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湖北省鄂东南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 考卷答案

湖北省鄂东南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湖北省鄂东南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湖北省鄂东南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1.实验小组探究了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及相关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试管编号234经稀释的唾液(滴)555置于不同温度下15min0℃30℃60℃90℃实验pH为6.8的缓冲液(滴)20202020步骤2%的淀粉溶液(滴)556及现象置于不同温度下15min0℃30℃60℃90℃滴入碘液后蓝色深度++十+++++置于室内温度下15mim20℃试管中蓝色深度A.对唾液进行稀释的目的是消除个人的酶对酸碱度的适宜程度差异B.该实验可证明低温和高温均抑制酶活性,但作用原理不同C.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人体的唾液淀粉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D.加入pH为6.8的缓冲液可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快速进行【答案】B【解析】对唾液稀释的目的是可以减少酶的使用量,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也能消除取自不同个体的唾液淀粉酶对酸碱度的适宜程度差异;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根据试管中蓝色的深浅可知,在30℃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较高,而实验中其他的高于和低于该温度的实验组中淀粉的剩余量均较多,因此该实验可证明低温和高温均抑制酶活性,但不能说明高温和低温作用原理不同;实验结果显示,60℃条件下试管中的淀粉依然能够被分解,说明人体的唾液淀粉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实验中加入pH为6.8的缓冲液的目的是保证淀粉酶在适宜H条件下发挥作用,保证了无关变量的相同且适宜,从而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也能使实验快速进行

12.为了研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的温度高低为甲<乙<丙,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个产物浓度甲丙反应时间A.低温或高温均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来影响反应速率B.t时刻,甲、乙组反应物浓度低于丙组反应物浓度C,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介于甲组和乙组的温度之间D,若时间足够长,丙组产物的浓度可能超过甲组【答案】B【解析】低温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高温改变酶的空间结构;t时刻,甲、乙组产物浓度高于丙组,说明其反应物浓度低于丙组;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即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应在甲组对应温度左右;催化剂并不改变化学平衡点,由于初始反应物浓度相等,则若时间足够长,丙组产物的浓度不可能超过甲组

13.少耕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松土,收获时只收割麦穗等部位,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

提倡少耕法取代传统松土措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A.残茬覆盖减轻水土流失及沙尘暴的发生B.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固碳潜力C.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D.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答案】C【解析】少耕法尽量减少松土,并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从而有利于水土保持,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少耕法将经过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能提高土壤固碳潜力;少耕法尽量减少松土,不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少耕法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减少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出,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29

湖北省鄂东南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

12.下图为1933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第57期推出的“三八特刊”宜传画。这一宜传旨在图中文字内容:工农妇女起来参加革命战争!女工农妇加入赤卫军是最光荣的!青女工农妇加入少先队是最英勇的!工农妇女武装起来粉碎敌人大举进攻!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塑造新型女性形象D.动员群众参加革命

9.1982年所属部委、直属机构和办公机构由100个裁并调整为61个;1998年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组成部门减少到29个。这些举措A.基本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B.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影响C.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适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湖北省鄂东南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

关于作者: yun

湖北省鄂东南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 考卷答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