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拼命三郎石秀

《水浒传》中的石秀,是一位很复杂的人物。他的江湖绰号叫“拼命三郎”,可星宿名却是“天慧星”。

倘若说“拼命三郎”这个绰号,是说石秀的性格或做派,妥妥是一位做人做事敢玩命,属于招惹不起的好汉。那么“天慧星”呢?应该是说他,聪明而有智谋。

一面是玩命,另一面却又是有智谋,莫非这在说石秀是典型的“先谋后动”类型的好汉?这应该是《水浒传》给石秀的定义吧!

>拼命三郎石秀

不过,这个定义表现在水浒江湖中,却让人看着发懵。因为石秀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他撺掇着杨雄杀潘巧云。

本来石秀是位落魄人,“随叔父来外乡贩卖羊马,不想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钱,还乡不得,流落在此蓟州,卖柴度日”。由于恰好看到杨雄被几位军汉欺负,他便挺身而出,帮助杨雄打跑了来人。

而杨雄呢,也是外乡人,由于他跟本地的知府是亲戚,又有一身武艺,被安排当了两院押狱,兼任刽子手!恰好本地潘公的女儿潘巧云,老公病亡守寡,所以便娶了潘巧云当老婆。

也许正是因杨雄,当官当得不光彩,上面有人罩着。最可气的是,还很快就娶了位漂亮媳妇,运气简直爆棚。这才引得许多当地人嫉妒,就如他被这几位军汉欺负,无非就是羡慕嫉妒恨的爆发而已。

如今,杨雄和石秀两位外地人相见,同为天涯沦落人,这对于杨雄来言是倍感亲切的。杨雄明白,自己之所以被欺负,就是因为人单势孤。眼前这石秀一身好武功,人还仗义,干脆结拜成兄弟,所谓抱团取暖。

就这样,杨雄和石秀结为兄弟。石秀也被杨雄引荐给了老婆潘巧云,并安排石秀跟着老丈人一起做生意。石秀终于摆脱了颠沛流离的日子,有了安稳营生。但可惜很快他就发现,潘巧云有问题。

由于潘巧云的亡夫,跟宋江一样也是个押司。恰好到了她亡夫两周内的祭日,故而潘巧云要请僧人等做法,为亡夫做些“功德”啥的。对潘巧云这个要求,杨雄自然应允。估计此刻,无论杨雄还是石秀,都会在心里给潘巧云点赞——多有情有义的女子!

哪料石秀却突然发现,前来做法事的和尚裴如海,竟然跟潘巧云暗昧不清。咱先看下原著是怎么说的。

那和尚连手接茶,两只眼睛瞪瞪的只顾那妇人的眼。这妇人一双眼也笑眯眯的只顾这和尚的眼。

恰好这一幕,被石秀给看到了。如今,石秀的身份是杨雄的结义兄弟,自然他会不高兴。于是故意撞破两人,并如此提醒裴如海:“我么?姓石,名秀!金陵人氏!为要闲管替人出力,又叫拚命三郎!我是个卤汉子,礼教不到,和尚休怪。”

这句,其实说得相当明确了,就是在警告裴如海和潘巧云两人。潜台词就是:都放规矩点,我可不是吃斋念佛的善男信女。

可惜裴如海和潘巧云却没心情,去“品”石秀的这句警告。他俩也不想想,哪有一见面就说这等话的?同时石秀也看出来了,自己的警告失效。至此石秀对此事处理得,都相当合情合理。但接下来的事,却开始逐渐变了味儿。

潘巧云和裴如海,在“干柴烈火的道路上”继续狂奔。裴如海为了方便跟潘巧云来往,就“雇佣”了一位报晓头陀,让他“五更起来,叫人念佛时,可就来那里后门头;看没人,便把木鱼大敲报晓,高听叫佛,我便出来。”

潘巧云那里也买通了贴身丫环迎儿,替裴如海开门,引路啥的。

虽两人安排得非常周密,奈何石秀却还是发现了问题——这个报晓头陀,咋总是五更天时,跑这来高声念佛?于是石秀“去门缝里张时,只见一个人,戴顶头巾,从黑影里,闪将出来,和头陀去了;随后便是迎儿关门”。

潘巧云和裴如海的事情败露,石秀连忙提醒杨雄,但哪料杨雄却被潘巧云给骗了,反咬一口,说石秀对她非礼。杨雄自然信老婆的话,于是赶走了石秀。

按理说,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了,石秀已经仁至义尽了,如今他有两条路可走。

其一:抽身不管了,毕竟此刻的石秀,已经对得起任何人了。

其二,既然石秀已经掌握了,潘巧云和裴如海行动路线和时间等。那么他只需想方设法,让杨雄捉奸潘巧云,用事实说话便能解决问题。至于石秀自己出面与否,这都不是问题。

显然对仗义的石秀来言,这第二个办法是最好的。一则洗脱自己冤情,二则,以石秀的聪明,也不至于让事态发展得不可收拾。

哪料偏偏石秀却选择了连杀两人——先杀了报晓头陀,跟着趁裴如海出来时,再杀裴如海,还“将了两个衣服,卷做一捆包了”,带走当证据让杨雄去看。这才引发了杨雄在翠屏山,杀潘巧云和迎儿,最后杨雄和石秀决定去梁山。

看这过程,显然石秀意识到了“用事实说话”最管用,“将了两个衣服,卷做一捆包”交给杨雄去看。那么他为何还要连杀两人,把事态引导至命案范畴,变得不可收拾呢?也等于一下子逼得杨雄,不得不杀潘巧云。

其一、石秀的利益最大化

石秀之所以选择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在他替杨雄打军汉后,石秀便被戴宗给一眼看中,主动结识石秀,并如此说道:“壮士如此豪杰。流落在此卖柴,怎能彀发迹?不若挺身江湖上去做个下半世快乐也好。”

随后戴宗报出自己是梁山好汉,又进一步诱导说:“一者朝廷不明,二乃奸臣闭塞。小可一个薄识,因一口气,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论秤分金钱,换套穿衣服,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

并在最后表示:“壮士若肯去时,小可当以相荐!”

但两人的这番对话,石秀却一直没告诉过杨雄,直至杨雄杀了潘巧云后,不知接下来怎么办时,石秀这才说:“前者,哥哥认义兄弟那一日,先在酒店里和我酒的那两人:一个是梁山泊神行太保戴宗,一个是锦豹子杨林。他与兄弟十两一锭银子,尚兀自在包里,因此可去投托他。”

这就是石秀的算盘,他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石秀来言,他一无江湖名气,二非绿林强人,三没有官职资历,就是一卖柴人!这等身份上梁山,虽有戴宗引荐,但也必然会遭轻视。

不信,看当时梁山上的那些好汉们,他们上梁山前都符合这三种身份。或如晁盖一样,在江湖上有名气。或如王英一样当过山大王。或如宋江、戴宗曾为官吏,可石秀却一条不靠!但杨雄却是“两院押狱”,所以有杨雄上梁山,自然能让石秀利益最大化了。

其二、杨雄的处境决定

杨雄不是傻子,石秀的这波操作,他当时想不透,但很快也必能想明白,自己被石秀给算计并利用了,但为何杨雄不恨石秀?

阎婆惜之所以敢给宋江戴帽,是因她看不起宋江,认为宋江是好欺负的老实人,根本没意识到宋江有可怕。潘巧云何尝不是如此呢?杨雄都是官差了,却还遭军汉们欺负,可想而知杨雄是怎样一种处境——这就是离得越近,往往就越看不清。

也就是说,杨雄平时总压抑自己,为了前程忍辱度日,永远是一副好员工、好老公的老实人模样。所以当石秀突然告知他,潘巧云跟裴如海的真相后,杨雄其实就是选择性相信了潘巧云。

这也就解释了,当石秀连杀两人惊动官府后,杨雄为何立刻就意识到是石秀所为,并懂得了石秀这么做的初衷——潘巧云这事情一旦曝光,杨雄就会沦为笑柄,遭疯狂嘲弄。这种情况下,杨雄还有啥前程可言?所以杨雄这才爆发杀了潘巧云,听从石秀的建议,上梁山而去,根本就不怨恨石秀。

所以《水浒传》写得太高明,虽有许多事,我们初看上去很矛盾,甚至不符合常理,但细分析下来却感到一切都是必然。而石秀这个人物,也是这一样,又是玩命(拼命三郎),又是有智慧(天慧星),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

关于作者: yun

拼命三郎石秀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