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中医基本常识不看你亏大了考卷答案

关于中医基本常识不看你亏大了

1.中医专家千万别信,小病看大的多了去了

说实话我觉得挺好,中医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人到中年,甚至50多岁,要知道古时候的50多岁相当于现在70了,然后得了痿症痹症什么的自己治疗,结果后来成了名医。你现在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而且家里又支持,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学习中医不仅仅满足了你的兴趣,还可以照顾好家里人,曾经古时候还认为,真正的孝子一定都要懂医术的。至于你的疑惑我来一一评说下,不对的请多担待:

1.高考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你要确定自己想上哪个医学院,根据自己的预期值来准备复习的进度和强度,现在大学扩招,你读律师能记住那么多法律条文,考上个重点大学没什么问题。其实如果说不为了行医执照的话,找个师傅带你真的是最好的选择。这种师傅就想自己的父母一样,会把全身的本事都传授给你,当然你以后也有赡养的义务,这个没什么法律效力,但是自古以来师带徒的传授方式就是这样的。

2.这个没人能帮助你,就靠你自己了。我觉得你主要还是要看自己想做什么,如果你喜欢律师职业,仅仅想学中医来当一个爱好,那么日常的那些养生的书就可以满足你。但是如果你想以中医做为一生的职业,那么你最迟在毕业以后就一定要放弃律师工作。我个人的学习经验就是师带徒自然是好,但学习中医一定要反复读经典古文,没有从原始古文感悟出来的知识是不牢固的。中医也好,中国其他的文化也好,讲究的就是悟,是慧,而西方的各种技术讲究的都是记忆,是智,完全是两种东西。

3.你想的太多啦,现在女孩子保养好一些30岁跟20岁分不出来的,而且也就是中国人有这些思维。我现在在美国读中医,同学有好多都是40~50岁的,学这个发展第二事业。其中好多人都是生病以后没有别的办法治疗,姑且试一下中医,结果就治好了,所以才来学。你只要抱定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何况别人不一定觉得有什么问题呢。

4.这个是我看来唯一的问题了,你要是考大学,至少要把怀孕拖到高考结束以后才可以,不然你的营养又要供头脑,又要供小孩,肯定身体受不了。

总的来说我很支持你啦,哈哈。国内的学费并不贵,买房子连个厕所的面积都不够,只要你真的考虑好了,想去做就做。其实有好多人做大事的决定总是犹犹豫豫,我就抱住一个观点,如果我没做这个事,那么我年老去世的时候会不会悔恨自己没有把握机会,如果会,那么再难的事情也要去做。

PS:看到了你说的那个美国朋友,和生病了会选择西医,嘻嘻,我现在真的对这样的观点一笑了之。美国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当时有个地区的医疗人员罢工,持续半个月,结果发现当时的死亡率大幅下降。后来大家认为是有病拖着,必然罢工结束以后死亡率会上升,结果完全没有。后来调查发现,在美国,生大病去医院的死亡率与坚持不去的死亡率基本相同,生小病去医院的死亡率要大大高于在家的死亡率,这就是美国的西医。在中国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公司是世界出名的评级公司,没有任何偏袒。

另外西医为何不承认中医?这完全是西方国家灌输的观念,可笑中医发源地竟然奉为经典。拿美国来说,全美的医疗体系都被西药厂控制,中药就算卖已经被药厂加工好的冲剂(每味药经过提纯产生的冲剂,不是复方,国内现在也有,喝药的时候用水冲那种,比较贵),让你天天喝一个星期也不超过20美元,可是看看西药,最新的头孢一片就这个价,更不要说那些医院用的针剂了。而药厂控制了美国所有医学院教材,可以说每个西医医生都是药厂的推销员。世界上有这样的势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没有思考的能力,而很多人让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俗话说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对这样的人你千万别提中医,他说这个好那个好,你就笑笑算了。就算是观世音菩萨,人家死等耶稣来把他带走你有什么办法?

2.教你如何看中医(一)几大禁忌

现在大家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来看中医大夫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医生充分了解自己,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下面先从几大禁忌谈谈如何看中医。

1.不要上来就说自己在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和疾病诊断。中医的诊治过程是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舌脉表现来辨证论治的。

由于目前现代医疗手段的迅速发展,很多检查结果直接干扰到中医大夫的中医思维模式;同时,先前的检查结果也会影响到医生自己的判断和诊治。所以,建议大家在看中医时,要先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主要不适症状表述清楚,等医生诊过舌脉,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之后,再及时提供相关的资料以供参考。

2.不要头痛说头,脚痛说脚。中医的基本理论就是整体观,也就是说人体身上所有的不舒服、所有的症状都是有相关性的,可能都是一个或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的。

如果能找到这个主要矛盾并针对治疗,那么全身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所以到中医院看病,其实,不用一次挂几个科的号,把自己“拆分”成几块来就诊。

如果每个大夫都开药,你怎么吃?要抓住自己的主要问题,重点看一个科,但要向大夫详细叙述自己全身明显不适的情况,让医生综合判断,这样比你单独看局部的效果要好。不要自己觉得这个症状与这个科没有关系就不说,真正的中医大夫是非常注重患者全身症状的。

3.不要把自己全交给大夫,认为吃着药就OK了。疾病是自己的,身体更是自己的。

再好的大夫,你自己也要有一定的认知,疾病的治疗一半靠大夫的帮助,另一半要靠自己的调养和维护。要充分利用每次就诊的时间,了解自己患病的原因和日常生活的禁忌,努力做到心中有数。

其实,看中医的过程,看病仅仅是一方面,这是治已病;还要治未病,就是要防患于未然。要知道有些问题如果自己不去注意,不好的状态可能会继续发展。

希望通过不断与医生的沟通,大家能从中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身体类型,饮食起居的宜忌等等,使自己不但恢复了健康,还能更好地保护健康。4.不要在中医大夫开方的时候问问题。

中医看病最耗神的时候就是处方开药的时候,一个好的方子是需要大夫反复斟酌思考才能真正开出来的,并非简单的中药堆砌。不少病人喜欢在医生不说话的时候,问很多的问题,这真是犯了大忌。

这就如同与开车的司机聊天,跟做饭的大师傅说话一样,可能产生的后果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问问题,打乱医生的思路;反而可以自己说一些前面遗漏的症状或情况,因为医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在倾听着你的表述,时刻准备抓住对判断问题有价值的线索。

所以要记住,这时你可以说与你疾病相关的话,但有需要解答的问题要在开方之前或开了方子以后再提出来。5.中药是以偏纠偏,但要不断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和不同阶段的需要调整。

很多患者因为号不好挂,尤其是外地患者,可能初次看病开的方子能吃几个月。这同样是大忌。

中药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你身体的偏性。以偏纠偏的前提是要明确地判断偏在何处,偏了多少,用什么纠偏和具体到你身上怎么纠。

而你怎么知道初次看到你的医生就能如此准确地了解你真实的情况、了解你对药物的反应?中医讲辨证论治,不但是针对不同的人,也是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药物反应。我们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都是不同的,吃了药反应不同,或者出现了新的问题,药物的组成和分量当然就需要调整,甚至更换。

古人看病开方往往最多三副,急危重症更是一副一副地开,吃完就需要再看医生。这就如同开车,要想开到地方,方向要不断调整,甚至在直道上,方向盘也需要根据路况随时进行着微调。

否则,不撞墙也得撞人。(待续)。

3.必须要知道的中医常识有哪些

“望”:勿涂口红勿刮舌面

“望诊”主要是医生通过视觉获得与诊断有关的信息,自觉或不自觉地掩盖自己的表象会影响医生的望诊的结果,导致误诊。现在的化妆艺术很容易以假乱真,如一个萎黄的面色本来是脾虚证的表现,经过面部化妆后红润的面色可能会使医生不能正确诊断;口红会让一个因阳虚而唇色苍白患者变成气血调和的“常人”。看病前不要化妆,让医生看到一个真实的你,有助于诊断。

“望舌”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内容,医生希望能够看到患者真实的舌苔、舌色。有些患者早晨刷牙时拼命用牙刷刮舌面,目的是给医生看一个漂亮的舌头,但恰恰是因为这样让病看不明白、不准确。舌苔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病证,如黄色的舌苔是热证、灰黑而润的舌苔是寒证,如果患者来看病前喝一罐橙汁或者浓咖啡将舌苔染成黄色或灰黑色,热证或寒证的误诊就可能出现了。

此外,望舌时往往有些患者将舌头伸得长长的、尖尖的,为的是让医生看得更全面,他哪知道不管什么颜色的舌头(舌色),伸得太紧太尖就变成代表热证的红色舌象。伸舌头时应该放松、自然,舌面充分展开,舌长的三分之一伸出口外就可以了。

闻:勿吃香口胶勿压抑咳嗽

“闻诊”是医生根据患者发出的气味和声音来判断疾病,香水或香口胶会掩盖患者的气味。此外,患者发出声音的强弱等对疾病的诊断也很有用,不要刻意地渲染或抑制自己的声音,如看咳嗽病时既不要怕医生听不见而大声咳嗽,也不用忍住不咳嗽而两眼泪涟涟。

患者应该注意到,尽管医生有职业道德要求其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但邋遢的身体气味是任何人都不愿意闻到的。另外,还包括酒气、口嚼大蒜等气味。

问:勿笼统说“热气”“好虚”

“问诊”是医生聆听患者的诉说的诊断方法。要注意重点突出,不要笼统地用“热气”、“消化不好”、“全身不舒服”、“觉得好虚”来回答医生的第一个提问。

当医生问你哪里不舒服或需要什么帮助时,应该用临床症状(如头痛、全身乏力等)或客观体征(如发热、皮疹)等准确描绘自己的病情。当医生问这些情况有多长时间时,很多广州的患者不管患病长短总是用同一个词回答:“好耐(好久)”,再问时仍然是“好耐”,死活不肯用年、月、日说出时间的长短,真是急死人。

讲述完上述主诉后,患者应该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治疗经过、用药情况、治疗结果简明准确地告诉医生,不要加太多的形容词。患者还要将自己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个人的特殊情况(过敏药物、饮食特别嗜好等)适当告诉医生,女患者必要时还需补充月经、孕育情况。

当医生再有提问时,按照客观情况如实回答,有时可用“是”或“没有”即可。对老年记忆力差的患者或病情复杂的患者,如果能将病情用纸记下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切:看病前勿快走勿穿连衣裙

最后是“切诊”,主要是按脉和触按全身各部位。快速的走动会影响脉象,最好在诊室外休息数分钟后再看病。按脉时均匀呼吸,肌肉放松。同时,有些疾病的检查需要触按胸、腹部,女患者不要穿连衣裙,以方便检查。

….

[db:内容2]

关于作者: yun

中医基本常识不看你亏大了考卷答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