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小鼍龙怎么读(小鼍龙虎鹿羊三大仙与灵感大王的结局有何不同)

除了猴子,小说《西游记》中最早露面的“动物”是什么?

>小鼍龙怎么读(小鼍龙虎鹿羊三大仙与灵感大王的结局有何不同)

龙。

种群庞大、露面次数特别多的“动物”是什么?

龙。

是的,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并不真实存在,不过他们在《西游记》特殊的“动物世界”中,真的占着不小的分量。

龙,人称“鳞虫之长”。虽然并不真实存在,但是龙的长相倒是有一套很细致的标准,即所谓“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龙背上有八十一片龙鳞,合“九九阳数”。还有一些细节,“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龙须”、“龙珠”、“逆鳞”,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词,“博山”是什么呢?有人研究说,是龙头顶的山形冠冕,也就是龙冠,龙没有龙冠不能升天飞腾。

龙这种“集成型”的长相,估计形成过程是比较漫长和复杂的。比如说,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合并了一个以鹿为图腾的部落,为了表示亲如一家,当然要把鹿图腾的特征加在原来的“蛇图腾”上面,于是“蛇”就“长”出了“鹿角”。然后,又有“牛图腾”、“鹰图腾”、“鱼图腾”的部落先后加入,于是,大部落的图腾一再修改和添加,最终形成了“龙”这一“综合性新图腾”。

龙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一直占着非常主要的位置,不过“龙王”的概念却出现得比较晚。上古的龙是“龙神”,地位崇高,能量强大;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佛教中的“龙王”概念也进入中土,与传统的“龙神”概念逐渐合并。其实到了《西游记》的时代,对“龙王”的崇拜虽然在民间很普遍,但是“龙王”在仙界,甚至在“人界”的地位都不高。比如小说第三回孙悟空第一次拜访东海龙王讨要兵器,龙王一开始对他毕恭毕敬,称之为“上仙”,虽有客气的成分,但也表明在龙王的自我认知里,自家的地位并不算高。

《西游记》里的龙族是个很大的群体,论地位,那是分层的,有鄙视链的。

顶层:四海龙王

四海龙王是龙族中势力范围最大的,各管一海。东海敖广。西海敖闰。北海敖顺。南海敖钦。这四位龙王的背后是四个龙家族,里边总得有龙婆(也许还分大小老婆),若干的龙子(应该也有龙孙),龙女。

在“大闹天宫”段落中,与孙悟空交集最多的是东海龙王。敖广是花果山的邻居,因为花果山是“东胜神洲傲来国”的一个海外仙岛,方位上应该就是在东海之中。孙悟空没有衬手的兵器,他的部下老猴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说我们这洞里桥下的这股水直通东洋大海,大王如果“水里功夫来得”,可以去龙宫找找,那里宝贝多。果然,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得到了定海神针,也就是他的如意金箍棒,还强逼另外三位龙王送他紫金冠、锁子甲、战靴,惹得人家上天庭告状。大闹天宫,可以说龙宫故事是导火索。

待到取经故事开始,敖广作为孙悟空的老邻居,并没有记恨他,而是相当地帮忙。第一件大事,就是说服孙悟空“归队”。孙悟空刚刚被唐僧救出五行山,就碰到一帮劫道的贼,棒子一挥,六贼丧命。接下来,唐僧开始了第一次令人生无可恋的“唠叨”,孙悟空也还没从“大圣”的身份转变过来,一气之下弃了唐僧,要回花果山继续为妖。眼看着取经大事就要搁置,就因为大圣一时口渴,去东海龙宫喝了个茶,居然就有了转机。

此时敖广这位老友的态度,可以说起着关键性作用。借着墙上的那幅画,龙王讲了一个张子房拜黄石公“圯桥三进履”的故事,很能够打动人:“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金身正果,恰是孙悟空此时最想得到的,因此特别管用。“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孙悟空有敖广这样一位老朋友真的很幸运,会在剧情需要的时候输出“正能量”。

不过,在之后的取经故事中,敖广却逐渐被淡化了,他虽然也经常出现,“作用”却基本上都和“下雨”有关:

“红孩儿”段落:四海龙王被孙悟空请来灭三昧真火,结果火没灭成,差点要了孙悟空的命。

“车迟国”段落:四海龙王被虎力大仙的“五雷法”拘来,却被孙悟空拦截,最终看“金箍棒”的号令下雨。然后,四海龙王和风雨雷电全套人马在空中“真神秀”一把。

“朱紫国”段落:国王吃药需要“无根水”,孙悟空请来敖广,打了几个喷嚏,下了“三盏”雨,正好够送药的。

“凤仙郡”段落:被孙悟空请来下雨,却让他去找玉帝请下雨的旨意,实际上是指引他去天庭查凤仙郡“不该下雨”的原因;后来凤仙郡侯纠正了错误,披香殿“三事”已破,龙王兄弟按规定下雨,并应孙悟空的要求“真神秀”。

龙王是民间公认的水神加雨神,东海龙王为四海龙王之首,所以凡有降雨之事,基本上都是他撞响铁钟金鼓,招其他“三海”龙王前来,同时还要携带足够强大的“降雨”部队。这个“部队”在“红孩儿”一段曾经集中展示过一回:

“鲨鱼骁勇为前部,鳠痴口大作先锋。鲤元帅翻波跳浪,鯾提督吐雾喷风。鲭太尉东方打哨,鲌都司西路催征。红眼马郎南面舞,黑甲将军北下冲,鱑把总中军掌号,五方兵处处英雄。纵横机巧鼋枢密,妙算玄微龟相公。有谋有智鼍丞相,多变多能鳖总戎。横行蟹士轮长剑,直跳虾婆扯硬弓。鲇外郎查明文簿,点龙兵出离波中。”

标准的“海底总动员”啊,借此机会,我们倒是可以了解,在吴承恩时代,人们都知道哪些海洋动物。

除了参与各种降雨,东海龙王在取经路上就不做其它的事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海龙族,表现很突出。

自打玉龙三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白龙马出场,西海龙族就变得重要起来,他的父亲西海龙王本人,他的大哥摩昂太子,还包括表哥小鼍龙,都多次出场。西海龙族之所以变得重要,是因为取经是往西走的,那自然要和“西方”的海打交道。

摩昂太子

小说中是这样描述“西海”的位置的:孙悟空离开位于“东胜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先是渡海(这个还应该就是敖广管辖的东海)来到“南赡部洲”,在那里待了八九年,寻仙仿道未得,一日来到“西海”边,又渡过西海,来到“西牛贺洲”,才找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在了菩提祖师门下。有趣的是,我国的西部有两片大水面都有“西海”的别号,一个是青海的青海湖,一个是新疆的博斯腾湖。古人的认识有限,把大湖当成海也正常,这两个“西海”都位于大唐之“西”,位置大体不错。曾有网友说“西海”是地中海,这个想象力有点太丰富了。

西海龙王是个治家比较严谨的家长。玉龙三太子纵火烧了龙宫殿上明珠,被父亲也就是西海龙王告发给玉帝,被判处斩刑——典型的“大义灭亲”啊!不过,当这个“逆子”被观音菩萨救下,有了赎罪的机会和光明的前进,西海龙族对取经团队也是真的肯帮忙:是西海龙王派长子摩昂太子捉回了黑水河的小鼍龙;到了“四木禽星捉犀牛”的段落,三个犀牛怪跑到了西洋大海,龙王父子主动派兵,配合悟空、八戒、“四木禽星”捉到了妖精。

再说说北海吧,和西海的情况也相似,一定不是北冰洋,而有可能是北方的大湖——贝加尔湖。有人认为北海龙王和西海龙王的职务曾经对调过,因为名字对不上号,不过,这一点应该理解为吴老先生的笔误,也就是说,是一个“bug”。北海龙王单独出场只有两次,都和寒冷冰封有关:

“车迟国”段落,孙悟空和羊力大仙比下油锅洗澡,羊力下锅后,悟空发现油是凉的,就叫来了北海龙王大骂:“我把你这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你怎么助道士冷龙护住锅底,教他显圣赢我!”唬得龙王赶紧解释不是我干的:“这个是他在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那两个已是大圣破了他法,现了本相,这一个也是他自己炼的冷龙,只好哄瞒世俗之人耍子,怎瞒得大圣!小龙如今收了他冷龙,管教他骨碎皮焦,显什么手段。”然后,龙王收了妖怪的冷龙,羊力大仙瞬间就变成一道菜——现炸羊排。

知道了这个巧综,以后大圣自己也开始用——在狮驼国,师徒四人都被捉上了蒸笼,悟空脱身出来,赶紧拘来北海龙王,请求保护,龙王赶紧遵命:“随即将身变作一阵冷风,吹入锅下,盘旋围护,更没火气烧锅。他三人方不损命。”

有趣的是,南海龙王从没有单独露过面。其实孙悟空曾经多次去过南海,但都不是找龙王,而是找菩萨——观音菩萨。是的,普陀落伽山是观音菩萨道场,有这么一位“大神”在那里,南海龙王只能作“隐形”状。

龙王中的最高等级——四海龙王,其实整体上来说都是听招呼、懂法度也受人尊重的“长者”。

中层和下层——内陆各级水系的龙王直到井龙王

在“海”之下,“水域”面积最大的应该是古代的几条大河——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淮(淮河)、济(济水)。这几条大河都有龙王管着,不过他们在《西游记》中没有出场。

再下一级,管着中小型河流,比如向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报恩的洪江口龙王,当然更典型的是泾河龙王。

最后一级,只能管一口井,乌鸡国故事里的井龙王。虽然只有一口井,可人家的住宅也叫“水晶宫”。

还有一类“龙”,很显然是妖不是神。孙悟空在花果山时结交的七兄弟,有一个蛟魔王,自封“覆海大圣”。蛟还没有成龙,修为还差着等级,和孙悟空、牛魔王同属“妖仙”。还有就是乱石山碧波潭的万圣老龙,道德水准实在不怎么样,和牛魔王是朋友,还和女婿九头虫一起偷舍利子,类似于所谓地头蛇。

这中下层的“龙王”,就没有四海龙王那么好的修养了,有的就喜欢生事,比如,泾河龙王。

对,就是被魏征做梦斩了的那个。

泾河龙王的手下曾经恭维他“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听起来官儿似乎大得不得了,真是这样吗?

我们看看他的“辖区”就知道了。有个著名的成语叫“泾渭分明”,说的是在泾河汇入渭河的地方,一边是带黄沙的黄水,一边是清清的河水,区分得很清楚。这个成语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信息,泾河,其实是渭河的一个支流,而渭河又是黄河的一个支流。至于“八河”,应该指的是泾河的八条更小的支流。也就是说,泾河龙王管辖的,就是渭河的一个支流——泾河流域内的事情。当然,因为泾河紧挨着唐都长安,泾河龙王的权力可能比其他同级别的龙王大一点,或者说,不是权力大一点,而是脾气大一点。

一天,长安城外的一个樵夫和一个渔夫闲着没事聊天。他们聊天的方式很特别,不是说话,而是对诗、对词——好吧,这个应该是吴老先生自己诗兴大发,按照樵夫的语气写一首,再根据渔夫的生活写一首……有滋有味地写了很多首,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他却乐此不疲,直到玩儿累了,才开始说正事——大概是因为一直没“对”出高下来,渔夫和樵夫彼此都不服气,到了分手的时候,二人互祝对方有可能赶上“不可抗”的天灾:渔夫请樵夫当心上山遇虎,樵夫请渔夫注意别翻了船。结果,渔夫回嘴说,他不会翻船的,而且必定网网有鱼,因为——“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

事实证明,还有比樵夫和渔夫更闲的,那就是泾河龙王手下的一个夜叉,偷听到了这话,就当个宝一样献给了大王——泾河龙王,还附送一番拱火的话:“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何以壮观水府,何以跃浪翻波,辅助大王威力?”

其实,水族中总会有那么一部分被人捕去吃,属于正常的食物链损耗范围,得了算命先生指点的渔人就那么一个,每天就下一网,能损耗到哪里去?更何况,泾河就在人类的“天子”脚下,少生是非为上!假设听汇报的是四海龙王中的一个,一定会把夜叉臭骂一顿:没事找抽,退下!——是啊,假设是四海龙王,或许根本没有哪个夜叉有胆子做这种汇报吧?

可是,偏遇到的是泾河龙王,沾火就着的脾气,登时就发作了,“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灭这卖卦的。”幸亏,他的手下有一些明白人,委婉地相劝,“大王此去,必有云从,必有雨助,恐惊了长安黎庶,上天见责。”下属们的话说得隐晦,翻译过来就是,您不能就这么连妆也不化就出门。就您这骆驼头,花鹿角,兔眼,牛耳,蛇项,……“九不像”的尊容,现身在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大唐首都长安城,不要吓死人了?真出了事,您可是担待不起的。龙王想想也对,于是就变了一个白衣秀士去找袁守城,两人于是打了一个关于下雨的赌。

原本,这下雨的赌就是泾河龙王下的一个套儿,觉得自己一定会赢。再加上手下人一通吹捧,“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有雨无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这等胡言?那卖卦的定是输了!定是输了!”谁不爱听好话呢,于是泾河龙王满心高兴,憧憬着赢了之后怎样去砸卦摊、赶人。没想到,天庭突然来了下雨指令,居然跟算命先生对下雨的时辰、雨量的预测一模一样!泾河龙王当时就被吓晕过去:“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少顷苏醒,对众水族曰‘尘世上有此灵人!真个是能通天地理,却不输与他呵!’”

如果泾河龙王吃这么一吓,知道了畏惧,不再去找袁守诚讨说法,也就没事了,可他偏生就是一副“作死”的脾气,都被吓成这样了,还惦记着输赢。有这样的主子,就有来“献芹”的奴才,于是,鲥军师(应该是个鲥鱼精)给出了一个送命的主意——可以更改下雨的时辰和点数。结果呢,打赌赢了,卦摊也砸了,但是泾河龙王也将自己逼上了“问斩”之路。

唐太宗李世民,是泾河龙王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袁守诚指点泾河龙王去哀求“斩龙刽子手”魏征的“主子”唐太宗。太宗虽然想办法将魏征的躯壳留住了——让他散朝后留下来下棋,可是没想到魏征做梦也能杀人,泾河龙王最终没有逃过这一刀。这位得理不让人的泾河龙王,做了鬼也不消停,提着自己血淋淋的龙头到太宗的梦里去“骚扰”:“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虽有观音菩萨用杨柳枝暂时驱走了泾河龙王,唐太宗却因此得了重病,饶是秦叔宝、尉迟敬德在前门做门神,魏征在后门守卫,还是挡不住太宗病情加重,最终不得不到阴司走一遭。

帮人(帮龙)居然帮出了这么大的不是,这件事上,唐太宗实在是被绑架了。

有网友说,泾河龙王是被观音给“黑”了。观音奉命寻找取经人,但是当她来到大唐地界,发现凭自己和木叉师徒两个来找取经人很是困难,所以就想办法由泾河龙王犯天条引出唐太宗游地府。太宗到了地府,从十代阎罗的口中得知,泾河龙王的案子其实已经销了:“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辩,定要陛下来此,三曹对案,是我等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了。”也就是说,泾河龙王的事根本不是太宗到地府来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他的阳寿已经到了。好在,魏征在阴司的朋友崔判官,悄悄为太宗增加了二十年阳寿,又平安地送回到阳间。

既然已经来了,当然要“随喜”一下,到此一游。此游真正让太宗心惊的,是见到了被他害死的父亲李渊、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以及在隋末唐初被他扫灭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先前为了上位杀人无算,阴司鬼神报应难道真的不怕吗?所以,在崔判官的建议下,回阳之后的太宗下旨做“水陆大会”超度亡魂。委派重臣在全国甄选做法会的大法师——然后,“江流儿”陈玄奘被选出来了。再然后,观音菩萨终于可以面授取经之事了。

有一点道理。你可以说观音是故意指使袁守诚惹怒泾河龙王的。不过,观音能不能指挥得动袁守诚呢?不一定。因为,袁守诚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天罡是道家的著名人物,给著名的二十八宿起动物名的就是他,他的叔父袁守诚算卦问卜,也是道家的本事,而观音菩萨是佛家,道家传人会不会那么听佛家的话呢?

此外,从泾河龙王和袁守诚打赌,到太宗游地府,再到甄选出玄奘做法事,这“战线”拉得太长,不可控因素太多。如果泾河龙王听了夜叉的汇报时不去惹袁守诚,或者在收到天庭的降雨指令后严格执行,不更改雨量和时辰,那是怎么样也死不了的。如果不是崔判官去接引太宗,“改寿”的事就没有了,那么太宗阳寿已到,怎能再回阳间?如果甄选高僧的官员,选的不是玄奘呢?……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引不出玄奘来。所以,观音是不是“主动出击”,在情节推动上起的作用不大。

后文到了“黑水河”一回,我们终于知道了泾河龙王为什么这么目空一切、好勇斗狠——因为他是西海龙王的妹夫,又管着长安附近的水域,级别虽不高,身份却有点特殊。估计在遇到袁守诚之前,别人都是很给他面子的,一路顺风顺水,养成了一副不知敬畏、听不得反对意见的“大爷脾气”。有这样脾气的“主子”,自然就会有像夜叉、鲥军师这样出馊主意的下属,不“作”到死不算完。就算是观音菩萨想“黑”泾河龙王,也应该是事先了解到了他“作死”的脾气,才好“下手”,是吧?

….

关于作者: yun

小鼍龙怎么读(小鼍龙虎鹿羊三大仙与灵感大王的结局有何不同)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