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马服君(马服君赵奢)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马服君(马服君赵奢)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项非遗,都有它存在的独特意义

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感受千古文化遗韵

共享民族瑰宝

国家级

磁州窑烧制技艺

峰峰矿区彭城镇位于邯郸市西部,是磁州窑原料的主要产区。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

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丰富多样,有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窑工们在瓷土应用上有一套独特技艺,能使产品五彩缤纷。磁州窑的装饰艺术同样值得称道,它主要分为化妆白瓷、黑釉瓷和低温彩釉瓷三大系列,其装饰技法包括化妆白瓷、白釉刻划花、珍珠地刻花、黑釉刻划花、宋三彩、红绿彩、白地黑花、清代褐彩、民国蓝花及现代磁州窑图案等。

草编(大名草编)

大名草编是一种传统民间家庭编结手工艺,流行于河北省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清代雍正年间,草编技艺从山东掖县传入大名县西付集乡朱家村,后又进一步传到卫河以东地区,流播范围遍布整个大名县境。

大名草编以麦秆为原材料,充分利用草本植物柔韧的秆、皮、芯、叶、根,创造和总结出编、结、辫、扣、扎、绞、缠、网、串、盘等丰富的编结技法。草编制品以草席、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帽、草鞋等实用品为主,也有一些用作陈设的观赏品。

女娲祭典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城西10公里的古中皇山上建有娲皇宫,占地面积550亩,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等,分为山上和山下两组,中间以十八盘山道相连。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会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祭拜活动以颂扬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

灯会(苇子灯阵)

苇子灯阵是一种将工艺制作与舞蹈表演有机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流传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以西的义井镇东王看村。相传原磁县贾壁村一带战国时期已有逢年过节演出苇子灯的风尚,到了明代,邻近的东王看村村民前往贾壁村观看表演时学得灯艺。

苇子灯的制作十分讲究,灯架以高粱秆或竹竿、木杆制作的苇秆插成,灯的内外层均用棉纸和彩纸装饰,蜡烛系以羊油为材料特制而成。灯有24杆,象征一年24个节气风调雨顺。苇子灯阵多在春节期间表演,每年腊月,村民就开始采购灯油、红绿纸等材料,剪贴铰装,精心制作灯阵道具,将丰收的心情融入艺术之中。

河北鼓吹乐

永年鼓吹乐在河北冀东南鼓吹乐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具有影响力的民间器乐曲种之一。主要以家族方式传承,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五大家族流派。其传统演奏方式、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对我国当代民族吹奏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永年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有吹奏乐、打击乐和咔戏三种。它曲目丰富,包括杂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种,现有曲目二百余首,曲牌五十余种,很多曲目为永年所独有。其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常见曲目有《一枝花》《太行情》《小放驴》《大登殿》《抬花轿》《大放驴》等。

赵奢战鼓

位于邯郸县紫山东麓20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大峪庄,那里至今保留了历经千年的赵奢战鼓及鼓谱23套。

赵武灵王为了富民强国,锐意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而名将赵奢首先响应,曾被封为“马服君”。在阏与之战中,赵军急擂战鼓,以鼓势助威,从而势如破竹,把秦军一举全歼。从此赵奢战鼓成了百战百胜的象征。因此,战鼓在出战、激战、连战、凯旋、上山攻、下山攻、平原冲锋等在战局中有不可取代的威力。

彩布拧台

大隐豹村彩布拧台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性的民间技艺,是在木搭戏台骨架的基础上,采用各色花布拧扎成一个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玲珑多姿的仿古戏楼。

彩布拧台一般高10米、宽13米、深10米,从台脊、瓦楞、小檐、走水、屏风,到圆柱、方棂、斗拱、匾额无不用布拧扎而成。民间艺人在戏台装饰上的造型极为丰富,他们可以用彩布拧扎出很多民间图腾、戏曲人物、历史典故及各种花鸟鱼虫等动植物造型,在彩布拧台上除前、左、右三檐上拧出“二龙戏珠”“白鹤献寿”“丹凤朝阳”外,正面一般还悬有一方“三看匾”。从左、右、下面看这块匾时,能看到三个完全不同的图案,个个形象逼真,造型生动。

龙舞(曲周龙灯)

曲周龙灯起源于宋代。为了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就制作了一条龙,龙内燃灯,起名“龙灯”。

曲周龙灯造型别具一格,整个龙头用竹篾编成,威武雄壮。表演时,舞龙人随着鼓点摆开架式,大红蜘蛛上下窜跳,龙头紧咬蜘蛛不放,龙身一节牵着一节划着倒弧舞动起来。龙灯身内燃着的油捻,映照着那随着舞动而掀跳的磷片,或明或暗,持火把人扯一把烟火,顿时火球带着浓重的烟雾突冒起来,创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境界,尤如仙境一般。曲周舞龙表演方式达二十多种,有盘龙、滚龙、钻龙、跑龙等。盘龙又分盘头、盘尾两种。盘头,头上尾下,如巨龙腾天;盘尾,尾上头下,如探海吸水,甚为壮观。

省级

剪纸(邯郸剪纸)

复兴区剪纸属于地方特色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之一,邯郸剪纸是一把剪刀剪制而成,从不用刀刻,小幅的剪纸可以坐下剪制,特大幅剪纸要站立剪制,技法简便易于掌握,虽是一把剪刀和红纸,却能剪出栩栩如生、生动感人的作品。

邯郸剪纸技法独特,内容广泛,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内涵和传统技法,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复兴区民间剪纸流派。作品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在生活中起到了美化环境、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作品表现力极强,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墨,成为冀南大地剪纸艺术的一支奇葩。

民间手绘画

黄颖自幼跟随舅舅学习杨柳青年画,经过多年钻研,吸收了木版年画、壁画、工笔重彩、唐卡、扑灰年画的精髓,从而创立黄颖手绘年画。

年画工艺制作采用矿物质颜料,用祖传的秘方配置,使色彩明亮,增强色彩附着力,不易褪色。在画面构图上表现欢乐、诙谐、幽默、红火、勤劳质朴的民族情感。我国的年画大都是木版雕刻然后填色印刷而成,纯手绘年画较少。而黄颖的手绘年画跟国画、油画似的,是纯粹手绘而成。在画面构图上,比传统年画线条更细腻,形象更鲜活、内容更丰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广平水墨布画

水墨布画是传统民间工艺绘画中的瑰宝,是极其罕见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将人们传统上的审美理想和民俗画朴实的绘画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水墨布画即用水墨为颜料在特制的纯棉布上绘制的画,在画风上继承了宋、元时期绘画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明代版画和年画的韵味,是我国民间原生态绘画艺苑的一枝奇葩。

绘画时先用干土块打底稿,再用铅笔描线条,然后用小楷毛笔勾描纹线,最后用排笔上墨、匀墨,直到完成。绘画颜料由烟筒灰、松烟灰、鳔胶、水等按比例调和配制而成;颜料绿色环保无污染,并能在多种气候环境下不褪色、不变色,耐保存,易收藏。

馆陶木偶戏

木偶剧又称傀儡戏,为戏剧性的表演,现存的木偶剧形式有三种,即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和提线木偶。是研究华北方言在民间戏曲中运用的活例证,是民间戏曲的活化石。

馆陶县滩上村的木偶剧系杖头木偶,老艺人称之为肘大偶(方言音hou)。表演者用三根木杆操作木偶,主杆置于偶人后背中部,掌握身的前后仰俯;侧杆两根,分置于两臂,掌握两臂及手的动态。表演时由木偶、操纵演员、配音演员和乐队四部分组成,动作丰富,尤其手的动作,可细腻地表演出人物的各种情态。

黄粱梦文化

邯郸黄粱梦文化是以邯郸黄粱梦吕仙祠为依托,同道教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存在的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是罕见的有实物载体的中国梦文化代表。

黄梁梦吕仙祠是黄粱美梦典故的发生地,系文物保护单位,其兴建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故事讲述的是道士吕翁在邯郸道上的一家客栈遇到穷书生卢生,卢生感叹命运不济时,吕翁给他一个青瓷枕入睡,梦中娶娇妻,作大官,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寿逾八十而终,醒来后店主人的黄粱米饭还没有蒸熟,吕翁对他说:人生之道,不就是这样吗?卢生茅塞顿开,扔下书随道士出家学道去了。黄粱梦是中国梦文化中功名富贵梦的代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馆陶黑陶制作技艺

黑陶即黑色的陶器,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10—1810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出土大量黑陶,从而掀开了中国“龙山文化”光彩的一页,即“黑陶文化”。

馆陶地处黄河下游,选用得天独厚的黄河古道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红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几十道工艺,最后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法烧制而成。它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制作全部是手工,且需要特殊的专业技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较低。馆陶黑陶黑如漆、亮如镜、清似水,不褪色、耐腐蚀,保持年代长久。被美学家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原始文化的瑰宝”。

内邱神码

内邱神码,俗称神灵码,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以它的独特性、原始性誉为“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

内邱神码最早是人们直接画在石壁或墙壁上的一种艺术。是自然崇拜、原始信仰的活化石,是内邱区域的年俗、民俗和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农耕社会的真实写照,民间艺术和民间信仰的宣扬,是人类敢于驾御万物万神的一种精神。

….

关于作者: yun

马服君(马服君赵奢)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