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名校试题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1、华附、省实、广雅、深中 2023 届高三四校联考 语文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并用 2B 铅笔填涂相关信息。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无关。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

3、学经典的基础。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清代所产生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很多,可并没有成为经典,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在作品艺术价值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如李煜的词(后期的词)也被列入文学经典,这是因为“作者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

4、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实际上,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的诗词和其他作品虽历久而不衰,一直被当作文学经典来看待,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其次,文学作品言说空间的大小,也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必要条件。文学作品本身描写世界是否宽阔,作品所蕴含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对文学经典的建构是十分重要的。曹雪芹的红楼梦由于它所描写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极致,艺术表现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所产生的巨大张力等,使它成为一部具有广阔阐释空间的作品,

5、经得起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刷和解释。虽然各种意识形态赋予红楼梦各不相同的意义,但它们都不能不说是这样或那样地抓住了红楼梦的部分意义,而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的地位不但始终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争论中更见荣耀。各种意识形态都承认红楼梦是文学经典,都从红楼梦里发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且都有一定的理由和说服力。(摘编自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材料二:所有重要的文学作品是否都具有永恒且普适的魅力?不必说,这是几个世纪以来衡量价值的重要标准。只有能够跨越时空,使所有人都有所收获的诗歌和小说才能称其为伟大。这些作品描写的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磨灭的特质欢喜、痛苦、忧伤、死亡。这种说法也许有些道理,但同

6、时也会引发一些疑问。伊丽莎白和詹姆士一世时期的观众对于莎士比亚戏剧的理解和我们一样么?无疑,肯定存在一些重大的交集。但是,需要记住,那个时代的莎剧观众所信仰的价值和我们有极大的不同。所有人在解读文学作品的时候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的,都受到读者本人的文化价值及预设的影响,再无心也是这样。有些批评家认为,文学经典不见得是价值恒定不变的作品,而是能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催生新的意义。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想当然地以为经典就会万古长青。它们和商业机构差不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关门大吉了,然后过一阵重新开张。讨论人类生存中永恒的特质,譬如死亡、痛苦或是两性关系,并不见得一定能为作品赢得重要的地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作品讨论的虽是这些主题,但方式却浅薄至极。所有人都会经历悲痛和哀悼,但是由于具体文化形态的差异,文学作品表现这些感情的方式有可能完全无法使我们产生真正的兴趣。事实上,“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讨论的都是普适性、而非地域性问题

….

关于作者: yun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