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陈长捷为啥沙死妻子啊(陈长捷在哪被活捉)

《特赦1959》中有个虚拟的人物,蔡守元,他的经历融合了很多人的经历,其中有一个经历是,他本身并非中央军嫡系出身,但是和蒋渊源颇深,深受信任,解放战争中本来已经靠边站,准备出国,却突然被蒋临时拉到了东北战场上,最终在东北被解放军俘虏。

>陈长捷为啥沙死妻子啊(陈长捷在哪被活捉)

这个经历就是范汉杰的经历。范汉杰是广东人,和粤军有关系,但是后来却入读黄埔军校,成了黄埔系,而且深受蒋的信任。信任到什么程度呢?解放战争初期,杜聿明奉命率军进攻东北,中间杜聿明旧病复发,不得不离开前线去治疗,代替他的人选,一开始就是范汉杰。杜聿明后来回忆说,他当时感觉要被范汉杰取代,所以推荐了和他关系更深的郑洞国,这才保住了他在东北的位置。

但范汉杰后来还是到了东北,是在卫立煌赴任东北之后,蒋对卫立煌有些不放心,所以专门安插了范汉杰去东北当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并且兼任锦州指挥所主任。并且,在辽西的部队都交给范汉杰进行整编和指挥,等于把辽西这一块国军从卫立煌的指挥下拿出来了。

范汉杰也是不辱使命,一到东北就开始和卫立煌闹矛盾,而且闹得不可开交。这很显然就是为了争权夺利,卫立煌希望将整个东北战区都完全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范汉杰却偏不,就是将辽西的部队一直牢牢控制在辽西的锦州到山海关一线,不肯完全服从卫立煌的命令。

大战在即,解放军这边已经将原来在冀热辽的几个纵队划归东北战区指挥,以增加东北战区的兵力,与东北国军进行决战,而国军这边却还在用这种小手段,既用了卫立煌,又不信任,非要给他安插个钉子,让范汉杰和卫立煌相互掣肘,以避免尾大不掉,便于控制。这已经是统帅部在作死了。

卫立煌和范汉杰之间的矛盾,除了部队指挥权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主要物资的分配。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范汉杰控制辽西的部队,卫立煌就控制军需物资,不肯充分供应锦州的作战需要。各自抓住一摊子,就这么扯皮,这等于东北国军将帅不和,又是作死。

国军供应东北得军火和物资都是要经过锦州,从锦州再转运到沈阳去。因此,范汉杰认为,应该留出一部分给锦州,以免到沈阳后再分配给锦州,来回转运,费时耗力,很不划算。表面上看,范汉杰的理由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卫立煌也有理由,统筹分配物资是战区统帅部的权利,怎么能拱手让人?

后来,范汉杰干脆提出,让国军联勤总部在锦州另外成立一个兵站,也就是补给区。如果范汉杰这个要求成立,那么就等于锦州和辽西实际上完全成了一个国中之国,脱离了东北国军的指挥体系。部队独立指挥,后勤物资单独供应,卫立煌还拿什么来指挥范汉杰的锦州集团?

双方的扯皮还没结束,辽沈战役就开始了。战前范汉杰就一直强调锦州的重要性,要求卫立煌增调部队,并且增加炮弹储备。但卫立煌始终推三阻四,不肯积极调拨。解放军已经开始进攻锦州,沈阳才紧急空运了一个团的部队到锦州,炮弹储备还没有达到锦州的作战要求,只能空投。

可笑的是,国军空投炮弹到锦州,必须要锦州能够切实控制防空,如果解放军的高射炮火能够控制锦州上空,那就没办法空投了。而锦州国军要控制锦州上空,炮弹不足,怎么能够做到呢?锦州才打了四五天,锦州守军的炮弹就基本上打完了,国军炮兵完全被解放军压制住了,而且解放军用高射炮火控制了锦州上空,沈阳方面也无法继续空投了,只能死守待援。

可以说,锦州炮弹储备不足,是锦州无法持续坚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背后就是国军统帅部故意做的这种相互掣肘的人事安排,导致卫立煌报复性不给锦州调拨充足的炮弹,以至于锦州守军的炮火很快就被解放军完全压制住了,无法持续抵抗。

结果,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缴获的国军各种炮弹就达到八十万发。杜聿明说,在南京国防部开会时,总结东北国军战败导致的损失时,郭汝瑰说了这个数字,与会国军将领无不倒吸一口凉气。也是因为国军支援的这些大炮和弹药,让刘亚楼在天津能够直接用大炮就摧毁了国军的防御工事,短时间内就解决了问题,连给陈长捷讨价还价的时间都没有了。

….

关于作者: yun

陈长捷为啥沙死妻子啊(陈长捷在哪被活捉)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