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名校试题

2023届高三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3届高三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训练,以下展示关于2023届高三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训练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3届高三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训练

1、2023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淳煕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

2、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注】蠲:除去,免除。(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i 甫能言( )ii 除知南康军( )iii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 )iv 有短熹者( )v 父异之( )vi 值岁不雨( )vii 悉厘而革之( )viii 申乞致仕( )(2) 下列句中与“蠲其征”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奏复其旧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C则或咎其欲出者D吾其还也(3) 翻译下面句子。i 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ii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4) 结合第二段段意文意,概述体现“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所做的三件事。 (5) 根据本文第三段画线句,有人在皇帝面前指责朱熹荒废政务,可是皇帝却认为朱熹为政值得肯定。请结合第三段分析其中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

4、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

5、何如也?(曾巩赠黎安二生序)【注】迂阔:不合实际;庸讵:难道。(1) 苏轼,本眉州眉山大(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文中称“赵郡苏轼”,是因为他的 是赵郡。(2) 下列对“生其无急于解里火之惑”一句话的解释,正确的是A你们不要急于解开其他人的困惑吧。B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家里人的困惑吧。C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D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开家人的糊涂认识吧。(3) 第一段“辱以顾余”中的“辱”的意思是: (4)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困于今而不自知”?(可用原话回答) (5) 作者写此文“以赠二生,并示苏君”的用意是什么? (6) 本文对你有何启示? 3. 板桥题画三则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

….

关于作者: yun

2023届高三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训练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