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卢藏用怎么读(卢藏用终南捷径的典故)

2019年的一天,生活在西安市长安区的郭桂莲老人回到了距离市区几十里远的老家暂住几天,此时的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身子骨还很硬朗,因为眷恋故土,每年她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回到自己成长的村子休息。

>卢藏用怎么读(卢藏用终南捷径的典故)

这天早上,郭桂莲一大早就起了床,她像往常一样来到了村后的小山坡散步,锻炼身体,只见她抬头朝着南面望去,却突然被眼前的景象给惊了一下。

原来,郭桂莲老人发现有一个奇怪的人在另一个山头上活动,行踪很是诡秘,不过老人并没有感到害怕,因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见到山里的奇人了。

就在老人小的时候,她经常会在山里看到这些奇人,而且人数还不少,只是她没有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山里居然还会有奇人。

那这些奇人为何回到山里隐居呢?他们都有着怎样的身份?我们接着往下看。

自从发现奇人以后,郭桂莲老人便总把此事挂在心上,为了弄清这些人的身份,她便主动把见到奇人的事告知给了电视台的记者,而在记者的调查走访中,真相也一步步地浮出水面。

原来,这些奇人生活的地方是大名鼎鼎的终南山,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隐士,这些人或隐居山洞,或自搭茅棚,过着餐风饮露的清苦生活,因为平时很少与外人见面,这才成为了郭桂莲老人眼中的奇人。

而要弄清这些隐士来此隐居的原因,首先要理解何为隐士,隐士又有几大类。

隐士是指那些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崇尚无为洒脱的人,他们往往对外封闭自己,在独自的空间中追求精神的愉悦,这些人大致上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一心一意地回归自然,真正地隐于世间,这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人便是武当的张三丰,他不只是小说中的侠之大者,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张三丰一生为寻自然之道,没有出仕,全心归隐,不修边幅,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和一代武术宗师,他的归隐用李白的诗来说就是“天然去雕饰”。

当然,世界是矛盾对立统一的整体,有真心归隐不问世事的,就有假借归隐之名而图功名利禄的,这类人只是把归隐当成了步入仕途的手段。

我们翻阅关于隐士的书籍时,经常会看到一个词,叫终南捷径,事实上,这个典故就是说的这类假隐士。

唐代玄宗时期,有一个叫卢藏用的文人,虽然考中了进士,但一直等不到做官的机会,于是,他便径直登上了终南山隐居,并且将自己隐居的行为展现在了天下人的面前,餐风饮露,诵经打坐,他都做得很是得心应手,有时还会评点天下大事,悠游自在。

很快,卢藏用隐居的美名就传到了朝堂,最后选贤举能的唐玄宗也听说了他的名气,觉得此人胸中定有经世致用的才学,便把他招进了宫,还授予了官职,卢藏用正式步入了仕途,飞黄腾达。

有了卢藏用成功的案例,后世一些不得志的文人也纷纷效仿,就连诗仙李白都曾到终南山过过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这种无关对错,只是运气的成分更大一些。

不过前两种情况在历史上比较少见,毕竟人都要经历世间百态,更多的都介于真心求隐和假隐真仕之间,而这也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其中,最常见的是仕后则隐,这些人早先的时候往往有过一段仕途的经历,后来出于思想和环境的变化,辞官隐居山林。

汉代的张良和晋代的陶渊明就是这种情况,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功成名就后欣然归隐,而后者则是无法实现抱负后怒奔田园,不过两人都做到了在隐居之后不再出仕,因而获得了很多人的欣赏。

另外一种类型是时隐时仕,也叫真隐真仕,诸葛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下无道时,他卧于草庐,欣然自适,好为梁甫吟,而遇到明主刘备,他就为之驱驰,鞠躬尽瘁,这种态度也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

了解了四类隐士的形象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隐士的内涵,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现在的隐士和古人或多或少又有着一些表现上的差别。

而且,我们也往往会认为隐士这类群体是古人的专有,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媒体中经常看到的也是古代隐士的形象,而到了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很难想象还会有人飘然归隐。

那隐居在终南山中的隐士们又都是些什么人呢?

记者们听到郭桂莲老人的话,便一边查询关于当代终南山隐士的文字记载,一边赶往了终南山对这些隐士进行走访,经过调查发现,终南山上至今还生活着超过5000名的隐士,可以说数量相当庞大。

今年41岁的张剑峰是第一个被采访的对象,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身穿道袍,着装和普通人一模一样,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张剑峰并非是地地道道的隐士,登上终南山之前,他在西安的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工作,而且也有妻子和孩子,生活很是幸福,那他为何要归隐呢?这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2008年的时候,张剑峰从一篇报道中看到终南山存在一些有仙风道骨的隐士,因为家就在西安,离得比较近,出于好奇,他就独自一人前往了终南山寻仙访道。

在终南山转了几天,张剑峰虽然没有发现一个和自己想象中相符的隐士,但他还是决定抛家舍业,留在山中,因为他发现山里的这些隐士待人都十分真诚,没有职场中的勾心斗角,这对于工作经常不顺心的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心灵慰藉。

于是,张剑峰就留了下来,每天过着清苦的生活,为了不让外人打扰,他找了一处偏僻的地方,自己动手盖了一个小院,并且在门外挂上了“闭关,闲人勿扰”的牌子,以显示自己归隐的决心。

除了工作不顺当隐士的人以外,还有一些是感情出现问题的,来自广东的刘景崇就是其中之一。

与张剑峰不同,刘景崇在到终南山归隐之前,曾是广东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薪百万,生活相当富足,但因为和妻子性格不合,两人经常吵架,就离了婚。

婚后的刘景崇变得十分内向,还得了轻度的抑郁,他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像似失去了意义一般,为了自己走下去,他便投身于精神的海洋,每天阅读大量的书籍。

正是在看书的时候,刘景崇发现隐士的生活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于是,他每年都会抽出大半年的时间,不远千里,来到终南山隐居。

而之所以会选择横跨数省来到终南山,是因为他在游览了国内众多的名山之后,发现这里隐士比较多,环境也适合自己隐居。

之后的生活,刘景崇放下了曾经的西装革履,也放下了山珍海味,平日里人们见到他时,他只穿着两件布衫和一双布鞋,而吃饭每天也只吃一顿素食,其余的世间都用来喝茶看书,诵经打坐,随太阳的东升西落而自然地休息,刘景崇觉得这很有意义。

当然,来到这里隐居的并非都是生活不顺,还有一些隐士是单纯地来这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位独特的隐士,一个叫石天龙,另一个因为不愿透露真实姓名,便告诉记者称呼他青木即可。

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两人经常聚在一起,不像其他的隐士那般独来独往,而且两人的年纪也都不大。

石天龙来自湖北,今年33岁,他从小就是一个武术迷,每当看到武侠小说中的绝世武功,他都心血来潮,所以,当他听说终南山有高人时,便欣然前往。

而青木则来自咸阳,也是33岁,他的性格十分内向,害怕与人交往,为了过上清净的生活,他就来到了终南山,因为喜爱弹琴,他每天都会坐在山间小溪旁弹奏一曲。

记者看到他们二人的时候,青木正在抚琴,琴声悠扬,一旁的石天龙则在挥舞着双拳,拳力强劲,两人配合得相得益彰,颇有伯牙子期的味道,或许来到这里的两人都把彼此当成了知音,而在山林间弹琴练武也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生活。

除了以上的隐士之外,还有一些隐士就是无欲无求真心归隐的人,在这里生活了21年之久的王道长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来到终南山的时候,恰逢王道长刚刚结束一个月的止语修行,止语顾名思义,就是不说话的意思,这是王道长诸多修行方式中的一个。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王道长虽然当了几十年的道士,但他最开始却是在老家福建龙岩一带隐居修行的,那为何会千里迢迢来到终南山隐居呢?莫非也是想找终南捷径?答案显然不是。

王道长表示自己来终南山,是因为这里比其他地方更适合修道隐居,当他踏上这里的土地时,顿时感觉冥冥之中似乎有着一股强大的磁场把自己定在了这里。

这句话似乎有些玄言的味道,但稍微一看终南山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渊源,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修道之人向往的福地。

首先,终南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仙气汇聚之地,《封神榜》里提到的太乙真人就住在这里修炼,所以这座山至今还别名太乙山。其次,抛开神话不谈,这里还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此外,像姜子牙、王重阳、王维等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曾在终南山隐居过一段时间,王道长觉得正是因为这些名人的汇聚,使得终南山无形中培育出了适合修道的仙灵之气。

前面提到了这么多的隐士,他们生活都很清苦,都有着精神的寄托,但这么多人隐居,不可能都只单纯地追求精神的世界吧?他们又是如何长期生存下去的呢?

原来,这些隐士也并非总是待在山上,当山上野菜吃完的时候,他们也是会走下山来,到附近的市集、超市购买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有时钱花完了,还会到山下打一段时间工赚钱买东西,总之一句话,先吃饱才能追求其他。

对于这些隐士的选择,我们无从评论对错,也许他们的行动能够让他们在喧嚣的当代获得内心的寄托,异轨殊途,知足常乐,祝福他们能够一直幸福地生活。

….

关于作者: yun

卢藏用怎么读(卢藏用终南捷径的典故)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