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衡水金卷·衡水大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考后强化训练卷政治1 考卷答案

衡水金卷·衡水大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考后强化训练卷政治1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衡水金卷·衡水大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考后强化训练卷政治1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衡水金卷·衡水大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考后强化训练卷政治1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日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注释:①坚:苻坚,前秦国君

②都下:指东晋都城建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B.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C.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D.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11.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已别有旨”与不知其旨也”(《礼记(虽有嘉肴)》)中的“旨”字含义不同

B.“谢安固却之”与“君子固穷”(《论语》)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与“来者不拒”(成语)中的拒字含义不同

D.“融驰骑略陈与“略有耳闻”(成语)中的“略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秦军队大举入侵,东晋都城人们恐惧,谢玄向谢安问计,谢安坦然自若,桓冲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入援京师,被谢安拒绝

B,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前往洛涧,梁成以洛涧为阻挡列阵等待他

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梁成的军队,取得胜利

C.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清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

苻坚开始回绝了,后来看到东晋军队布阵严整,被迫同意

D.谢安正在与客人下围棋,得知前方战事捷报,表面上若无其事,但下完棋后屐齿折断,竟然毫无察觉,说明谢安内心非常兴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

(5分)(2)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姚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高三语文6

衡水金卷·衡水大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考后强化训练卷政治1

7.图中R处附近较M处附近冰川多。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B.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C.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D.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

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两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2007年第3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日教科书对抗战爆发叙述的不同之处,并对其不同之处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6分)

衡水金卷·衡水大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考后强化训练卷政治1

关于作者: yun

衡水金卷·衡水大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考后强化训练卷政治1 考卷答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