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名校试题

名校联考 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语文 考卷答案

名校联考 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名校联考 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名校联考 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名校联考 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语文

(摘编自《陈力丹文章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下列对“传播媒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言作为最早的传播媒介,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的能力,但不具有长效机制,记忆力超强的人拥有话语特权,掌握一定的社会控制权。B.文字作为传播媒介,可以长久地记录信息,但本身造成了新的社会隔阂,识字者与文盲之间难以沟通,复制效率不高,不利于规模传播。

名校联考 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语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送别怀人的诗,诗人借牡丹抒怀,自然真切。诗中巧妙的比喻及炼句等独到之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舞娥”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牡丹在风中的姿态,“春服妥帖裁青罗”一句将牡丹比作娇羞打扮的女子。C.七、八两句的意思是牡丹盛开之时,好友结伴游赏,酒酣耳热之后,伫立牡丹丛中,满面通红,人与花互相映衬。D.诗的一、二句以洛阳牡丹名品之多引出三、四句对江南牡丹的赞赏,言外之意是江南牡丹并不逊色于洛阳牡丹。

16.“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都是借“月”抒怀,其表情达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

名校联考 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语文

关于作者: yun

名校联考 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语文 考卷答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