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大阪第四师团(旧日本陆军的甲种师团)

大阪第四师团旧日本陆军的甲种师团

第四师团又名大阪师团、“商贩师团”,编组地:大阪。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是陆军的甲种师团。但根据日本军事历史学家关幸辅,它的实际战能力不高。实际上,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中文名

大阪第四师团

其他外文名

Osaka fourth division

又 名

大阪师团、“商贩师团”

成立时间

1888年

编组地

大阪

简介

大阪第四师团成立于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商人组成,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1]这支部队下辖四个联队,配备了一流的武器装备,堪称日军“精锐”。然而它成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2]

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第四师团再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

战争表现

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3]怎样才能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呢?日军大本营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训该师团,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师团长,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

精训两年后,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强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与此相反,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4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实在看不过去,提起笔把日军报纸呈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

尽管出尽了洋相,但第四师团运气却相当好,因为当时侵略华中地区日军战事吃紧,急需增援,日本军部只好放弃追究第四师团,急调其南下增援。第四师团摇身一变,又成了日军精锐的第十一军中的一员。

其实,第四师团的名声,中国军队早有耳闻,早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面对日军合围,李宗仁指挥四十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但中国军队突围后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在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中国军队忽然发现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

因为部队已十分疲惫,中国军队发现敌军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有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日军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部队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

由于刚刚跳出日军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中国军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支队的部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向上级解释道:“没有得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消息传到中国军队耳朵里,“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行开来。每次战斗,中国军队一听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刚到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接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

自此,日军第十一军指挥官只好让第四师团专心在后方“待机”了。曾有一次,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守长沙的国民党军队是薛岳所部精锐,也只有阿南这种榆木脑袋会用第四师团当主攻。

鉴于长沙会战中的表现,第四师团成了日军的“丧门星”,哪个军都不要它,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这下第四师团的兵有的吹了:“老子当兵就在甲种师团,开战时属于关东军——精锐,仗打起来在十一军——还是精锐,最后十一军装不下我们了,只好改大本营直辖……”

第四师团虽说窝囊,但毕竟是甲种师团,老兵多。由于日军作战损失很大,急需补充老兵,便不时抽调第四师团官兵补充到其他师团。当时,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第一”,或者干脆就是“保命最重要”。

后来,日军在进攻衡阳和芷江时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战斗一开始,来自第四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

当负伤的日军士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第四师团“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不愿意参战时,这些“病号”却豪气冲天地说:“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

1942年4月,第四师团被调往菲律宾,参加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这一仗第四师团一反常态地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第四师团的功劳,而是菲律宾的美菲军已被切断补给多日,靠“盐和青菜”活着已经好几个月了,一触即溃一点儿也不新鲜。此后,第四师团在日军战线后方不断调转,始终没有再参加大的战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

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体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

解密

第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呢?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于是,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

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对于关幸辅的文章,东功,伊藤桂一等军史作者都曾进行反驳,认为里面很多说法有问题.而第四师团战斗力弱在中文世界里有一些论据还是原创的,比如参战会令中国军士气高涨等毫无日文出处.

战争经历

佐贺之紊乱

西南之角色

第4师的前身是大阪镇台。兵员征集地域:第8(大阪),第9(京都),第10(和歌山)20联队。经历过佐贺之紊乱・秋之紊乱・西南战争。西南战争期间,商人的比例多的大阪联队在和萨摩武士对战时损失很大,第8联队曾获明治天皇「勇戦剧闘ご嘉赏」的勅语,是日本陆军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荣誉,二战中的感谢状都是由军司令官颁布的,天皇只是口头表扬一下而已,其荣誉性质远非可比,至于将来更不可能了。

日清・日俄战争

在甲午战争中,在辽东半岛登陆之后没经过什么大仗,之后就担任当地警备。日俄战争中小川又次作为师团长,属于奥保巩大将的第2军,连克金州、南山、得利寺和大石桥等重镇,之后参加了辽阳、沙河、奉天会战。

大陆战线

1937年(昭和12年)2月,师满洲驻屯,不久卢沟桥事件爆发。正当的4个是是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第70(筱山)。此后转战着华北和满蒙,不过,1940年(昭和15年)7月被派遣华中,参加汉水作战,豫南会战,江北作战。1941年(昭和16年)9月,第1次长沙作战之后,师团成为大本营直辖,预备下次的南方作战与部队的集结进行了重组,编制从4单位制师团向三单位制转移。筱山的步兵第70联队被第25师团收编了)。

太平洋战线

1941年(昭和16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参加菲律宾攻占作战,第2次巴丹半岛攻占作战作了。成为此后在本土警备时,1943年(昭和18年)9月,被再次动员,主管苏门答腊岛警备和缅甸方面的第15军队的指挥下进入并列移动,在泰国清迈迎接了战争结束。所属步兵联队(投降时):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

历任师团长

大阪第四师团在甲午战争中官兵的葬身之地

1 高岛鞆之助(1888年5月14日—-1891年6月1日)

2 黑川通轨(1891年6月1日—-1893年11月10日)

3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1893年11月10日—-1895年1月28日)

4 山泽静吾(1895年1月28日—-1897年4月8日)

5 小川又次(1897年4月8日—-1904年9月3日)

6冢本胜嘉(1904年9月3日—-1906年7月6日)

7 井上光(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8 土屋光春(1908年12月21日—-1910年8月26日)

9 浅田信兴(1910年8月26日—-1911年9月6日)

10 一户兵卫(1911年9月6日—-1912年12月26日)

11 大迫尚道(1912年12月26日—-1915年2月15日)

12 仁田原重行(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28日)

13 宇都宫太郎(1916年8月28日—-1918年7月24日)

14 立花小一郎(1918年7月24日—-1919年4月12日)

15 町田经宇(1919年4月12日—-1921年6月15日)

16 铃木庄六(1921年6月15日—-1923年8月6日)

17 村冈长太郎(1923年8月6日—-1927年8月26日)

18 菱刈隆(1927年8月26日—-1928年8月10日)

19 林弥三吉(1928年8月10日—-1930年12月22日)

20 阿部信行(1930年12月22日—-1932年1月9日)

21 寺内寿一(1932年1月9日—-1934年8月1日)

22 东久迩宫稔彦王(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23 建川美次(1935年12月2日—-1936年8月1日)

24 今井清(1936年8月1日—-1937年3月1日)

25 松井命(1937年3月1日—-1938年7月15日)

26 泽田茂(1938年7月15日—-1939年9月23日)

27 山下奉文(1939年9月23日—-1940年7月22日)

28 北野宪造(1940年7月22日—-1942年7月18日)

29 关原六(1942年7月18日—-1943年9月25日)

30 马场正郎(1943年9月25日—-1944年12月26日)

31 木村松治郎(1944年12月26日—-1945年8月15日)

军团评价

谣言辩证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中,曾详细描述了第四师团的种种佚事。几乎都是没有根据的瞎侃,但有些人却当宝一样捡起来。

日本军史作者东功专门写文反驳过第四师团很弱的说法称这是对大坂人的岐视,比如在西南战争中,第四镇台面对萨摩武士组成的叛军(萨摩从战国时代到二战都以出日本最顽强的步兵闻名)毫不示弱,因此在参战各师团中唯一受到天皇奖勉,再如在日俄战争的南山之战中,第四师团曾攻下第一师团无法攻克的阵地,再如以山地战见长,日本知名的"丹波之鬼"筱山步兵第70联队就是从第四师团改编出来的,再如太平洋战争中它的第8联队在攻克巴丹-科雷吉多尔之战中出了大力,得到了本间雅晴中将的通令表扬。

伊藤桂一则在他的书中说:"不如该说大坂人是会用脑子战斗的军队,如果发现没有胜机他们就不会勉强从事,而是退回去寻找下一次胜机."谷泽永一也说"到现在完全找不到能该实(嘲笑大坂兵)民谣的根据".另外有的细节可能是中国文章的独创,如第四师团的参战会令中国军士气高涨的说法,根本找不到日文出处。

辩证1

现今大阪第四师团

关幸辅说,第四师团的实际作战能力并不高。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实际上第4师团在此次作战中,连克金州南山等重镇,之后参加了辽阳、沙河、奉天会战。没败过一阵)。

辩证2

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这个倒是真的。

辩证3

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编制。当时,日军大本营为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的强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顿该师,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第四师师团长,但他也拿习惯了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集训两年后,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

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急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与此相反,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按兵不动”。

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剧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

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4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上来归队,连留守的不少官兵也一边“带病”慷慨奔赴前线,一边万分懊丧地抱怨:自己居然没有机会打上这一仗!当时的师团长泽田茂师团长的说法是:第四师团驻地太分散。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

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实在看不过去,提起笔把日军报纸呈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这又是捕风捉影,看诺门坎战史,就没有第二师团和第四师团什么事)。

辩证4

其实,第四师团的名声,中国军队早有耳闻,早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时,面对日军合围,李宗仁指挥40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突围后的中国军队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就在穿越鲁苏皖边界一条公路的时候,发现前方路上赫然出现一支装备精良、正在挺进的日本军队,此刻,疲惫不堪的中国军队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

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见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当时第四师团在东北,根本没有参加徐州会战)

辩证5

自此,日军第十一军指挥官只好让第四师团专心在后方“待机”了。曾有一次,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实际上第二次长沙会战日本日军击破中方5个精锐军,获得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在长沙被合围的时候,第4师团早就调到上海了)

辩证6

 日军在进攻衡阳和芷江时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战斗一开始,来自第四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

当负伤的日军士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第四师团“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不愿意参战时,这些“病号”却豪气冲天地说:“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写这些的也不看看第四师团当时在东南亚时代地方,你就让他飞到衡阳城下)。

保命第一

“保命第一”为时髦道别语,阴差阳错建功立业

第四师团虽说窝囊,但毕竟是甲种师团,老兵多。由于日军作战损失很大,急需补充老兵,便不时抽调第四师团官兵补充到其他师团。

当时,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最重要”,或者干脆就是“保命第一”。

拿破仑曾说过:“世上本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第四军团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由第四师团预备役官兵组成的独立第十五工兵联队,由横山大佐率领,就在马来半岛立下功勋。

伊藤正德《帝国陆军的最后》中,提到这个联队在修复盟军炸毁的桥梁涵洞方面作用极大,“大阪兵无能只是误传,至少以这个联队而言,其献身精神使军部、师团部的高级军官都乘夜前去表达感谢和敬佩,其无我奉公精神极其令人钦佩……”有评:看来,这个联队的确干得不坏,不过,说到底,修桥补路这种活儿,和上阵打仗终究还不是一码事儿。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各部都投入到对盟军的作战中,第四师团也终于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大本营有意将该师团配属南方军,但南方军只是很勉强的将其列入预备队,仍然驻扎上海。直到1942年4月,第四师团被调往菲律宾,和第五,第十八,第二十一师团一起,参加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

这一仗,第四师团一反常态地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第四师团转了性,而是菲律宾的美菲军已经被切断补给多日,靠“盐和青菜”勉强挺着已经好几个月了,一触即溃一点儿也不新鲜。

然而,这个胜利却给第四师团带来了极大的荣耀,在其故乡大阪更是号外频飞,一副“幸亏派出了第四师团,才打垮了巴丹敌人”的得意。仅有的遗憾是事后发现大阪的商贩们利用这个庆祝胜利的机会大肆倒卖战时配给物资,乘机大做生意。

爱好和平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快捷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

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展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

原因剖析

第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弱”不禁风呢?不对于第四师团的表现,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幕府将军(当时天皇是将军手中的傀儡)。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

于是,跟将军与诸侯一样,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尽量不死。对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于“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反战视角

多了一群保命要紧的“窝囊废”,就也少了一拨灭绝人性的战争狂人。在非正义的战争里,选择了正确应对方式保全了自已的身家性命,少一分杀戮,就多一分和平,远离战争恶行的日军第四师团,给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参考资料

1.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2)·热点新闻

2.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第四师团·网易

3.二战日军有”窝囊废”师团 其番号仍保留至今(图)·新浪新闻

….

关于作者: yun

大阪第四师团(旧日本陆军的甲种师团)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