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名校试题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内容:
2024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48分)
1.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
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
内容。这些思想()
A.传承了“敏德保民”的为政理念
B.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
C,彰显了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案
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2.东汉名士崔宽在《政论》中说:“值厄运之会…政多恩贷”“皇路险倾”“今既不能纯法八代,故宜
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据此可知,崔塞旨在()
A。推行无为而治
B.探索济世之道
C.弘扬尊法抑阀
D.完善监察立法
3,唐代传奇《枕中记》中的主角卢生“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滑南尉,俄迁监察御
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
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这折射出当时()
A.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嬗变
B.传统儒家思想内涵拓展
C.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D.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
4,1839年英国在华商务总督义律收缴鸦片共计两百万余斤交清朝销毁。林则徐等人在逾贴中赞扬说:“诚
实居心,深明大义,恪守天朝禁令,保全夷众身家,恭顺励劳,询堪嘉尚。”虎门销烟后,义律立即向英
国政府致信说:“应该出之以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事先连一个字的照会都不用给。”这可以用来说明()
A.清朝外交近代化的艰辛
B.林则徐等官员的宽容心态
C.英国蓄谋对华发动战争
D.早期殖民扩张的残暴血胆
5,19世纪70年代,为应对台湾与新疆的边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展开了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大讨
论。如表为李鸿章和左宗棠在这场争论中的一些言论。据此可知,二者争论的根源在于()
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忠愈棘。.则已经
李鸿
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需略加复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停撤之饷,即

匀作海防之饷
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这折射出当时()
A.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嬗变
B.传统儒家思想内涵拓展
C.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D.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
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传奇《枕中记》中的主角
卢生折射出当时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C项正确:当时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仍是儒家伦理纲常,排除A
项:材料没有传统儒家思想内福拓展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排除
D项。故选C项。
4,1839年英国在华商务总督义律收缴鸦片共计两百万余斤交清朝销毁。林则徐等人在逾贴中赞扬说:“誡
实居心,深明大义,格守天朝禁令,保全夷众身家,恭顺励劳,询堪嘉尚。”虎门销烟后,义律立即向英
国政府致信说:“应该出之以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事先连一个字的照会都不用给。”这可以用来说明〔)
A.清朝外交近代化的艰辛
B.林则徐等官员的宽容心态
C.英国蓄谋对华发动战争
D.早期殖民扩张的残暴血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据材料“义律收缴鸡片共计两百万余斤交清朝销毁”、“应该出之以迅速
而沉重的打击,事先连一个字的照会都不用给”可知,义律之所以收缴鸦片交给清政府销毁,就是为了为
很咯中国制造借口,这可以用来说明英国蓄谋对华发动战争,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的在华商务总
督与英国政府之间的通信,没有涉及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排除A项:林则徐赞扬义津是因为他收缴鸦片交
给清政府销毁,并非林则徐对英国人的宽容,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西方的殖民扩张主要是通过倾销商品、
掠夺原材料的方式,并非残暴血腥的早期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5.19世纪70年代,为应对台湾与新疆的边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展开了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大讨
论。如表为李鸿章和左宗棠在这场争论中的一些言论。据此可知,二者争论的根源在于()
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则己经
李鸿
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需路加复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停撤之饷。即

匀作海防之饷
现在用兵乏饷,指沿海各省协济为大宗.甘肃尤甚,若沿海各省因筹办防务
左宗
急于自顾,纷纷请停缓协济,则西北有必用之兵,而东南无可指之饷,大
局何以能支
A东南与西北的危机程度不同
B.海防与塞防的战路地位不同
C.清玫府财政状况的窘迫
D.李、左二人利益的冲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
(中国)。根据材料“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若沿海各省因筹办防务急于自烦,纷纷清停缓协济,
则西北有必用之兵,而东南无可指之饷”可知,李、左二人争论的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无法同时满
足海防与塞防,因此,双方争论的焦点也在于海防、塞防经费的分配,C项正确:19世纪70年代,西
北、东南同时面临边疆危机,不能说危机程度有什么不同,排除A项:有学者认为海防与塞防之争实质是
国防战略的抉择或者是李、左二人所代表的利證集团的冲突,但无法从材料得出这些结论,排除BD项。
故选C项。
6.1896年,梁启超发文指出:“上观百世,下观百世,经世大法,憔本朝为善变。入关之初,即下籍发之
令,项戴翎枝,端罩马褂,古无有也,则变服色关:用达海创国书,借蒙古字以附满洲音,则变文字
关…”梁启超此论意在()
A.论证文字变革的重要作用
B.探究清初的改革措施
C,消再满汉之间的文化差距
D.为维新变法寻找依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邀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趣主邀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趣。据本邀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梁启超宣扬清朗建立之初便有变法之举,意在为
当时的维新变法寻找依据,D项正确梁启超通过清初文字的变革,其目的是为维新变法寻找依据,论证文
字变革的重要性、探究清初的改革措施,并非梁启超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清初文字变革,但并
非完全消弭满汉文化的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
7.1912年2月,上海报界公会举行同业会议,对新政府仓促要求改用新历表示不满。指出“一国之历数,
非总统一人所得私”,新历应“取便于众而须布”,因而与会各报一致不执行改历命令,并认为这才是“尊
重共和新国之国体”。这反映了()
A.总统玫治权力得到扩张
B.玫治观念受到了革命影响
C,新旧社会习俗冲突激烈
D,资产阶级寻求扩大话语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邀。据本邀主邀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当时的上海报界因政府仓促改行新历,而对玫府
提出了批评,并因此拒绝使用新历,这表明上海报界借助新的政治观念抨击政府,这也表明辛亥革命影响
了传统政治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总统权力的扩张,挂除A项:上海报界只是对政府仓促改行
新历感到不满,不能表明当时新旧社会习俗冲突激烈,排除C项:上海报界并不是在借此扩大资产阶级的
话语权,排除D项。故选B项。
8.1915年初,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打不开销路,但下半年开始其产品销路增加,一时
供不应求,“近见贵公司所出品飞艇”牌、‘喜鹊”牌、‘三喜’牌等烟,此数种申江社会烦为欢
迎”。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文明开化的新习俗形成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群众性的反帝运动推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邀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15年初和1915年下半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产品在上
海的销路由不畅到供不应求,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5月“二十一条、的签署引发了群众的抵制日货、提但国
货运动,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到1915年初的时侯仍然销路不畅,故西方列强忙于
欧战并不能快速打开产品销路,排除A项:香烟的畅销与文明开化的新习俗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
项:销路增加表明民族工业得到发展,这是影响,而非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9,1918年12月,《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新潮社会员的《新潮杂志社启事》,该文提道“同人等集合同趣组
成一月刊杂志,定名日《新潮》。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
据此可知,该杂志〔)
A.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B.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C.呼应了当时的新思潮
D.以唤醒民族意识为要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实力范围为1918年(中
….

关于作者: yun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