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引:

荀子治学时说过:“法后王”,荀子学生韩非更是延伸其意“法后王”为“取法今王”(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商鞅也有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见改革之理,由来已久!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北宋之立,就如同文治的一次圭臬,确实达到了封建社会又一次集权的高峰,重文轻武更是扭转了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营造出一种文风当道,市民文化兴起的乐世。

但是,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武事不足,屡战屡败的尴尬;(有人统计过宋胜多败少,可以一论,但不可否认,宋朝对外战争很被动!)最终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衰弱之势!因此,希求改革以致富国强兵的行动宋朝屡有发生,而最出名,最有代表性,也最有比较价值的就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1043年)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1069年——1083年)。

庆历新政: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江苏苏州吴县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谥号“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于今。

范仲淹改革之初,宋朝三冗问题已十分严重,太宗时官吏的支出还是能够承受的,但是真宗、仁宗两朝,财政支出就变得异常拮据,随着中央集权加剧,官僚集团的扩张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而各地农民的反抗暴动也是接踵而至。据史料记载:南京(商丘)、京东、郑州、许州、滑州、解州、池州、清平军(山东章丘)、临江军(江西清江西)、建昌军、桂阳监及夔州、峡州等地都爆发了各种形式的起义斗争,规模大小不一。其中最大起义是庆历三年(1043年)沂州虎翼军座王伦率众哗变。

最恐怖的还有土地兼并问题!地主阶级的剥削方式其实是小农经济社会的经济来源的主干,每个王朝新建,都是土地归属关系的重建,而宋朝太特殊了,不抑兼并加上市民社会和市民经济的发达,造就了财富喷涌,土地却越来越集中的尴尬局面!

公元1043年,范仲淹上书仁宗皇帝《答手诏条陈十事》十项内容是: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这十项内容主要是针对宋朝的吏治、军事、经济、法律等四个方面,其中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双重性质)是为澄清吏治;均公田(双重性质)、厚农桑是为发展经济;修武备是为整治军备;覃(tan)恩信、重命令是行法治。

但是遗憾加上尴尬,庆历新政一开始有点整顿吏治和经济分配优化起色之外,一直非常被动,仿佛改革才是本末倒置!我们可以质疑改革,但是如此差强人意的表现让所有人都迷茫了,宋仁宗是第一个妥协的!

一年四个月之后,庆历新政被全部废除,范仲淹郁郁不得志写就了《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其实范仲淹从来没去过岳阳楼)。范仲淹改革虽然失意,但是其武功震西北,治家有格言,也不失为一段佳话。范仲淹曾亲定《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并且专门写《诫诸子书》教育自家子弟。比肩《颜氏家训》和《朱伯庐治家格言》。

世人评价范文正公亦有如下之言

(欧阳修:“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蔡襄:“公薨之后,独无余资。君国以忠,亲友以义,进退安危,不易其志。立身大节,明白如是。”

朱长文:“范文正公置义田、义宅,至今四十年,而丞相、侍郎兄弟(仲淹次子、三子)继承其志,近益增广。九族之间,莫不被其惠。”

王安石:“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苏轼:“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

熙宁变法: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谥号单字“文”,极为特殊,史称王文公,并且生前把自己抬进了孔庙!

1043年庆历新政之时,王安石刚刚22岁,当时还只是扬州签判,可以近距离看到范公堤(范仲淹在南通市地方任上所修工程),也可以远距离听闻范仲淹主持新政的开始。

1069年熙宁二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标志着变法开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变法事宜。

变法主要内容如下:

经济

1.青苗法: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

2.募役法: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可以交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3.方田均税法:下令重新全国清丈土地,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4.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可向州县政府贷款。

5.市易法: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6.均输法:设立发运使,统一收购和运输。

军事

1.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2.裁兵法:整顿厢军和禁军,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3.将兵法:置将与副将一人,副将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用以提高军队素质。

4.保马法: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5.军器监法: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

科举

1.改革科举: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被司马光保留)

2.整顿太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提举经义局,修撰儒家经典,编纂《三经新义》;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熙宁变法初期成效显著,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军队战斗力也有所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法的弊端也慢慢展现!首先就是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也是反对变法的主流;其次,熙宁变法的经济措施比较超前,最终造就了国富民弱的发展趋势;最后,王安石变法太死板严苛,而且用人不当,导致变法民怨沸腾,君主动摇!

但是,也应该看到熙宁变法的优点,尤其是熙宁六年(1073年),北宋大将王韶领兵出击,直接斩杀了数千敌兵,并收复了河湟一带(今青海东部)失地,使北宋的边界扩大了两千余里(陇右都护府)。

但是,王安石变法问题非常多,到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之后,变法就成了政府得钱的最后绝响了,司马光元祐更化之后,王安石彻底被打倒,其变法内容也基本全部废除!

王安石本来应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革新有其所成以然,却不想变成了第一次被罢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壮志未酬归故里;第二次罢相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自赏自许自怜自叹的可悲结局!

世人评价王文公亦有如下之言

(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

黄庭坚:“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张芸叟:“王介甫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寻绎,不可得矣。”

朱熹:“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司马光:“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

总:

两者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逃脱不了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始终是封建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调整,这也是历史局限的必然!而且,他们都败给了整个宋朝士大夫阶级,准确来说是宋朝的文人文风治国体制!

宋朝的商品经济虽然比较发达,但终究仍然属于标准的农业社会,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一些思想和措施比较超前,甚至有点王莽改革的味道。在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下,是不具备成功土壤的。

理学兴盛,文化也是一种桎梏!而既得利益者主要是文官,确切的说是文官地主!改革动不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最终这个理想就是梦想,甚至会从百姓身上突破,反而适得其反!

改革派容易形成朋党之势,甚至是滥用权力!范仲淹和滕子京,王安石和吕慧卿。致使变法最终失掉了民心、君心。甚至熙宁变法之后,文官集团党争成风,统治阶级权益分裂严重,高宗年间把熙宁变法发动者王安石说成是靖康之耻的祸首!

两次变法亦给我们的很多启示:改革一定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才能发展,我们要有改革和实践精神。

赵焱于2022年3月28日写就,共3300字,侵权请删除!

….

关于作者: yun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结果)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