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朱熹的诗(朱熹的诗句都有哪些)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理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于明清两朝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当时的科举考试都是以他的思想为基础,可见他在当时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其实除了他的理学思想之外,还有在文学上的成就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朱熹的诗(朱熹的诗句都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唐朝和北宋那是大师辈出的时代,可是朱熹一点也不逊色于前人,同样创作出来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例如他的一首《春日》,那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写出了绝美的春色美景,同时还时常入选小学课本,成为了大家最为熟悉的一首宋诗。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浅显易懂。然而,当我们仔细了解朱熹生活的那个年代,就能够发现,这首诗并不是一首踏春游玩时所作,而是一首虚构的踏春之作。

朱熹生于1130年,北宋灭亡于1127年,诗中提到的泗水在齐鲁山东,1141年南宋与金国和议,南宋像金国称臣、纳币、割地,两国以秦岭淮河为界,中间的邓州、唐州归属金国,也就是说山东全境、江苏北部部分地区归金国所有,此时朱熹11岁,后来两国多次和议,地界都没有变化。

南宋从此甘愿偏安一隅,主动北伐的次数屈指可数,朝堂上主和派占尽主导权,也就是说,朱熹一生,南宋都没有拥有齐鲁大地,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所以朱熹的这首《春日》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二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写出作者赏春景的地点和心情。胜日,指良辰佳日,也就是指天气晴朗,春意融融的日子。在这样好的季节,到郊外游览春景,嗅着花木所散发出的清香,自然是心畅神怡,于是作者“来到”泗水之滨“寻找”美景。

这里一望无际的风光景物映入诗人眼帘,引起“一时新”的美感。一时,这里指短时间。于是这个“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在春天里,虽然是花红欲燃,柳青如碧,但毕竟不要多久就会消失,故而抓紧机会观赏一番,以娱身心。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轻易、容易的意思,喜幸的语气。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觉欢喜雀跃,所以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这句大概也从杜诗融化而来。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有云:“画图省识春风面”。不过杜诗的“春风面”是指王昭君的美丽,此处的“东风面”却实在是指春风。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写作者领悟到,这色彩缤纷的绚丽景象,尽是春风点染而成。这里的“识”字,用得极为精妙,不仅突出了“东风”的形象和作用,而且点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加强了“理趣”色彩。东风吹得大地一片葱郁,吹得百花烂漫多姿;作者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东风,同时感受到了春满人间的美好境界。

朱熹的每一首作品都令人惊艳,而且写得又是生动有趣,这首经典的《春日》,如果仅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它着实是很一般的,可是我们只要结合那个时代,再结合诗人的当时心境,不仅看出这首诗每一句都另有深意的,因为“泗水”暗指孔门,“寻芳”即求圣人之道。所以全诗暗喻着这样一个道理:真理应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有时千方百计地去追寻它,却常常在无意中有所领悟。

….

关于作者: yun

朱熹的诗(朱熹的诗句都有哪些)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