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吴子兰是谁(吴子兰老师)

本期与北方黄酒相关的酒故事讲述我国著名历史小说<>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

我们先说说汉代的酒,元代之前蒸馏法到达中国前,饮用的酒类都是黄酒类,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明代。明朝中后期蒸馏法的成熟,和特殊原因的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现代白酒。宋代前,黄酒的主流状态又是北方黄酒为主的黄河流域文明为主的时期,随着南方的大范围开发和稻米种植的进一步成熟和特殊的地理气候形成的农业发达状态,以及唐朝中后期大米逐渐成为时尚的主食,也催生了大米为主的产品的时尚认知,发展至明清时期,北方黄酒几乎转变为小区域民间流转,宫廷用的进贡酒,主流成了南方北运来的大米糯米黄酒了。

>吴子兰是谁(吴子兰老师)

(连环画煮酒论英雄故事)

再说煮酒的意义;汉代时,黄酒呈现浊酒的状态,发酵程度也相对较浅,那时的工艺不像现代科学这样分析里面的醇醛酯酸酮等等成分,不知道那些有益有害,但通过实践的方法,探索出了用添加物改变口感的办法,用加温的方法让酒更适应健康的饮用法。再就是刘备和曹操喝酒的时候也正是天气转凉的时候,温酒更容易下咽和体感舒适。现代很多人也认为黄酒要温着喝,要加很多辅料进去,熟不知这样的做法很多都是不科学或者是错误的操作。首先,酒精的挥发温度是38.3℃,沸腾温度是78.5℃,当温酒的温度高于38.3℃的时候,酒精就开始转换为气体,遇冷才能再次凝结呈液态,这就是白酒蒸馏的原理。当我们把含酒精的液体加热至沸腾时,添加进去的各种辅料,比如人们习惯的那些大枣枸杞青梅冰糖等等,味道才能散发出来,但是酒精却也更先沸腾成为气态逃逸出来。所以将黄酒加热至沸腾时,喝到的应该是混合液体,仅剩了少量的尚未挥发的酒类的残留液体,所以说这样的热酒做法是不正确的。但认知如此,改变还需更科学的饮用方法的普及。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场景)

我们回到本期的酒故事中来,我们先不管曹操刘备为啥煮酒,但是我们应该理解成为当时应该是比较注重仪式感的饮酒方式。虽然酒类的消费阶层进一步下沉,但毕竟,酒类在汉代也不是百姓能频繁享用之物。曹操和刘备在当时的北方城市许昌,此时的主粮有黍米的重要身影,所以他们饮用的酒也应该是黍米酿制的黄酒,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北方黄酒类酒品。

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赶紧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煮酒论英雄》连环画章节)

《煮酒论英雄》这一故事并不见于正史,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相关记载改编而成。部分史学家认为,“论英雄”事件是“衣带诏”事件的组成部分,就本质而言,是官渡之战前各政治势力战前选队站活动。

据陈寿《三国志·先主传》所载:“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皆伏诛。”

(魏蜀吴三国时期形势图)

根据《先主传》所记,煮酒论英雄并没有论英雄,而是曹操直接对刘备感慨天下英杰只是自己与刘备,像袁绍一般的人不足为虑。参考当时距离袁曹官渡之战日近,曹操对刘备的话多有自勉鼓励或者安抚属下的考虑。而且与《三国演义》不同的是,在这个事件没有发生之前,刘备还没有参与董承的“衣带诏”密谋,正所谓“先主未发”。此事发生之后,刘备才参与了董承的谋划。从结果论讲,曹操的这句话促成了刘备脱离曹操集团的决心。恰逢曹操派遣刘备截击袁术,刘备就此脱离了曹操的掌控。

(曹操画像)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刘备画像)

曹操是老大,刘备也是老大,但此时的刘备,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在曹营混口饭吃。为了打消曹操的疑虑,刘备在许昌特意种了点菜,天天在那里盘弄着菜地。

其实菜地没什么好弄的,如果曹操真顾虑刘备,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把刘备杀掉,也不会向东汉的献帝推荐刘备了。只是曹操实在爱才,非常渴望刘备能够为自己出力,一方面派人监视刘备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不给刘备真正的任务做,憋着刘备,希望时间久后,刘备能够真心实意地为自己出力。

为了增强与刘备的感情,曹操采取怀柔政策,请刘备喝了这场英雄酒,并直截了当地指出刘备是英雄。曹操的渴求之心已经摊上桌面。这个时候如果刘备还继续种菜的话,曹操也不会说什么,你去演你的戏吧,只要你不跟我做对,什么都好说。这点曹操比谁都清楚。

寄人篱下肯定不舒服,实在佩服刘备的演技,在曹操手下种菜也是门艺术,种几年菜能够丝毫不松懈,本身就够得上天才。在对手那儿谋活,稍微不小心,漏出点破绽,露出想跟曹操作对的念头,曹操还是要杀人的,这方面一点疑问都没有。

刘备也知道自己的这点演技,曹操是明白的,演了这几年戏,曹操没吭声。但现在曹操把话放出来,说刘备是英雄,那味道可有点不对了,演员生涯就此打住,于是有了刘备出走徐州的后事发生。

….

关于作者: yun

吴子兰是谁(吴子兰老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