒、火灾、爆炸等。其中,火灾时最常见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如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好,就会很容易发生火灾。所以,我们平时在任何地方,也应注意周围的防火安全,以免发生火灾。

在还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但只要我们正确使用资源,一些灾害也就会离我们远去。

….

关于作者: yun

预防自然灾害的小知识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