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东北人的特点(东北人的特点和性格)

东北方言其实不只是读音变化,东北话的特点里面还有多民族融合的特点,比如满族、朝鲜族、俄罗斯族、蒙古族的语言融入到了东北话里,我们说起来很正常,但却不知道它的来历。东北方言受满族文化影响极深,其中大部分词汇来自满语。

【甩剂子】做面食时,离不开擀面揪剂子。俗言,七分揪手,三分擀手,剂子大小决定面食大小。哄不好揪剂子的大工,一甩手跑了,那事就大了。那就是甩剂子。引申为因不满意而撂挑子。

>东北人的特点(东北人的特点和性格)

是因为某种原因,扔下正在干的事情,甩手不干了了,而且直接表现出来很不开心的样子。喜欢甩剂子的人一般情商不高,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

是撂挑子、掉脸子的意思。东北话中的甩剂子一般用在两个场合。一个是说某人正干着的活,撂下不干了,比如说“张三正干着活呢,不知为啥甩剂子走了。”

意思是撂挑子走人了。

另一个场面是不满意了掉小脸子,比如说:“刚刚还眉开眼笑,这会怎么跟我甩剂子了?”

意思是怎么不高兴变脸了。

【例句】他说起话来~,真像个长舌妇人一样。

东北人自带密码,一读就懂,南方人就只能呵呵了;

1、在东北方言的日常用语中,有很多词是从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满语中借来的。如:

(1)佩,原满语。“讥诮人之辞也,”例:两人发生口角,说“你也佩?”、“你佩不佩?”

(2)喇忽,原满语。意为疏忽、马虎。也作拉忽、拉乎。

(3)秃鲁,原满语。食言、爽约之意,也作秃噜、突撸、秃露。

(1)林,满语读作girin,汉义为沿边、沿江。吉林市义为沿江之市。

(2)珲春,满语读作huncun,汉义为冰爬犁。

(3)图们(江),满语读作tumenula,汉义为万水之源。

3、还有一些东北方言词语包含的语素是满语的音译,如“笨笨拉拉”中的“拉拉”满语是“末尾”的意思;“有一搭无一搭”中的“搭”是满语中“首领、头目”的意思;“公子哥”中的“哥”是满语“少爷”的意思;“藏猫”中的“猫”是满语“树丛”的意思;“压马路”中的“压”是满语在“行、走”的意思等等。

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汉族人,也开始学习汉语。随着满汉的合居、交融,很多满族入学习汉文、汉语。到清朝末年,使用满文、满语越来越少。现在,只有黑龙江爱辉县、富裕县等地少部分老年满族人还能讲简单的满语。即一般这类方言不用翻译,通过方言本身,差不多就知道了方言所表达的内容。

如:

1、光棍儿——单身

2、装蒜——装相

3、勒大脖子——勒索

4、大估景——大约

….

关于作者: yun

东北人的特点(东北人的特点和性格)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