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黑水城遗址(黑水城遗址简介)

这里是草原,辽阔的不仅仅是空间,还有时间……

驰骋草原,穿越森林,驻足山顶,望尽黄沙,苍茫沙漠中有一座孤城残址——黑城。

>黑水城遗址(黑水城遗址简介)

戈壁、大漠,蓝天、流云,浑厚的黑城在这背景,更显沧桑。

残阳如血,漠风当歌,烽火狼烟、羽翎传信。

轻抚暮色笼罩下的残垣断壁,沉甸甸的思绪从指间滑落,消失在历史无言的厚重里。古道蜿蜒、笛声悠咽,对视着胡杨林泪水潸然……

◎历史

黑城,又名黑水城,蒙古语称之为哈拉浩特,是“草原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它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南偏东方向约22公里(东经101.147度,北纬41.7647度)处,这一带称作居延地区。

“居延”一词为匈奴语,其意为“天”。居延地区原为匈奴牧地,19岁的大汉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汉朝曾在这里屯兵戍边,创造了居延地区灿烂的汉文明。从此之后,这里的文明断断续续、起起伏伏,战争的创伤浸透了弱水河畔。

这座黑城遗址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是居延文明的一部分。

1038年,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在这里设立“威福军司”,这是居延文明的又一次高潮,也是这里成为如今西夏文化研究重要线索的原因。

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军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

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

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后,放弃了这一地区,此后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近700年。

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在额济纳考察时发现了黑城。

1908年4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这里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贵的汉文、夏文对照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和掠夺行径轰动考古界和史学界……

2001年,黑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纳入居延遗址保护区。一批批探险者络绎不绝,慢慢掀起了黑水古城神秘的面纱,历经戈壁滩上的风蚀沙侵,黑水城的遗址仍然苍凉地伫立在沙漠中。

◎黑城

黑城坐落在一片视野开阔的戈壁上,地势高凸,周边空旷,数十里之外一览无遗,周围还有黑河环绕保护,是个易守难攻的防御型军事重镇。

黑城平面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434米,南北384米,两墙中部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残高约9米。城西北角建有一覆钵式喇嘛塔,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筑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农田的残貌仍保持其轮廓。沙漠已经快将这里吞噬,黑城里面还埋藏有多少珍宝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思考绝不应该仅仅是珍宝…

在西夏建国以前,黑水城一带就已有大量党项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繁衍生息。尽管城市规模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到西夏鼎盛时期,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布满了官署、民居、店铺、驿站、佛教寺院以及印制佛经、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历史上的黑水城三面临水,在我国史籍中,这里最早叫弱水流沙。因为匈奴人在这里游牧,它的名字逐渐演化成了居延。其中古居延海,就有726平方公里,水域辽阔,烟波浩渺,天下闻名。王维的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出自这里。

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一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一座,巍然耸立地表。

城内,荒凉满目,流沙下遍布官邸、寺庙和民居的颓垣断壁,到处都散落着各种瓷器和碎片。黑釉刻花、白釉褐彩,以及钧瓷和南方的龙泉瓷等等。城外还有几座残缺不全的喇嘛塔,像是守城的卫士肃然而立。

在黑水城众多的建筑中,宗教建筑是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在西北角的城墙上,至今还耸立着5座宝瓶似的佛塔。最高的一座达13米。佛塔是用土坯垒成,虽经数百年的风沙侵袭,今天依然耸立云端,成为黑水城独具魅力的标志。

现在看到的黑城是苍凉而又壮阔,古城的规模只是依稀的轮廓,剩下的最多就是无垠的黄沙。满眼望去都是戈壁、沙山,通过几座保存完好的佛塔还能看出古城昔日的繁华,很有历史的沧桑感和穿越感。

◎故事

文艺作品中屡屡被描写的藏宝地黑水城,比现实中的大漠遗址黑水城要著名得多。玄幻小说《鬼吹灯》、电影《龙门飞甲》都把黑水城当成核心事件发生地。那些虚构的刀光剑影和传说中的宝藏,让黑水城刻画成了一个充满神秘、惊悚、诱惑的符号,最广为流传的是“黑将军”的传说。

相传,黑水城最后一位守城将军英武盖世、所向无敌,中原边将率军讨伐,久攻不克,看到城外额济纳河流经都城,便采用筑坝断水战术,断绝城中水源。

水源干枯后,守城者在城内掘井,挖到最深处仍旧滴水不见。黑将军被迫全力出战,战前,黑将军命令把城内黄金珍宝一起倾倒井中率兵出战,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身亡。

黑城确有宝藏,宝藏被发掘的时间,要在《龙门飞甲》所说的明朝之后数百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油尽灯枯之际。宝藏也并非金灿灿的金银珠宝,而是记载和见证了中国古代西夏文明的文物。

宝藏的发掘者,自然也不是东厂西厂的“厂公”和江湖高手,而是来自国外的探险家。数次疯狂地挖掘,不计其数、价值连城的文物珍品被贪婪的探险者用百峰骆驼运走。这批带着掠夺性质的文物到达了圣彼得堡后,几乎令整个世界都为之沸腾了。

黑水城出土的文物,有大量的文献资料,系宋、夏、金、元时期的写本和刻本,均属珍本、善本或孤本,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弥足珍贵,距今已有七百至九百年的历史。那些珍贵的书卷和文物中,有一种已经在人类历史中消失了的神秘文字西夏文,得以复活。

据记载,西夏文是西夏景宗李元昊命大臣耶律仁荣创制,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结构仿汉字。在黑城埋藏了几百年的西夏文,正在一丝丝地褪去神秘,成为解读西夏王朝的一把钥匙。

….

关于作者: yun

黑水城遗址(黑水城遗址简介)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