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黄琬巧对文言文翻译(黄琬聪慧)

中平五年秋八月,置西园三军及典军、助军。

>黄琬巧对文言文翻译(黄琬聪慧)

西园军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事机构,成员大多活跃于三国汉季。包括曹操、袁绍、淳于琼在内的诸多人物,均有过在西园任职的经历。

不过除了上述诸人以外,西园军的其余成员往往遭到忽视。因此本文想就现存史料,谈一谈西园八校尉的事迹及下落。

本文共6200字,阅读需12分钟

西园校尉设立于中平五年(188)八月,汉灵帝崩于中平六年(189)四月。随之而来的便是汉末大乱,八校尉遂分崩离析。因此这个组织的存在时间并不算长。

比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八校尉的身份问题。从现存史料看,八校尉与宦官集团的关系比较密切。

由于西园军的设立初衷,是灵帝为了削弱外戚权势;因此重用宦官也便符合逻辑。

“西园”最初是宫苑名称,也是汉灵帝的敛财机构。其成立时间,远早于西园八校尉。

西园自成立之初,便沾染浓厚的宦官色彩。其组织内部充斥着大量阉党,专门负责为灵帝搜刮财货。

比如灵帝卖官鬻爵时,买官者便需要“先至西园谐价”,之后才能赴任。

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

权宦曹节,曾由“西园骑”晋升为“小黄门”。考虑到曹节发迹时西园军尚未设立,可知该系统内很可能早已自成一套官阶升迁体系。

另外需要注意,西园中的供职者被称作“中使”。中使是一个专有名词,指宦官。照此论之,西园应该被视作宦官主导的权力机构。

从西园八校尉的身份上看,他们或多或少都沾染了阉党色彩,以下列举数例,以供参考。

(1)蹇硕

上军校尉蹇硕,宦官出身,因为“壮健有武略”得到灵帝宠信,掌管西园军。

(2)曹操

典军校尉曹操,亦是阉党子弟。其祖父曹腾是东汉权宦。

因此曹操之父曹嵩被陈琳称作“乞丐携养,因赃假位”。此话一是隐喻曹嵩的阉党身份,二是隐喻曹嵩“通过行贿位至三公”的政治丑闻。

从陈琳的《檄文》看,曹嵩买官时,一方面“贿赂中官(即宦官)”;另一方面“货输西园”。侧面印证了西园与宦官的密切联系。

(3)冯芳

助军右校尉冯芳(也被写作“冯方”),是权宦曹节的女婿,与阉党关系密切。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宦官会有子女。

东汉朝的宦官制度比较特殊,自顺帝开始,宦官的爵位便可以世袭。

顺帝刘保为了酬报发动政变、帮助自己复辟的“十九侯”(孙程为代表的十九个宦官),允许宦官收养继子,承袭封爵。

因此东汉中后期的权宦,在政治权利方面与士人区别不大。比如曹腾的费亭侯爵位,便由养孙曹操承袭。

曹操承袭祖父爵位,为费亭侯

由此可知,宦官发迹之后收养子女属于常例。荀彧娶中常侍唐衡之女为妻,也是类似情况。相关案例甚多,不再赘述。

(4)鲍鸿

除了上述三人(蹇硕、曹操、冯芳)之外,下军校尉鲍鸿也可能与阉党有勾连。中平六年(189)三月,鲍鸿因为贪赃枉法(宦官集团的常见行为)被豫州牧黄琬弹劾处死。

黄琬出身世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清流党人。他早年因为试图纠正“选举风气”而遭宦官与权门构陷,赋闲近二十年。

黄琬与陈蕃关系友善,而陈蕃被宦官迫害致死。照此论之,黄琬与鲍鸿的矛盾,未必不是士人与阉党的矛盾体现。

不过西园既然是由宦官主导的机构,那自然会倾向于任用阉党子弟。因此即使是西园军中的世家子弟(比如袁绍),彼时对待宦官集团,也是持“有限合作”的态度。

举例而论,袁绍曾拒绝汉廷征辟,因此引来中常侍赵忠的不满。

袁绍不应征辟,赵忠责骂之

赵忠是当朝权宦,被灵帝称作“阿母”。于是袁绍叔父袁隗,便逼着侄子接受了征召。

至于袁隗本人,虽云士族,其实也和宦官集团保持了晦暗不明的暧昧关系。比如袁隗出于巩固地位的考虑,与宦官出身的袁赦联宗,互为表里。

从上述事件不难看出,士人集团虽然对宦官集团持反感态度,但在两次党锢之祸的打击下,也不愿再与宦官发生正面冲突。因此双方在灵帝在世时,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西园军的组织规模不小,除了名声较大的八校尉之外,还有诸多附属成员。比如军阀张杨、张辽等人均曾有过在西园供职的履历。

篇幅所限,本文仅就八校尉的相关事迹展开论述。

关于西园八校尉的“职务名称”,史籍记载存在较大争议。

八校尉的“成员名单”没有争议,即蹇硕、袁绍、曹操、鲍鸿、赵融、夏牟、冯芳、淳于琼八人。

但是八人的具体职务,则众说纷纭。乐资《山阳公载记》、袁宏《后汉纪》、范晔《后汉书》对于八校尉的头衔名称,记载均有出入。

考虑到史家修书时,各自参考的史料来源不同,因此八校尉的“职官前缀”便难于定论。

可以确定的是,西园军的首领是“上军校尉”蹇硕,其余七人则为其下属。

由于西园校尉设立不足一年(188-189)汉廷便土崩瓦解,因此该集团的成员也各奔东西,记载趋于散佚。

以下依据现存史料,谈一谈八校尉的头衔及其下落。

(1)蹇硕

蹇硕的头衔是“上军校尉”,《后汉书》、《后汉纪》、《山阳公载记》对此均无争议。

由于西园军的成立初衷是为了抑制外戚势力,因此灵帝死后(189),蹇硕旋即被被外戚首领何进所杀。

《后汉书》称灵帝死前曾有过“改易储君”的计划,蹇硕则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照此记载,蹇硕的任务是辅佐刘协取代刘辩的太子之位。而刘辩集团的首脑是何进,人所共知。

有趣之处,在于出卖蹇硕的宦官郭胜与何进是南阳同乡,因此二人存在串谋的可能。

宦官郭胜出卖蹇硕,示好何进

换言之,蹇硕是否真的受了灵帝密诏,已经难于定论。这可能只是何进诛戮异己的借口。毕竟蹇硕统领的西园军,已经侵害到何进的势力,因此他必死无疑。

(2)鲍鸿

鲍鸿在《后汉书》、《后汉纪》与《山阳公载记》中被记载为“下军校尉”,头衔亦无争议。

鲍鸿死于蹇硕之前,在灵帝未死时便被黄琬所诛,是西园八校尉中谢幕最早的成员。这一问题前文已经论述,兹不赘言。

其实除了立场派系问题,鲍鸿与黄琬可能另有牴牾。

鲍鸿出任右扶风,事在中平二年(185);而黄琬在中平(184-189)初年,也曾出任过右扶风。

照此而论,鲍鸿与黄琬,很有可能在之前共事时便存在旧怨。

(3)夏牟

夏牟在《山阳公载记》中被记载为“左校尉”。《后汉纪》未记载其具体职务,《后汉书》则记载有“左右校尉”而不详其名。

此人事迹资料相当匮乏,是八校尉中记载最少的成员。

有一种说法是夏牟死于十常侍之乱(189),因事后“分赃不均”而被何进余党杀害。

然而笔者搜求群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太平御览》),并未找到相关的史源出处。因此本处记述,权作参考。

(4)(5)袁绍、曹操

曹操是“典军校尉”,见诸记载,头衔无争议。

袁绍的头衔则存在较大争议。

《后汉书袁绍传》、《盖勋传》称其为“佐军校尉”;同书《宦者传》与《何进传》则称其为“中军校尉”。

《山阳公载记》与袁宏《后汉纪》亦称袁绍为“中军校尉”。众说纷纭,未详孰是。

至于袁、曹事迹,见于《三国志》、《后汉书》,甚为详实,兹不赘述。

(6)冯芳

冯芳的头衔记载存在争议。《后汉书》称其为“右校尉”,《山阳公载记》则称其为“助军右校尉”。

前文已述,冯芳是权宦曹节的女婿。汉廷崩溃后,冯芳依附袁术,避居扬州。

《九州春秋》记载,袁术纳冯芳之女为夫人,甚至一度想立冯氏为皇后。曹操《让县自明书》中提到的“袁术两妇预争为皇后”,说的便是冯芳之女。

袁术纳冯芳之女,爱幸有宠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冯芳的头衔,他彼时被称作“司隶”。

“司隶”即“司隶校尉”的代称。然而冯芳在灵帝时并没有担任司隶校尉的记载。

灵帝驾崩时(189),司隶校尉由袁绍和樊陵相继担任。董卓秉政时(189-192),司隶校尉由其大将胡轸担任。

严耕望的《两汉太守刺史表》辑录的冯芳词条,亦不详其担任司隶的时间,只是含混地表示“盖灵帝时”。实际从《九州春秋》来看,冯芳的职务很可能来自袁术擅署。

司隶校尉是京畿地区的监察官,权势颇大。袁术称帝时(197),汉廷的司隶校尉是丁冲。侧面佐证了冯芳的司隶校尉实是伪职。

按袁术称帝后曾改易制度,改九江郡为淮南郡,置淮南尹(对标西汉的“京兆尹”与东汉的“河南尹”)的记载推断,冯芳应该是“仲家政权”自署的司隶校尉。

类似行为在汉末十分常见,比如袁绍也曾擅署吕布为司隶校尉。兹不赘言。

(7)赵融

赵融的头衔记载存在争议。《后汉书》称其为“助军校尉”,《山阳公载记》称其为“助军左校尉”。

从相关史料推断,汉廷崩溃后,赵融曾依附于袁绍;袁绍败亡后,赵融又转投曹操。

效力于河北时,赵融曾对袁绍表达过不满情绪。理由是袁绍征辟大儒郑玄,却没有尽到应有的礼节。

事实上,袁绍对待郑玄确实不大客气,只是单纯想利用对方的政治声望,最终导致其因奔波劳碌而死。

在曹操麾下时,赵融出任荡寇将军,但相关功绩却不见记载。赵融能获得将军封号,或许与他和曹操“同在西园”的交情有关。

狂士祢衡曾经褒贬人物,称荀彧可以“借面吊丧”(隐喻相貌英伟);又称赵融可以“监厨请客”,理由是赵融“健啖肉”,即擅长饮食。

既然赵融“有腹尺”,其身形发福便不言而喻。可见祢衡所言非虚。

除了上述两则逸闻之外,赵融便再不见于记载。照此而论,作为袁绍故吏的赵融,在曹魏集团的地位可能颇为微妙,大约属于政治吉祥物一类的人物。

(8)淳于琼

淳于琼的头衔记载存在争议。《后汉书》称其为“佐军校尉”,《山阳公载记》称其为“右校尉”。

汉廷崩溃后,淳于琼依附袁绍。官渡之战时(199-200)受命屯守乌巢,最终被曹操攻杀,死于非命。此一节人所共知。

淳于琼乌巢战败,为曹操所杀

淳于琼的籍贯比较特殊,他是颍川人。

曹魏集团中的颍川士人数量极多(荀彧、荀攸、钟繇、陈群、杜袭、赵俨、郭嘉、戏志才),且大量占据机要岗位。或许出于这层关系,曹操曾一度考虑过赦免淳于琼,收为己用。

可惜的是,彼时的淳于琼已被曹军割了鼻子。曹操担心对方记仇,便处死了这位旧日同僚,以绝后患。

西园八校尉作为彼时的英俊人物,本应在汉末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不过随着灵帝、何进、十常侍的相继死亡,以及董卓上洛后发生的诸多动乱,八校尉这个设立不足一年的军事组织,便迅速土崩瓦解。

鲍鸿、蹇硕与夏牟,在灵帝驾崩同年(189)的权力斗争中相继死去,最先退出了历史舞台。

幸存成员则各奔东西,依附于彼时的强势军阀。冯芳投靠袁术;赵融、淳于琼则依附袁绍。

然而随着袁术的死亡(199)与袁绍的溃败(200),包括淳于琼在内的多位西园校尉,再度谢幕退场。

八校尉中,除曹操之外,幸存时间最长的应该便是赵融。

赵融在曹营供职时,虽然功不见列,却以“健啖肉”而闻名,还吃出了“腹尺”,甚至因此遭到祢衡的讥笑。

照此论之,曹操对待自己的这位老同事,可谓“尽心焉耳矣”;至少在物质待遇方面确实没有亏待对方。从某种角度看,也算是为当年效力的组织留下了一线火种。

西园八校尉虽然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不过该组织的成员对后续的历史发展确实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通过对八校尉的事迹梳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末历史的变迁。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forreading.

….

关于作者: yun

黄琬巧对文言文翻译(黄琬聪慧)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