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答案胶囊

利君沙(琥乙红霉素颗粒)

利君沙琥乙红霉素颗粒

利君沙(琥乙红霉素颗粒),适应症为

1.本品主要用于儿童及成年人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过敏或耐药患者治疗下列感染时用: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

2.肺炎支原体肺炎。

3.肺炎衣原体肺炎。

4.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

5.沙眼衣原体结膜炎。

6.厌氧菌所致的口腔感染。

7.空肠弯曲菌肠炎。

8.百日咳。

9.军团菌病。

10.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口腔、上呼吸道医疗操作时预防。

别名

琥珀酸乙酯红霉素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61021713

通用名

利君沙

英文名

Erythromycin ethyl succinate

适应症

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成人每次0.25~0.5克,每日3~4次

不良反应

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口舌疼痛

包装规格

复合膜包装,12包/盒

生产厂商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贮藏

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批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核准日期

2006年11月30日

成份

利君沙

本品主要成份为:琥乙红霉素。

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HNO

分子量:862.07

性状

本品为混悬颗粒;味甜芳香。

规格

按(CHNO)计算0.1g(10万单位)

用法用量

口服,将颗粒倒入适量的温水上,摇匀后服用。

儿童用量:按照体重一次7.5-12.5mg/kg,一日4次,具体参考用量表。

成人用量;每次5包,一日3次。预防链球菌感染,一次4包,一日2次。衣原体或溶脲脲原体感染,一次8包,每8小时1次,共7日;或一次4包,每6小时1次,共14日。军团菌病患者,一次4-10包,一日4次。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

2,肝毒性少见,患者可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及肝功能异常,偶见黄疸等。

3,大剂量(≥4g/日)应用时,尤其肝,肾疾病患者或老年患者,可能引起听力减退,主要与血药浓度过高(12mg/L)有关,停药后大多可恢复。

4,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约0.5%~1%。

5,其他,偶有心律失常,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2]

禁忌

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用本品治疗时,至少需持续10日,以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

2.肾功能减退患者一般无需减少用量,但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本品的剂量应适当减少。

3.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

4.患者对一种红霉素制剂过敏或不能耐受时,对其他红霉素制剂也可能过敏或不能耐受。

5.因不同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故应做药敏测定。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因出现肝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增加,故孕妇禁用。

2.由于本品有相当量进入母乳中,故哺乳期妇女慎用或暂停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可抑制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等抗癫痫药物的代谢,导致其血药浓度增高而发生毒性反应。与阿芬太尼合用可抑制后者的代谢,延长其作用时间。与阿司咪唑或特非那定等抗组胺药合用可增加心脏毒性,与环孢素合用可使后者血药浓度增加而产生肾毒性。

2.本品与氯霉素和林可酰胺类有拮抗作用,不推荐同时使用。

3.本品为抑菌剂,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效能,故当需要快速杀菌作用如治疗脑膜炎时,两者不宜同时使用。

4.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用本品时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出血的危险性,老年病人尤应注意。两者必须同时使用时,华法林的剂量宜适当调整,并严密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5.除二羟丙茶碱外,本品与黄嘌呤类药物同时使用可使氨茶碱的肝清除减少,导致血清氨茶碱浓度升高和(或)毒性反应增加。这一现象在合用6日后较易发生,氨茶碱清除的减少幅度与本品血清峰值成正比。因此在两者合用时和合用后,黄嘌呤类药物的剂量应予调整。

6.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合用可能增强肝毒性。

7.大剂量本品与耳毒性药物合用,尤其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增加耳毒性。

8.与洛伐他汀合用时可抑制其代谢而使血浓度上升,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与咪达唑仑或三唑仑合用时可减少两者的清除而增强其作用。

药理毒理

本品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红霉素的琥珀酸乙酯,在胃酸中较红霉素稳定。对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菌株除外)、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对本品敏感。本品…

本品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红霉素的琥珀酸乙酯,在胃酸中较红霉素稳定。对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菌株除外)、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对本品敏感。本品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抗菌作用。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和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本品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本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与细菌核糖体的5OS亚基形成可逆性结合,阻断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药代动力学

本品在肠道中以基质和酯化物的形式被吸收,在体内酯化物部分水解为碱。空腹口服500mg后,0.5~2.5小时达血药峰浓度,酯化物及碱二者的总浓度为15mg/L,游离碱为0.6mg/L。吸收后除脑脊液和脑组织外,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尤以肝、胆汁和脾中的浓度为高,在肾、肺等组织中的浓度可高出血药浓度数倍,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10~40倍以上。在皮下组织、痰及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也较高,痰中浓度与血药浓度相仿;在胸、腹水、脓液等中的浓度可达有效水平。本品有一定量(约为血药浓度的33%)进入前列腺及精囊中,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10%左右。可进入胎血和排入母乳中,胎儿血药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5%~20%,母乳中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以上。表观分布容积为0.9L/kg。蛋白结合率为70%~90%。游离红霉素在肝内代谢,T为1.4~2小时,无尿患者的T可延长至4.8~6小时。红霉素主要在肝中浓缩和从胆汁排出,并进行肠肝循环,约2%~5%的口服量自肾小球滤过排出,尿中浓度可达10~100mg/L。粪便中也含有一定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后极少被清除,故透析后无需加用。

贮藏

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包装

复合膜包装,12包/盒。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生产企业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修订日期

2008年11月25日 2009年07月17日 2010年09月13日

参考资料

1.琥乙红霉素颗粒(利君沙·药品通

2.药品概述·久久医药网

….

关于作者: yun

利君沙(琥乙红霉素颗粒)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