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院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233026Z)历史 考卷答案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院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233026Z)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院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233026Z)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试题答案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院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233026Z)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院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233026Z)历史

2.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下诏规定出中央政府机构铸造赤侧钱,国政府不能铸造,还规定一枚赤侧钱能兑换五枚郡五铢钱,且交赋税只能交赤侧钱。两年后,汉武帝再次下,彻底禁止了郡的铸币权,全国统一使用中央政府铸造的“三官饯”。汉武帝的这些做法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轻了农民负担C.杜绝了地方官吏腐败D.加强了经济集权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院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233026Z)历史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宋朝考试制度,大体也沿袭唐朝。唐朝应考的有许多是门第子弟,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因循而至宋朝,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试,进入仕途。唐朝考议,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朝有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唐朝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朝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化学、地质、机械、建筑、医学、制药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材料三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中间递有改革,递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千年以上根的,一口气吐弃了,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考试制度发生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确立的背景。(6分)(3)综上,谈谈你对考试制度的认识。(3分)

23.(20分)中国古代漕运“漕”原指在天然或人工的河道上运输物资,后来随着各王朝统治的需要,从地方上征收粮饷以及各种进贡的物资,将其运送到京城或前线,这些都属于运的范围。材料一图1唐代漕运路线示意图图2元代漕运路线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漕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二成丰二年(1852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成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清政府宣布,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由上海招商船承,装载海运至天津。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粮则一律按每石折银一两三钱为率,改折征收解京或者就地拨充军饷,这样一来,继续征收实物漕粮的只有改行海运的江苏、浙江两省份。庚子事变后,列强在谈判赔款筹集问题时,要求清朝从漕粮中提取赔款,且朝堂上亦有诸多官员提议折漕。光结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运往北京。在内外压力下,清朝最终于光绪二十七年宣布全漕改折,漕粮河运至此终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漕粮河运废止的原因。(6分)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院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233026Z)历史

关于作者: yun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院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233026Z)历史 考卷答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