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横笛(伴奏乐器)

横笛伴奏乐器

笛子也称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笛子种类主要分两种,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为曲笛和梆笛。

中文名

横笛

外文名

flute

别名

笛子

发源

汉武帝时

用处

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

膜孔

膜孔是影响笛子音色问题之一

传统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也有十孔笛,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而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如今竹笛又分为C调笛、D调笛、E调笛、F调笛、G调笛(又称梆笛)、A调笛、B调笛,音色由低沉到尖细。

音域

竹笛的音域局限为三组,如今一般只能吹出二组半。笛子音域增宽可是一件全方位的事,它包括吹孔的形状和大小、各音孔的恰当位置和指法组合,口风力度,以及膜孔的合适位置等。一般来说,膜孔的大小适中、位置略微接近吹孔一端,音域就宽,否则音域就窄。

膜孔

笛子也称横笛,唐代名横吹,是没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这膜就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就不再贴膜了,如今只有朝鲜箫才贴膜。[1]膜孔大小与笛膜松紧对音高的影响:一般来说,笛膜大家都欢喜用嫩的,因为笛膜嫩,发音脆亮,吹奏起来也省力。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膜孔越大,笛膜就越松,笛子的绝对音高就越低。因此,夏天笛膜可以贴得稍微宽松一点,因为夏天气温高,笛子的音偏高,借笛膜的宽松可以把音降低一点;相反,冬天笛膜应该贴得紧一点,使笛音增高一点。

形状构造

笛上虽然开有膜孔,但过去对膜孔也并不太考究,仅在吹孔与第六孔之间挖一圆孔,贴上笛膜(最先是竹

膜)就是。首先注意膜孔的是上海的大同乐会。1932年10月,大同乐会主任郑觐文将旧时笛子的圆形膜孔,改为椭圆形,以增多笛膜的折纹,使音色更圆润,更易于控制。

演奏方法

要吹好笛子必须气(功)、指(法)、舌(头)三方面密切配合好,三者缺一不可。

气功

(一)气息控制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运气上的功夫,我们叫它“气功”,意思就是说,要吹好笛子必须在“运气”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吹笛子则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横隔膜(位于肺部和腹部之间)着力,即胸腹联合呼吸法。换气时最好用口、鼻相结合的方法。以口为主,就是将嘴的两角稍稍放开吸气,这样吸气较快。吐气时,应利用胸肌、腹肌和横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气息能够均匀、有节奏地逐渐吐出。

初学者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违反正常呼吸的运动规律,否则会影响演奏,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一般初学者一口气能吐10—15秒钟就不错了。

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为了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可以结合吹奏长音,作以下两种练习:

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气,吹一个长音。吸气时要求吸足而不出声,呼气时要求均匀、平稳,时间长而不费力。所以,当你呼出一口气时,在这口气还未呼完之际(约留五分之一左右,这时小腹横隔膜还处在控制之中)。即应吸入第二口气。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动与横隔膜腹部的运动始终保持连贯,否则,进入吹口的气流就一定不流畅,而且容易出现嘴角漏气、出音尖叫、音色难听的现象。

怎样吹好笛子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耸肩、收腹、挺肚等错误,还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关于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的几个错误:

①耸肩。吸气时双肩上抬,使气吸得很浅,只能吸人胸部。用这种方法吸气,胸部逼紧。在演奏时缺乏气息的有力支持,不仅使音色较紧,而且长音不能持久。

②收腹。吸气时错误地将小腹用力向里收缩,结果气息只能吸到上胸部,造成胸部肌肉紧压肋骨,使呼吸失去弹性。

③挺肚。吸气时小腹像鼓一样向外挺起,腹腔肋骨被拉下。由于气吸得过深,造成胸、腹部肌肉紧张,使呼吸失去弹性。

因此,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呼吸、运气等方法。

弱音控制:

在乐曲中,音除了有高低和长短的区别外,还有强弱的区别,音的强弱,对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起到一定的作用。

吹笛子时,上下嘴唇之间的小孔叫“风门“,从“风门”里吹出来的气息,称为“口风“。“风门”可大可小,“口风”可缓可急。“风门”大,“口风”缓,发音低;“风门“小。“口风”急,发音高。从肺部里挤压出来的气,通过我们口内和唇部的控制,使这些气有计划的来应用它,不使气浪费,这时就需要在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缓急时,运用双唇和两颊的一种自由收放劲儿,这就叫“口劲”。音的强弱与用横嗝膜控制、通过“风门”送进乐器内的空气量有关。

一般来说,强奏时的用气量要比弱奏时的用气量大;遇到渐强记号时,用气量由小到大,遇到渐弱记号时,用气量由大到小.随着音的高低强弱,"口劲"也要密切配合,在吹奏时如果不用"口劲",不仅使发音混浊不清,吹起来费力,音不能持久,而且时间吹得过长容易引起头昏现象。

舌头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经常用到的有长吐舌和短吐舌两大类.舌头好像一个活塞,可以起阻碍气流的作用.舌头堵住吹口就发生断音现象,舌头离开吹口,声音就继续发出.我们吹奏一般乐曲时,常用连音和断音(短音)两种方法.吐音主要就是解决断音问题的快吸慢呼——这是吹奏竹笛时运用最多的呼吸方法。吸气时间越短越好,因为在乐曲进行中允许吸气的时间是很短的。

指法

指法技术手型是否正确、手指是否灵活是掌握笛子演奏技术的关键。

笛子的指法技术相当丰富,除指法转调技术外,还有单倚音、复倚音、上滑音、下滑音、上历音、下历音、

颤管、打音、送音等等,这些都与掌握熟练的手指技能有关。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型是否正确、手指是否灵活是掌握上述技术的关键,在训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手指第一节中间部位肉最多,而又最富有弹性的部位称之为“指肚”。必须一开始就养成用这一个最理想的部位按孔。开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大约一个指头厚的高度即可)。否则在换指时会影响演奏的速度。

2.怎样使自己的手指灵活?演奏时手指、手腕一定要放松。将双手放松、略似半握拳的形状(即手指微微自然弯曲些),让双手手指始终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按孔时也应当松弛而有弹性,不要紧张或过分用力,避免手指僵硬而影响灵活性。

3.两手的大拇指和小指虽然不按孔,但必须托住笛身,积极配合。

4.在十个手指头中,无名指的灵活性最差,反应比较迟钝,应加强统习,使其关节放松、灵活。

舌头

舌头训练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经常用到的有长吐舌和短吐舌两大类。

舌头好像一个活塞,可以起阻碍气流的作用。舌头堵住吹口就发生断音现象,舌头离开吹口,声音就继续发出。我们吹奏一般乐曲时,常用连音和断音(短音)两种方法。吐音主要就是解决断音问题的。“吐音”的发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将舌头顶住上牙齿和牙肉的地方,在吹气时舌尖一接触吹口附近的位置马上向里缩回,使气流吹出,达到断音效果。

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它好像弦乐器演奏时弓的作用一样。经常用到的有长吐舌和短吐舌两大类。

1.长吐舌

舌头堵住吹口时间短,离开吹口时间长的就是长吐舌。

2.短吐舌

短吐舌包括单吐、双吐、三吐等。它的特点是舌头堵住吹口的时间长,离开吹口的时间短,好像弦乐器的领弓、跳弓作用一样。

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吹奏“吐音”的发音方法要正确。发音要结实、清楚。

②练习时吐气不要中断。气要轻轻地吐,不宜过大。

③舌头收缩时,距离吹口要尽量短些,使气流能通过即可。

④舌头的动作要灵活,不要过分紧张,舌尖部分堵住吹口不要用力,只要接触到就行。特别在起音时,一定要注意舌的振动与吹出气流的同时性,否则,吐音就模糊不清。

参考资料

1.竹笛膜孔小谈·乐器社

….

关于作者: yun

横笛(伴奏乐器)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