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院校大全介绍图片「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都是哪几个学校的」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2月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北京这座古老的东方之城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双奥之城”!

在本次冬奥会中,众多中国高校深入参与其中,贡献了设计巧思、科技智慧,助力冬奥。来自各地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更是放弃了回家团圆,全力服务冬奥。今天求学君就为大家简单整理了本届冬奥会中的那些“高校力量”,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小目标吧!

高校运动员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据悉,中国体育代表团中运动员共有176人。其中有多名运动员来自高校,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分别来自:

东北师范大学

2018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孙龙(短道速滑),2019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张楚桐(短道速滑)。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冉鸿运,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运动员。何金博,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运动员,同时他也是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当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2020级研究生郭丹(速度滑冰)、2021级研究生吴志涛(雪车)和2021届本科毕业生杜佳妮(雪车)。

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2019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田芮宁(短道速滑)和阿勒玛斯·卡汉拜(短道速滑)。

北京体育大学

有19名学生代表中国队出征北京冬奥会,他们是:

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武大靖(短道速滑)

2021级研究生冠军班任子威(短道速滑)

2021级研究生冠军班张雨婷(短道速滑)

2015级研究生冠军班范可新(短道速滑)

2020级研究生冠军班曲春雨(短道速滑)

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韩雨桐(短道速滑)

2020级中国冰上运动学院本科生李文龙(短道速滑)2021级研究生冠军班宁忠岩(速度滑冰)

2020级中国冰上运动学院本科生阿合娜尔·阿达克(速度滑冰)

2020级研究生冠军班隋文静(花样滑冰)

2020级研究生冠军班韩聪(花样滑冰)

2020级研究生冠军班金博洋(花样滑冰)

2019级中国冰上运动学院本科生彭程(花样滑冰)

2021级中国冰上运动学院研究生姜鑫迪(冰壶)

中国冰上运动学院2020级本科生韩雨(冰壶)

中国冰上运动学院2020级本科生董子齐(冰壶)

中国冰上运动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芮(冰壶替补)

2017级研究生冠军班学生孔凡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2019级博士徐梦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志愿者

冬奥会的圆满举办,离不开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他们更是冬奥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经过线上、线下面试,北京冬奥组委的41个业务领域从报名的志愿者中录取了近两万名志愿者,其中大部分来自北京与河北两地高校。

设计团队

1、冬奥会徽

会徽标志是冬奥会的重要视觉标志,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创作。

其中,“冬梦”以“冬”字为概念设计,会徽的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中国举办的冰雪两大运动的理念。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飞跃”图形主体形似汉字“飞”的书法字体,形象化地表现了冬残奥会使用的特殊运动器械的形态。

2、吉祥物设计

吉祥物是奥运会视觉形象系统与景观设计的核心元素之一,是最受公众欢迎、最具纪念价值的奥运品牌形象,也是最受社会关注、最易于青少年参与的奥运文化活动载体。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设计都是来自高校的作品。其中,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由广州美术学院团队设计。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由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

冬奥会中的“黑科技”

1、清华大学:智能加热装备

冬奥会期间,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现场观众,冬季室外低温都是个大麻烦。在极寒条件下如何温暖观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曹彬团队专门开发了极寒环境下的“热保障”,研发出了极寒环境下的“温暖装备”——智能加热服和加热坐垫,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热、锁热。配上手机App的模式选择,就能对人体重要部位进行补热。同样,黑色坐垫打开开关,也能短时间内迅速发热、锁热。

2、北京大学:电影特效融入赛事转播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陈宝权团队,把电影特效带进赛事转播。在这个应用程序里,观看者可以来回滑动、切换观赛角度,甚至比人在比赛现场所能观看到的角度还多,就像拥有了“上帝视角”一样。

3、浙江大学:织就炫酷的“冰丝带”

作为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世界贡献了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奥运场馆建设“中国方案”。这其中,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罗尧治教授团队和邓华、袁行飞教授团队就为“冰丝带”超大跨度索网结构建设施工与运维保障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力量。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科技助力冰雪训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柯鹏带领着团队,从2019年开始,充分借鉴航空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服装、装备、动作、冰面摩擦等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细致的研究。对于运动员什么时候加速、怎样转弯、如何减少阻力、滑行路线选择、体能分配和配速优化方面,都引入航空航天科技,特别是找到了适合中国运动员的最佳滑行线路,借助科技让训练更科学。

5、重庆大学:研发监测系统 随时为临时设施“体检”

为保障大规模临时设施的安全,重庆大学“科技冬奥”团队成员、土木工程学院刘纲教授研发了严寒山区复杂地形下大面积高容量临时设施安全运维监测系统。他告诉视界网记者:“通过在临时设施上安装温度、湿度等环境传感器,以及振动、倾角、应变等结构响应传感器,实时监测临时看台的状态,随时对设施进行‘体检’”。

6、哈尔滨工业大学:冰壶机器人系统

自动夹取、释放冰壶、准确击中目标……冰壶机器人将在北京冬奥会亮相,不仅在冰壶比赛期间进行表演,还将在群众体验场与观众进行互动。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黑龙江省体科所、哈尔滨体育学院等体育专业队伍组成20多人的研发团队,构思和设计一款能够与人协作共同完成冰壶比赛的机器人,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冰雪体育。研发团队还将进一步研制面向大众体育的冰壶机器人系统。

7、哈尔滨工业大学:水立方变冰立方

“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在2019年首次通过“水冰转换”制出4条冬奥标准的冰壶赛道,使该场馆可在“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之间自由切换,同时具备开展水上、冰上运动及各类大型活动的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张文元教授团队从无到有,提出了一种转换冰场的结构方案,所有钢结构、混凝土面板都是组装的,可以随时进行安装,10到20天就可以完成,不仅效率高、经济性好,而且可以重复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陆诗亮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对国家游泳中心顶棚膜结构,进行了遮蔽改造,构建冰立方所需要的低湿低温环境,为冬奥会冰壶比赛保驾护航。

8、大连理工大学:航天科技赋能滑雪头盔

冬奥会中的滑雪头盔运用了航天薄壁结构设计科技。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运用了曲线加筋变刚度的设计技术,头盔的材料也有所创新。如今,这款头盔已经通过欧洲滑雪头盔安全标准测试,并在我国雪上空中技巧项目专业队的训练当中投入使用。

9、东北大学:虚拟滑雪体验系统

东北大学采集利用VR,把滑雪场景信息重建并显示出来。该成果可帮助运动员进行赛前模拟,以更好地提前适应比赛环境;可辅助教练员纠正运动员训练动作,从而有效提高训练效率;还可用于春夏秋季运动员的滑雪训练,以及非运动员进行室内仿真滑雪体验。

10、复旦大学:智能冰上运动训练分析系统

如何通过人工智能为冬奥健儿的体育训练赋能?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立华团队研发智能冰上运动训练分析系统。这一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被2022北京冬奥会采用,让“智能化”教练亲身指导,助你化身“冰雪精灵”!

11、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滑雪机器人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发的六足滑雪机器人在沈阳完成了初级道、中级道以及与人共同滑雪实验,通过了稳定控制、智能感知、规划决策等多方面的测试。这款滑雪机器人是在“科技冬奥”的号召下,由上海交通大学高峰教授领衔,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组成的足式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制,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

….

关于作者: yun

院校大全介绍图片「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都是哪几个学校的」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