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儒道互补(儒道互补的理解)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三教。“三教”之“教”是指道德教化,不是今日宗教之教。而其中源于古老中国的,更深层的是儒和道,孔子儒家和老子道家。佛教进来以后,吸收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注入了道家的超越精神和儒家的入世态度,形成中国化的佛教,不过中华思想的底色是由儒、道两家构成的。

儒家学说主阳刚,强调入世干政,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反,道家学说主阴柔,强调逸世无为,以柔克刚,即以静制动,“上无为而民自化”。这两者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似乎是对立的,其实是互补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吗!而且,据记载(或不确——作者注)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西行入周向道家祖师老子请教问礼。尔后答弟子问,仰慕赞叹:老子形神“犹龙”而不可言说矣!另外,两家还都共同尊奉众经之源《易经》为经典。儒家尊《易经》为五经之首,“孔子晚而喜易”,竟至“韦编三绝”。而《道德经》、道家无处不言阴阳,则与《易经》息息相合相通。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物等等。由此可见,儒、道两家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还有相通互补这方面,应予以特别关注。

>儒道互补(儒道互补的理解)

从现代人生思考方式的角度看,任何事物总是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儒家思想重在强调积极有为,道家思想重在强调自然无为,我们也应从中汲取相应的思考方式并形成一种有为与无为相统一的人生态度。确实,事在人为这种信念有助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我们有时也确实可以发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客观情势。人积极有为、工于心计、逐于利益、成于事业,这对于社会和人生固然有积极意义,但从人生和个人修养的角度看,似乎太功利的人就会多几分市侩气和世俗气。

用儒家的进取有为的精神激励我们为民族的进步、个人的发展去拼搏努力,去建功立业。用道家的柔性智慧来滋养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奋斗之余使自己的心灵归于平和宁静,抚慰我们受伤的心。儒家精神与道家智慧的结合,使我们进退总相宜,人格刚柔相济,使我们既有辉煌的人生,又有健全的人格,从而走向幸福人生!

《企业传承领袖班》由品誉集团、品道书院精心打造,致力研修优秀传统文化,邀请家文化研究学者康华兰老师主讲,带领企业家们从浩瀚的智慧海洋中找寻关于企业传承的核心密码,帮助企业家实现家族传承、企业传承、财富传承,成就百年基业的终极目标。品道书院《企业传承领袖班》邀您拨冗莅临!

….

关于作者: yun

儒道互补(儒道互补的理解)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