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2023年(新高考)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0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含详解)

2023年(新高考)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0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含详解),以下展示关于2023年(新高考)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0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含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3年(新高考)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0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含详解)

1、(新高考)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0 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

2、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1)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3、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建议勾画的宏阔壮美的蓝图,照见未来的中国,也照见未来的你我。朝气勃发的事业,让青春的你与青春的国,相遇在最美的年华、最好的时代。未来的五年和十五年,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是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1)结合材料,运用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建议所提要求对培养时代新人的积极意义。(2)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请从文化角度,围绕“成长、成才、成功”为当代中国青年提两点

4、建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来越少,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经典资源渐渐消失。为了抢救整理这部史诗,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团队遍访说唱艺人,收集资料,对流传于藏族、蒙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的格萨尔分别进行整理研究。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为编撰格萨尔文库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研究团队开始了最后冲刺2018年格萨尔文库终于付梓。格萨尔的传承与研究重燃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再放光彩。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角度,指出抢救整理格萨尔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20年1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

5、同志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考古,一项探索“过去”的“冷门”,何以在心里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没有历史,就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未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出土资料的整理,解码“无字天书”,挖掘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脉”,极大丰富了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文明,要有根有脉知悉来处,更当开开阔阔延伸出去。邀外国元首漫步故宫,体会“和”这一中华文明核心理念;在越王勾践剑、云梦秦简、曾侯乙编钟间穿行,品味中华文明的灿烂厚重在

6、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都希望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发展考古学的文化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12月15日晚,由山西省运城市音乐家协会民族乐团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带来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登上了国家大剧院舞台。交响乐关公颂曲目柔美与激昂并存,舒缓与高亢兼具,涵盖了关公立身、成功、辉煌、败亡的悲壮一生,凝练了关公对国忠诚、以义待人、用仁做事的精神,表达了对关公的崇敬之情。从引子到尾声,音乐调性变化丰富,乐曲流畅自然,一气呵成。作曲家韩兰魁在观看演出后表示,“作品既不是西方协奏曲的结构,也不是中国传统的线性结构。融合了当地的蒲剧元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摘自(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卷2《重赋》材料二每州各取大历(唐代宗年号)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摘自(唐)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研究两税法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重赋》的史料价值。(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贽对两税法的看法。(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果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两税法,你认为还应该补充哪些史料?(3分)

….

关于作者: yun

2023年(新高考)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0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含详解)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