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三亚是中国的吗(去三亚算是出国吗)

三亚是中国的吗(去三亚算是出国吗)

海南岛风景

这段时间海南火了,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从今年7月实施以来,身边不少人跑到海南疯狂购物。

8天国庆假期里,离岛免税商品成交额竟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

疫情之下,好多人不能出境旅游,碰到这样的政策红利,确实令人欣喜若狂,条件允许的必须要薅一波羊毛。

其实说起海南省,这几年中央的扶持还是非常大的。

比如2018年出台的海南自贸区政策,是中国目前所有自贸区里唯一一个覆盖全省的自贸区,也是中央首次在农业比重更大、经济尚不是很发达的地方建设自贸区。

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GDP排名中,海南省名列第28位,仅高于宁夏、青海、西藏。

虽然跟其他省份比起来,目前海南经济还落后一大截,但跟1988年前的海南比起来,目前已经好了太多太多了。

海南很重要,非常重要,哪怕经济不行,也完全不影响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

从中国地图上看,海南岛和台湾岛,就像是俩门卫把守在祖国东南沿海,一旦失去这屏障,祖国大陆将门户大开。

因此我们对海南一直是“严防落入他人之手”。

三亚是中国的吗(去三亚算是出国吗)

海南岛(未包含海域面积)

要说在1988年海南正式建省之前,海南岛是隶属于广东省的,那时候应该叫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广东把海南岛管理得并不是太好,其中有很多方面原因,后面细说。

因此曾有过不少人,公开提出过“海南建省”的倡议,比如孙中山。

这些人都明白海南岛很重要,应该独立建省,但遗憾的是,这些倡议因为各种不可抗拒因素,最终都不了了之。

最早提出“海南建省”倡议的人,叫潘存,他自己就是海南文昌人。

1887年的时候,他写了一篇文章《琼崖建省理由与建设方案》,然后上书给了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

因为海南当时归广东管,那么“海南建省”自然要“两广总督”点头才行。

于是,潘存就从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跟张之洞论证了“海南建省”的必要性。

幸运的是,张之洞对此很感兴趣,还特意跑到海南去视察了一番,视察完了之后就下决心跟朝廷打报告。

然而,事情就是那么不凑巧。

1889年的时候,张之洞被调离了“两广总督”,跑到湖北去当“两湖总督”去了。

然后新上任的“两广总督”——李瀚章对此不大重视,“海南建省”就跟昙花一现似的,被人们很快遗忘了。

三亚是中国的吗(去三亚算是出国吗)

孙中山

直到25年之后,1912年9月10日,孙中山在会晤一个广东人叫梁士诒的时候,孙公对这事儿上心了,两人对“海南建省”达成了共识。

之后,孙公联合了梁士诒等36人一起上书到了当时的国会,建议“琼州改省”。

孙公以为,“海南建省”既能解放海洋边防问题,又能通过开发海南,来带动广东经济的发展。

首先,海南物产丰富,海南建省“可启发天然富源”。

森林、鱼产、橡胶树、蚕桑、槟榔、叶子、菠萝、龙眼….海南岛地广人稀,牛羊成群。

总之,当时在孙公眼里,海南岛就是个宝藏,唯一的缺点只是交通不太便利。

第二,当时海南影响力最大的少数民族是黎族,但是这个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思想等各方面,都跟汉族差异很大,且黎族民风强悍。

孙公以为,海南建省之后,就大力发展岛内教育行业,开设学校,促进融合黎汉民族文化,可很好改善当地彪悍的民风。

第三,“海南改省”可以极大缓解广东当时的人口压力。

“琼州人口甚稀,而广州等地人口过剧…倘改琼州为兴盛,则人口过多之地,必源源而来,资本亦因之而流入,不久必变为富庶之区。”

第四,从行政管辖便利性上,我们也应该实行“海南改省”。

孙公以为,海南的地理、风俗、言语、习惯等,跟广东都非常不一样,让广东来管理海南显然是不对的。

而且,地理位置上讲,海南距离广州太远了,“有鞭长莫及之叹”。

就当时的交通情况来说,“两广总督”想对海南下条指令,就要历经漫长的陆路、海路,才能到达千里外的海南,不利于行政管理。

“长官命令,早发不能夕至。”

所以,孙公大力支持“海南建省”,倡议海南从广东脱离出来,让海南人自己管理海南岛。

三亚是中国的吗(去三亚算是出国吗)

海南岛风景

另外还想补充一点的是,孙公“海南建省”的想法,其实也是有一点受到了台湾的刺激。

自从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人之后,十余年时间下来,孙公以为台湾各方面建设的还是非常出色的。

日本人在台湾修铁路、建工厂、改革行政机构、建学校,好不热闹。

这让之后去台湾的人,都纷纷感叹台湾今夕不同往日。

所以孙公以为,日本人能建设好台湾,那么我们也能建设好海南岛。

“夫同一物也,视管理之才不才,而地位自异。”

孙公提的“海南建省”方案,在当时算是非常全面的指导方案,比20多年前的第一批方案要好得多。

虽然有半殖民地背景下的小私心,比如其借开发海南保障国民党广州政权,但总的来说初衷是正向的、积极的——都是为了强大中国。

然而事情进展的并不是很顺利。

1913年爆发了“二次革命”,之后孙公忙着讨伐袁世凯,自然不大顾得上这件事。

1921年的时候,孙公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

当时有两个海南籍的国会议员,叫陈策、王斧军,再次公开提出了“海南建省”,还特意邀请了胡汉民、廖仲恺当顾问。

对此孙公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意指示之后海南可以改名叫“广南省”。

但事情不凑巧,之后国民党内部发生了“陈炯明叛乱”,广东局势十分危急,孙公自顾不暇,“海南建省”方案再次搁浅。

后两年孙公对此虽然偶有提起过,但终究没有实质性推动,直到1925年3月12日孙公不幸因病去世,“海南建省”这事儿就彻底告一段落了。

海南天涯海角

之后中国大地上先是各种军阀乱战,然后又爆发了抗日战争。

1939年2月,日军登陆海南,不久后海南全岛沦陷。

就这样,在国内政治形势波谲云诡的情况下,“海南建省”被完全抛到脑后。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10日,国军进驻海口,海南岛光复,被日军占领了6年之后,终于回归了祖国怀抱。

在全国抗战胜利的一片大好形势下,有个琼籍人士叫韩云超,他率先发声,趁着海南光复的热闹劲,火速重新提出了“海南建省”旧案。

1945年10月18日至20日,《中央日报》连续三天大版面刊发了韩云超的大作——《琼崖改省与建设方案刍议》。

结果意料之外的是,这篇文章一经刊发,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讨论,前前后后持续了三年之久。

海南要不要独立建省?

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还有和稀泥的,中立这群人以为建省是对的,但是要过些年再说。

支持建省的人,大致就是从海南的地理位置、物产资源、战略地位等进行论述。

反对“海南建省”的人,则是借口一大堆。

如今的海南三亚

其一,他们认为,当时的海南生产能力弱,经济基础落后,一旦脱离中央和广东省的财政支持,是不可能供养起一个机构庞大的省政府机构,更无法解决驻军的经费筹措问题。

其二,海南中部虽然拥有丰厚的森林资源,但因交通不便利,开采问题很大。

其三,建省后海南将面临庞大的人事布局,届时会不会造成更大的行政管理问题。

因此,反对者认为,如果建省后海南无法实现自给自足,那么还不如不建省。

总之,支持者跟反对者一直相持不下,甚至相互指责。

对此,当时的国民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呢?

对此,南京国民政府除了偶尔开个会讨论一下,给民众一些回应,没有任何实质性举措。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当时正忙着跟我党打仗,而且还被打得很惨,又怎么会对一个小小的海南岛多费心思。

如今的海南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之后在我党大举南下的情势下,穷途末路的国民党想起了海南岛。

其意图占据海南岛,将其当作与我党抗衡的最后阵地。

“孤悬海隅的海南岛,或可保留位最后立足之地。”

不过其最终难以抵挡住我军的摧枯拉朽之势,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回到人民的怀抱,国民党在海南的军政机构全部烟消云散。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海南行政公署主任的人,叫冯白驹。

当他提出海南独立建省的方案后,不仅不被支持,还被倒打一耙,被判定为“地方主义分子”。

冯白驹因此遭到了政治迫害,直到文革后被平反。

后来由于种种特殊的历史原因,“海南建省”从来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而真正让海南建省“靴子落地”的人,是我们伟大的邓公。

邓小平

1984年初,邓小平提出在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基础上,多开放一些沿海港口城市,同时把目光投向了海南岛。

当时邓公提出了伟大设想,表示希望能用20年时间,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到台湾的水平上。

随后当年的5月31日,全国人大会议就撤销了海南行政公署,同时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

1985年7月,邓公再次提出要把海南岛列入特区,之后国务院65就带领一批人,深入海南岛考察了很多天。

直到1988年4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终于通过了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的方案。

此时,距离1887年首次提出“海南建省”,已经过去了100年的时间。

….

关于作者: yun

三亚是中国的吗(去三亚算是出国吗)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