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陈友林简介(陈友林是紫砂大师吗)

“崂山遇险,仅剩四人。”照片背面赫然写着这八个字。

工作人员在查看周总理遗物时,发现口袋里有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他与孔石泉等四位同志的合影。

>陈友林简介(陈友林是紫砂大师吗)

邓颖超看到这张照片后,泪如雨下,一只手颤抖着缓缓地抚过照片,然后双手轻轻地把它捧在胸口。

周总理社交广泛,一生与人合影无数,为何会把一张与革命同志的合影放在贴身衣兜里,直到去世还留在身边?

究竟总理遭遇了什么让他在照片背面写下这八个字?机智勇敢、待人亲切和蔼的总理身边警卫数名,戒备森严,是什么人胆敢对总理下此狠手?

种种谜团还要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发展说起。

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日本爆发经济危机,1931年矛盾激化达到顶点。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把魔爪伸向中国。

先是在东北蓄意制造“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后又发动侵占东北三省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绪。321率先提出“发展民族革命战争,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的抗日主张。

各地大学生纷纷示威游行,成立抗日团体,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出战抗日。1932年,为支援19路军抗战,学生们又到南京政府请愿。

海外华侨也紧随其后,多次致电国民党要求停止内战,统一抗日。蒋介石迫于人民的压力,只好宣称他要北上抗日。

1935年日本军故意挑起“察东事件”和“河北事变”,通过《何梅协定》控制冀察两省。

紧接着日本加紧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

日本疯狂侵华的野心逐渐暴露起来,此时的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人要想生存必须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也主张抗日,他们毫不犹豫地冲破蒋介石的禁令,举起抗日的大旗:

26路军的董镇堂、赵博生率领军队进行起义,并加入红军队伍;蔡廷锴在上海率领19路军抗战;冯玉祥、吉鸿昌在察哈尔抗战等。

而张学良、杨虎城也于1936年12月在临潼“兵谏”蒋介石,发起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关国家存亡,321代表首先站出来,担起一致抗日的重任,毛3做出让步,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进行谈判。

能否停止内战,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完全取决于此次谈判。

其实早在西安事变期间,周总理曾在南京和蒋介石本人接触,明确表示:只要蒋介石抗日,321就拥护他为全国领袖,号召全国拥护国民政府。

蒋介石看到321为抗日做出的诚意,迫于外界的压力,他表面上做出同意抗日的决定,但内心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军事剿共的念头”。

蒋介石背地里不断联络辖区内的土匪,观察321的行动,企图暗中袭击32165人,希望以此来阻止国共合作。

1937年3月,周总理与蒋介石在杭州和庐山,针对两党关系问题、红军改编问题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等问题进行谈判。

双方对陕甘宁边区政府问题,意见分歧很大。蒋介石以“延安保卫局局长吴台亮成立剿匪队,破坏统一战线”为由,拒绝谈判。

延安之所以成立剿匪队,是因为陕甘宁交界处土匪长期欺压当地老百姓,群众意见很大,延安保卫局为安定民心而成立的剿匪队。

基于3月份谈判的严重分歧,党中央派周总理再次去南京同蒋介石进行谈判。此次谈判意义重大,毛3叮嘱周总理一定要足够警惕。

他还特批三辆最先进的卡车,带足枪支弹药,派出一个精英排,共计25人陪同周总理前往南京。

一同前行的人员有:副参谋张云逸、参谋孔石泉、副官陈友才和机要员曾洪才、副长排陈国桥,这些人员都是颇有战斗力的强兵干将。

从延安到西安的行程,要经过甘泉、富县、黄陵、铜川、富平等一些山地。山路崎岖,地势险要,特别是延安到甘泉这一带的崂山,尤为险峻。

崂山是陕北黄龙山的余脉,这里地势险要,自古就是用兵作战的首选之地。

近代有清兵进剿回民起义时,在此地遭遇袭击,留下千人大墓。今有红十五军歼灭东北军两个团的记录。

卡车驶进山区,周总理坐在卡车副驾驶座位上,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路两边的风景。张云逸、陈国桥、陈友才等人则坐在后排关注着周边环境的变化。

突然,正前方响起枪声,紧接着左边也相继有子弹射过来。子弹接二连三地向卡车飞来,周总理料到这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地偷袭,立即观察周围地形。

他发现左边池塘连接着沿湫山,右边小树林尽头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前面的大坝制高点上有一座山神庙。

于是他对司机老李说:“快把油门踩到底,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快速通过,尽快摆脱敌人袭击。”

话音刚落,司机老李就被击中身体,一下子倒在卡车的方向盘上。紧接着密如雨点般的子弹打在卡车上,轮胎都被击破。

形势十分危急,车上的战士奋起还击,周总理则趁机跳下车,同时喊道:“赶快下车。”

张云逸等人听到周总理话后,迅速跳下车。副官陈友才带领士兵掩护周总理转移,而陈国桥指挥特务队阻击敌人。

就在陈友才带人掩护周总理准备转移时,一颗子弹飞驰而来,不偏不倚地落在他的左大腿上,陈友才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他看自己不能行走,就对张云逸说:“快点带人掩护周总理转移,我带着其他战士还击。”

说完,陈友才忍着剧痛把自己暴露在最显眼处,如此以来,敌人前方、左方的兵力全都集中到这里来。

敌人为什么会对陈友才格外注意呢?原来陈友才早就料到此行危险性很大,临行前和周总理换了衣服,假扮周总理。

在陈友才与敌人作战之际,张云逸便带领警卫一同护送周总理,从右侧小树林突围。一进入小树林,敌人的子弹就胡乱飞来。

周总理和掩护人员一起翻过小树林后,发现枪声渐渐消失,他们徒步走了五十多里路,才顺利到达三十里铺。

在掩护过程中,张云逸的手被擦破,孔石泉的衣领被打穿一个洞。幸运的是在这些强将的掩护下,周总理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就在周总理和随身掩护的几位同志,终于抵达到安全地带时,陈友才这边却遭遇到敌人的疯狂袭击。

他因头戴礼帽,身穿西服而引起敌人的注意。敌军误认为他就是个“大人物”,于是朝他连射六枪,然后又在身体上连刺20余刀。

陈友才倒下后,陈国桥带领士兵继续奋起抵抗。虽然我军个个都是强将,但是敌人在暗处,将士们有力使不上,一个个相继中枪倒下。

陈国桥看着地上牺牲的战士们,心如刀割,他让曹鸿都赶快带人先撤,自己留在这儿和敌军周旋。

曹鸿都不忍离开,陈国桥上前揪住曹鸿都的衣领吼道:“不是要你逃命,我是让你去保护副3!”

曹鸿都眼含热泪地看了看陈国桥,然后带着五六个人去追周总理,一路上枪火不断,等他追到周总理时,只剩下他一人。

面对如此惨重的牺牲,周总理、张云逸、孔石泉、曹鸿都一起来到保卫局检查站,迅速将情况报告给延安。

毛3命令警卫团团长黄霖迅速前来救援。临行前,他对黄霖说:“你不要有任何顾虑,无论如何都要把周副3救回来。”

黄霖接到命令,快速来到检查站,看到周总理毫发无损,心里长出一口气。

周总理一看到黄霖,立即布置分工。他派张云逸和检查站长带兵前去营救阻击敌人的同志。

可惜,一切都已来不及了。当张云逸一行火速来到沿湫山,敌人已经撤离了。

11名警卫壮烈牺牲,其中陈友才身中六枪,全身还被敌人连刺二十余刀,牺牲前还保持着还击的姿势。他们检查带来的物品,发现只少两个箱子。

张云逸召集战士安置好牺牲的同志,焚烧掉全部文件,把陈友才身下一张刺了二十多个刀孔的血毯子带回到延安。

周总理看到带孔的血毯子,泪流满面,他哽咽地说道:“友才是为我而死的,我永远也不能忘记他。”

陈友才为何要装扮成周总理,替周总理英勇献出生命呢?

原来之前周陈两人关系就非同一般,生死之交的情谊起源于那次躲避敌机的事件。

有一次,周总理发现头发长了,去找陈友才帮他理发。刚理完发,陈友才收拾理发工具时,屋外发出飞机的嗡鸣声和房屋爆炸的声音。

陈友才隔着窗户往外看,见敌机正飞向这间屋子。他转身就喊:“副3,快到隐蔽所躲藏。”

周总理一把抓住陈友才,说:“快,跟我一起去。”

走进隐蔽所,里面空间太小,陈友才担心周总理活动不方便,就转身往理发屋走,周总理又把他拉回来,自己堵住门口不让他出去。

这时,理发屋“轰隆”一声倒掉,陈友才看看倒塌的理发屋,又看看周总理,瞬间泪如泉涌。周总理告诉他,“红小鬼”不许哭呦!

自此时起,陈友才就在心里默默许诺,副3救了我一命,若他日副3出现危险,我陈友才必挺身而出,以死相救。

后来周总理身边缺保镖,因陈友才作战勇敢、机智有谋,就被调到周总理身边做副官。

此次周总理去谈判,陈有才料到路上一定有风险。没想到这次真的被他言中了。

陈友才等11位同志壮烈牺牲后,中共中央命令延安保卫局局长吴台亮严查此事背后的真凶。

吴台亮潜入民间,经了解得知:在延安与宜川、甘泉交界处的金盆湾、临镇一带活动着明暗两支土匪军。

一支是活动在明处,以李青伍为首土匪,靠长期抢夺财物生活。另一支是躲在暗处的土匪军,头目是大土豪姬延寿,他带领80多名手下欺压当地群众。

姬延寿的幕后操纵者是国民党甘泉县党委,并且与西安的省党部有直接联系。

吴台亮了解这些情况后,他让保侦察部部长谢滋群抓捕这两支土匪军。

谢滋群接到任务后,立刻派侦查员张丕谋、李树标两人妆扮成小贩,到临镇、金盆湾一带侦察土匪军的活动。

通过走访街头邻居,张丕谋立即锁定李青伍,并迅速将其抓获。

面对审讯,一开始李青伍就是闭口不答。谢滋群便想方设法干扰他睡觉,多次在他沉睡之际拉出来审问,最终李青伍情绪崩溃,承认崂山事件就是他带人干的。

原来李青伍派探子冯长斗,在延安南门打探延安的商旅信息,周总理出行前,三辆卡车停在南门外待命,冯长斗发现后就报告给李青伍。

李青伍听到有三辆崭新的卡车出动,又有二十多人护送,他误以为携带有贵重财物,就带领一帮弟兄在崂山埋伏,准备偷袭发个大财。

战斗打响后,李青伍就在横坝的土神庙里指挥,看到从车上下来穿西服的陈友才,认定这个人是个大官。

于是,李青伍就命令所有火力集中到这个人身上,连射六枪,发发致命。看到人倒地后担心不死,又在其身上连刺27刀。

陈友才死后,土匪搜身时发现一张印有周总理的名片,土匪才发觉不妙,连忙对三辆卡车搜查,发现卡车里只有两个大箱子。他以为里面是黄金或者大烟,就让手下抬着两个大箱子逃离现场。

土匪们跑到十里路看无人追击,打开箱子准备分赃,哪知里面全是文件。李青伍自知惹上麻烦,就偷偷藏起来,没想到自己最后还是被抓住。

而根据李青伍的口供,剿匪队很快找到姬延寿的落脚点,并将其抓获。就这样,两派土匪被端掉老窝。

为告慰亡灵,就在陈友才安葬的延安宝塔附近,对李青伍和姬延寿实施枪毙。

而在崂山遭袭事件中,陈友才等11位同志用生命解救出周总理,保证国共合作谈判的正常进行,为建立统一抗日战线做出巨大贡献。

周总理为纪念陈友才,他把一张遭遇突袭后仅剩四人的合影放在贴身衣兜,珍藏一生。

他时不时拿出照片,喃喃自语,像是和陈友才分享经历的一切。周总理永远将照片带在身边,好像陈友才从来没有离开过。

相互救过对方生命的人,生在一起,死也不分离。这也许就是生死之交最完美的诠释吧。

….

关于作者: yun

陈友林简介(陈友林是紫砂大师吗)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