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名校试题

北京西城区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西城区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北京西城区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北京西城区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1、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历史 第 1 页(共 10 页)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历史 2023.1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陶寺遗址规模宏大,整体布局存在明显的统一规划,功能区划比较清晰,有宫殿区、墓葬区、仓储区、祭祀区等。墓葬规模和随葬品规格差距巨大,出土了陶鼓、石磬、陶埙等乐器;还发现了一座古观象台大型建筑基址。这反

2、映了当时 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礼乐制度确立和初步发展 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 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A B C D 2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下列言论,顺应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的是 A“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B“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C“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3归纳概括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选项中主题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主题 内容 A 早期国家的制度建设 禅让制 井田制 分封制 B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铁犁牛耕 龙首渠 筒车 C 不断完善的监察体系 御史台 台

3、谏合一 内阁 D 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 上计制 两税法 摊丁入亩 4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景德王十五年(756 年),“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溯江至成都朝贡。玄宗御制御书五言十韵诗”,其中有“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材料可用以说明 蜀地割据政权的形成 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 实行大化改新的背景 古代朝鲜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A B C D 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历史 第 2 页(共 10 页)5宋代洛阳“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接花工通过嫁接使花卉出现变异,“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秋时立契买之,

4、至春见花乃归其直”;陈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可见,宋代 门第观念已趋于淡化 商业契约开始出现 花卉种植实现专业化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A B C D 61639 年,英国人威廉劳德收到一本耶稣会士带来的航海通书,里面用文字向航海者指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海上通道:从福建省南部海岸出发,绕经整个东南亚,到达印度洋各港口,直至波斯湾口的霍尔木兹海峡,其中有一部分来自郑和数次下西洋的记录。据此推断 A明代统治者改变了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B明朝时中国与世界各地建立了紧密联系 C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外交流具有深远影响 D中国与世界贸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7 按照清朝法律,各地的死刑案件要层层审转上

5、报,最后由皇帝裁决。而自咸丰三年(1853年)“各省军兴,地方大吏遇土匪窃发,往往先行正法,然后奏闻。嗣军务敉平,疆吏乐其便己,相沿不改。”这反映了晚清时期 A司法权力下移 B基层自治成熟 C君主专制加强 D法治重于德治 8晚清点石斋画报“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以下内容即摘自其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报道对事件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B图文并茂的形式有利于民众了解时局 C其中“和议”指的是辛丑条约 D清政府利用列强矛盾维护了领土完整 日人无礼扰我中土,幸有李傅相(注:李鸿章)大度包容,重申和议泰西各国闻而不平各派兵舰赴烟观看有须重行更改者,如还地加费等事即行改定方可签字俄兵

6、船严阵以待,似将开仗者。日使知众怒难犯,不得不降心相从而中日之和局遂成。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历史 第 3 页(共 10 页)9某同学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杂志,其发行年份已缺失。内容包括:陈独秀的“我之爱国主义”和“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以及“欧洲战争与青年之觉悟”、国外大事记“凡尔登之役”、国内大事记“段内阁正式成立”等。该杂志的发行年份应是 A1912 年 B1916 年 C1921 年 D1937 年 101933 年春起,中央苏区陆续开办了一系列正规干部学校,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列宁团校等。以下可能作为学习内容的有 论人民民主专政 巴黎公社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现在与未来 论持久战 A B C D 111953 年 8 月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提出削减事业拨款、精简行政机构,并动员党政军民节约粮食,使之成为一种良好风气。人民日报 也发表社论,强调必须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节约运动旨在 A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促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C巩固农村土地改革的成果 D打赢“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121964 年

….

关于作者: yun

北京西城区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