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试卷 答案(更新中)考卷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居正在改革中创设了“考成法”,其基本精神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规定:“定程限,立文簿,月终注销。抚按稽迟者,部院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不觉察,则阁臣举之。月有考,岁有稽。”张居正的这一措施( )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B.精简了政府机构的设置
C.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D.改变了内阁的参政体制
2.14世纪初,法国国王与教会为征税发生冲突,为争取支持,腓力四世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并逐渐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该会议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这说明当时三级会议( )
A.体现了世俗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 B.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C.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阶段 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下表为民国初期有关文官制度的部分重要法律法规。这些规定( )
法律法规 节选
《文官高等考试令》(1915年) 规定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兽医等23个专门学科
《文官高等考试法》(1919年) 规定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 业等专科
A.表明文官行政机制仍待完善 B.充分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C.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水平 D.意在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
4.马丁·路德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支柱,而且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但是,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并排斥其他教派,这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体现了宗教改革( )
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 B.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学统治的权威
C.宣扬了先进的启蒙运动理念 D.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和局限性
5.秦汉均采用了屯田戍边、徙民实边的政策。如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谪戍”和“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小地。西汉在“上郡、朔方、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这一政策( )
A.有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证据稳定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旨在通过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6.下面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中非事务的“五不”原则。这体现出我国( )
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不干涉非洲内政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权利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主动地掌握了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D.大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7.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交易媒介情况(单位:个)。据此可知,明朝( )
年代 契约数 交易媒介
宝钞 银 谷物 绢布
永乐 103 85 1 14 3
洪熙 6 4 0 1 1
宣德 40 9 1 9 21
正统 54 0 35 7 12
景泰 30 0 27 1 2
天顺 33 0 31 2 0
成化 90 0 90 0 0
A.实物交易的比重不断下降 B.土地兼并得到了抑制
C.银钞混用的现象日益强化 D.白银货币化趋势明显
8.右图呈现了唐朝两税法实施前后的变化。这一变化( )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C.有效缓解了吏治的腐败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9.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前期,赋税的征发主要是依照人丁和家户进行的。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朝“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清朝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这说明( )
A.国家财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户籍服务赋税的功能被削弱 D.封建人身束缚逐渐加强
10.20世纪后期,英国适当降低了津贴水平,并鼓励私营部门提供养老保险服各;美国政府去掉了一些社会福利津贴;德国减少了国家对养老基金和联邦劳动局的补贴,降低了养老金的发放标准。这从侧面反映了( )
A.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凸显
B.经济全球化弱化了西方强国的社会保障能力
C.“福利国家”制度已经日渐没落
D.社会保障措施促使政府的职能得到不断扩大
11.古代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自然环境、农作物(包括动物)和人的生产实践活动。重视农时就是重视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要与自然节律、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相协调,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中国古代的节气即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据此推知,古代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B.实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C.增加了人类食物的供应需求 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进步
12.在美洲,小麦是欧洲移民的主食,他们多在原先种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再适当施肥,便可丰收。当地农民还谈道:“小麦收割后,会被大量卖到里次德岛、新西兰等地。”这反映出小麦在美洲的推广( )
A.完善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结构 B.为美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C.拓宽了美洲人民的饮食习惯 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3.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利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
A.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
C.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D.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14.下图是1690~1809年英国政府批准的专利数。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英国( )
时间(年) 1690~1709 1710~1729 1730~1749 1750~1769 1770~1789 1790~1809
专利数(个) 124 127 139 297 761 1751
A.工业革命时期注重科技创新 B.成为世界科技发展中心
C.理论和技术实现了紧密结合 D.政府主导了科技的进步
15.庄票又称钱庄票,是清代钱庄发行的一种会票。发行兑换券性质的庄票是钱庄的首要业务,钱庄按寄存户存钱(银)填发存款收据,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可以代替现金流通。庄票的出现表明清代( )
A.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金属货币的流通量不足
C.资本性借贷有所发展 D.借贷纠纷得以和平解决
16.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40年苏联部分产品产量对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苏联( )
产品 钢(万吨) 煤炭(万吨) 石油(万吨) 棉织品(亿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160 26.78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3110 39.54 9564
增幅 326% 368% 168% 48% 31%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C.改革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减弱
17.中国古代四合院严格遵循“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序列。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合院( )
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 B.反映了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
C.体现了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 D.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影响
18.下表为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增长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中国( )
规模数 1964~1980年 1980~1989年
城市数 增长幅度 城市数 增长幅度
大于200万 5 3.59 7 24.16
100~200万 8 10.95 8 25.41
50~100万 18 14.89 30 28.47
20万~50万 43 23.55 70 34.22
10万~20万 51 26.78 62 44.91
小于10万 42 38.10 46 70.39
平均 167 15.87 223 31.63
A.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建设体系 B.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C.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为中心 D.城乡间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扩大
19.1932年科隆-波恩高速公路投入使用,成为德国第一条用于公共交通的高速公路,1950年,德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2128公里。2009年,德国高速公路运量达2254亿辆,平均每天通车数量为48800辆。这一成就( )
A.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受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力推动
C.说明工业革命造成道路堵塞 D.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0.在英国,卫生服务主要通过国家预算为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德国,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和管理,门诊医疗主要由家庭医生负责提供;在没国,医疗服务以私有制为主,公立医院仅占医院总数的27%左右。这体现了欧美国家( )
A.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 B.重视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C.卫生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同特色 D.公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蒙夺 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九十年代 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 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1910年 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百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5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并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原因。(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加强,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6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中国近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时期 主要内容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66年,博济医学堂的设立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直接启发了此后一批教会医学堂和护士学校的建立; 1905年,清政府于巡警部警保司设卫生科,1906年升为卫生司,设保健、检疫、方术三科; 1929年,我国开始独立设置海港检疫机构,此前中国海港检疫工作被外国人把持; 1931年,中共中央军委总军医处成立,出现了医疗卫生制度的专业化设计; 据1936年《中华年鉴》统计,全国20个省有教会医院426所;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民政0下设卫生处;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建立了阶梯救治和医疗后送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1951年,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体系; 2016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合并。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 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国321的65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经受住了考验。
——摘编自王书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晰。)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 根据材料“立限考事”“以事责人”“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不觉察,则阁臣举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改革的这一措施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的效率,故选C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2.B 根据材料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法国国王与教会为征税发生冲突,而且在以后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支持时才召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相互合作,成为强化王权的工具,故选B项。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长期并立,是指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A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C项说法有误,故排除;三级会议主要是为王权服务,并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排除D项。
3.C 根据材料“物理”“化学”“冶金”“机织”“学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选拔实用性的人才,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故选C项。A项“行政机制”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这时近代文官制度已经确立,故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这时尚未建立,故排除D项。
4.D 根据材料“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支柱”“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坚持基督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宗教冲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故选D项。其他三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5.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在边疆实行移民屯戍政策,这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故选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移民屯戍”主要目的是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统治,故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不干预”“不干涉”“不……附加……”等关键词语可知,此举体现了平等交往、互惠互利的原则,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故选B项。图片中的信息未涉及联合国的作用以及世界多极化的问题,故排除A、D两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7.D 从表格中交易媒介分类可以看出,白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宝钞、谷物、绢布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白银货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故选D项。实物交易的比重并未不断下降,故排除A项;这一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愈发普遍,故排除B项;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钞已经不再使用,故排除C项。
8.D 根据材料“不再享有优免权”“也要征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扩大了征税面,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选D项。“两税法”简化了税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
9.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中期以前,“赋役的征收主要是依照人丁和家户进行的”,即户籍是赋税征收的依据。唐中期以后,随着“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变化,户籍的作用逐渐被削弱,故选C项。A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B项说法有误,故排除;随着赋税制度的变化,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故排除D项。
10.A 根据材料“20世纪后期”“降低津贴水平”“减少国家对养老基金和联邦劳动局的补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凸显,西方一些国家开始调整福利政策,适当减少社会保障的力度,故选A项。B项说法有误,故排除;降低社会保障力度,并不代表“福利国家”的发展走向没落,故排除C项;D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
11.D 根据材料“重视农时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要与自然节律、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相协调”等信息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古代农业的发展利于推动天文历法的进步,故选D项。其他三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12.B 根据材料可知,小麦可以在原先种植烟草的土地上种植,还大量被当作商品销售,这反映出小麦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当地的经济结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移民,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移民在北美种植小麦,与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无关,排除D项
13.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之际产生的利用水利纺纱的大纺车相比于之前的手摇纺车,纺织效率大大提高,故选A项。B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商业进步应该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故排除C项;我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故排除D项。
14.A 根据材料时间“1690~1809年”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18世纪60年代之前,英国政府批准的专利数基本保持稳定,之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政府批准的专利数大幅度增加,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并不能反映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故排除B项;理论和技术实现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15.C 根据材料“发行兑换券性质”“凭票即付”“代替现金流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清代,庄票的出现促进了资本性借贷的发展,故选C项。其他三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16.A 根据材料可知,1940年相比于1928年钢、煤炭、石油等重工业需要的原料产量相比于棉织品、谷物等轻工业需要的原料增幅差距明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处于斯大林统治时期,反映了苏联当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选A项。其他三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17.D 根据材料“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四合院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其他三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18.B 根据材料1980~1989年中国各规模城市人口相比于1964~198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城市化建设只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故排除C项;仅从材料反映不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扩大,故排除D项。
19.B 根据材料“1932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运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并获得不断发展,故选B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说法本身有误,且材料并未涉及道路堵塞的问题,故排除;“直接推动了”仅从材料无法判断,而且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德国国内交通事业的发展,同世界市场的形成并无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
20.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卫生服务方面,英国主要以国家为主、德国公私结合、美国以私立医院为主,这体现了欧美国家卫生服务提供具有不同特色,故选C项。其他三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21.(1)背景:议会传统与政治文化;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提高了议会的政治地位;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5分,任答三点即可)
(2)主要原因: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专制主义历史悠久;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影响深厚;国民缺乏宪政意识。(5分,任答三点即可)
22.(1)基本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基层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削弱。(4分,任答两点即可)
(2)主要不同: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是为专制统治服务,治理模式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近代西方基层治理模式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强调民众参与,基层官员主要由选举产生。(2分,言之有理即可)原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4分,任答两点即可)
23.(1)原因:西欧殖民扩张,西班牙确立了在菲律宾的统治;菲律宾地理位置优越;菲律宾经济落后不能满足殖民者的需求;中国手工业发达,且对菲律宾商贸往来频繁;明朝中后期的抗倭斗争,限制与日本的贸易。(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影响: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易遭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易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4分,积极、消极方面各答一点)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更加明显;国际分工将进一步分化;金融全球化将继续深化。(2分,言之有理即可)
24.示例:
论题:政府政策支持是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分)
阐述: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逐渐回收部分主权。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独立设置海港检疫机构,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卫生安全,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政府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大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工作,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医疗卫生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2017年,中央政府将城乡医保合并,使医学成果普惠平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健康要求,促进了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8分)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民生福祉,政府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通过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建立平稳、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有利于保障国民健康。(1分)
(“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db:内容2]

[db:内容2]

关于作者: yun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试卷 答案(更新中)考卷答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