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空想主义(空想主义三大代表人物)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空想主义(空想主义三大代表人物)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氏为中华大姓,人口过1亿。但王氏在中国历史作为不大,唯一显著的汉末出过一个新朝皇帝王莽,正史还不待见,列为篡汉者。

公平地说,王莽是一个典型理想主义书生,一个身体力行恢复周礼的大儒,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罢了。

王莽虽出身王氏大族,其父在其4岁时早亡,饱受家族冷眼,童年不幸。自小懂事孝顺,“折节为恭俭”。年轻时,日日熬夜点灯,“勤学博身,被服如儒生”。承担奉养母亲及其早逝哥哥留下的儿子和寡嫂的家族责任。

24岁,经伯父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推荐,入宫任黄门侍郎。与当代经学大家刘歆同入天禄阁,任黄门郎,负责整理校订国家藏书。

王莽苦读经书、在家尽孝、广结贤士,叔父成都侯王商将自己封地分出部分,王莽被封为新都侯

王莽38岁被封大司马,权位越高越是谦恭。汉哀帝去世,王莽摄政。

公元9年,刘婴皇太子禅让。王莽在万众拥戴下,不流血方式,完成政权和平过渡,建立新朝。210年西汉王朝终结。

王莽是个谦谦君子。他俸禄不多,却资助同窗;视侄子如己出,一手养大。拜见儒学博士,王莽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前往。王莽留下好名,成为青年学子榜样。

王莽德行是“世之楷模”,王氏家族的叔父们“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王莽回避所有负面之事,一次王莽看上一漂亮侍女,被泄漏。王莽果断决定将其送予一位没有儿子的将军,立刻讨得翻转好名声。

王莽大义灭亲,在贬居河南新野期间,其儿子失手打死一奴婢,这在当时不算一件大事。王莽则认为杀人偿命,最终逼儿子自杀而亡。王莽声名日隆,其道德光芒照亮西汉王朝。

王莽当政,简直是民心所向,万民拥护。被加封“九锡”,即所有仪仗按皇帝规格,接近至尊。《汉书》称:朝廷共收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同意给王莽加九锡,支持率竟然高达95%以上。

王莽与刘歆推动古文经学运动。汉代崇尚经学,以此成为国家统治意志,经学又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因国家垄断,逐渐陷入僵化、谶纬、妄诞。刘歆与王莽倡导古文经学,刘歆成是这场运动总设计师,王莽则是这场运动积极推动者和实践家。

左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乐经被立为官学。诗、书、礼、易、春秋、乐六经,每一经设博士5人,计30人博士;每一经博士可带弟子360人,合计10800人,西汉长安城为此建设1万套住宅与办公,设五里二百区。举国广揽人才,由国家供养,一时京城人才济济。王莽、刘歆是学富五车、复辟周礼的大儒代表性人物。

王莽称帝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托古改制”,包括土地、币制、商业、和官名县名改革。

改革官制

中央地方官职更名:大司农为羲和,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少府为共工,执金吾为奋武;太守改为大尹、都尉改为太尉、县令改为宰;增新官职,如: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在地方,州置牧副,部置监副等。

王莽根据古籍,更改秩禄之号,按周制封诸侯。

修改地名

王莽更改地名,因更改太大,连官吏也弄不清楚原地名,诏令中只好注明故地,如“山阳郡”更名为“巨野郡”等等。

冻结奴隶制度

冻结现有奴隶数量。禁止继续买卖和产生新的奴隶、婢女。

实行王田、私属制

一是根据古书井田制度,将全国土地国有化,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具体如:

1、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亩;

2、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

3、原来没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

二是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

五均六筦

“五均”即: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邯郸、洛阳、临淄、宛、成设立五均官;长安分东西市。五均官职责:一是征收税款;二是评定货物标准价格,平抑物价。

六筦之令,筦”即“管”。政府对酒、盐、铁实行国家专卖;铸钱由国家专营;向取利于名山大泽的养蚕、纺织、缝补、工匠、医生、巫、卜、樵夫、渔民、猎户及商贩征收山泽税。

改革币制

王莽刀币和布币。新朝短短14年,四次币制改革,造成货币混乱,严重通货膨胀。

强迫劳动

无业游民,惩罚每人每年缴纳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政府强迫其服劳役。

贷款制度

人民因丧葬或祭祀需要,可以向政府贷款,只需归还本金,不收利息。

从事农业、商业生产向政府贷款的,政府收取纯利润的十分之一做利息。

政府干预经济

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购买,反之则由政府卖出,防止物价上涨。

民族关系

王莽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为由,将西域各国的王改封为侯,引来西域、西南边境战争。王莽征服高句丽,改其名为下句丽。给匈奴印玺由“匈奴单于玺”改为“新匈奴单于章”,引来匈奴侵扰边塞,边境吏民被掠杀。

王莽在教育、祭祀、法律、音乐、漏刻、建筑、历法、度量衡、车辆制作均作革新。

王莽的终极理想是:“唐虞之道,小康社会”,即:“时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复古周公理想国。

但王莽改制引来王公贵族、大地主等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强烈,并引来大规模农民起义。公元23年十月初一,绿林军杀入西汉长安城,王莽被乱军杀死,头被挂在南阳宛县市上。王莽改制随着新朝的灭亡和王莽死去而画上了句号。

胡适赞美王莽:“一个空想家和无私统治者,并将他的失败归结为思想和政策过于超前。”

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王莽:“由于五均六管打击了商贾和高利贷商人,这些人也反对王莽了。”

历史学家翦伯赞评价:“王莽仍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一位政治家,从他大胆执行改良政策表现出来。”

学者谢天佑认为王莽:“在提倡古文学派和对待奴隶制和土地改革的态度方面,他是改造派。在依赖国家专卖事业稳定价格和推行法律方面,他是时新派。王莽不是革命空想家,而是一个在治理中国时其作为很像在他之前的汉代诸帝的务实主义者。”

西方史学家评价:“实际上,王莽显然是一个能干而有雄心的人,在必要时也残酷无情。他具有吸引别人追随他的才能,兴趣异常广泛。他对亲戚的感情可能完全是真诚的,在早期,他根本不可能怀有篡夺皇位之心。”

我以为,王莽改制是史上比王安石变法更彻底的一场变法运动。王莽改制其总方向是正确的,尤其土地国有化以全民均田,平抑物价,废止私奴买卖等等,有很强的现代性,是穿越式的改革。

王莽显然是个书生,好高骛远,理论高于执行。一味慕古,追求形式,在实际情况变化下也不调整政策,固执而刚愎自用。更严重的是,他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改革新政的强有力的执行班子,因此注定了改制的失败。

书生无用,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历史长河里,扼腕于其奔跑在乌托邦式的道路上,深陷泥沼中。

….

关于作者: yun

空想主义(空想主义三大代表人物)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