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庄子齐物论(庄子齐物论原文及译文)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庄子齐物论(庄子齐物论原文及译文)

【解义】

南郭子綦

修道者,号南郭,字子綦。颜成子游的老师。

隐机而坐

此处特指修道者的禅定打坐,非常人之坐。

先秦时代没有坐凳子的习惯,或跪坐,或席地而坐。此处结合下文来看,应当是凭几打坐入定。

机,通几,此处应是指一种有靠背的低矮坐具。

仰天而嘘

仰天嘘出一口气。

形容子綦先生从坐定中出定的状态。

荅焉似丧其耦

身形就像解体了,好似失去了主宰整个身体的心神。

荅焉,解体之貌。

耦,同偶,匹配,这里指与身形匹配的心神。耦,原义是指二人合作一起使用耕具耕田。

颜成子游

姓颜,名偃,字子游。南郭子綦的学生。

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怎么啦?(你的)身形竟然可以使得(看起来)就像(没有生命的)枯槁的木头,而你的心竟然可以使得就像(完全没有了火焰而熄灭)的死灰。今天这个隐机而坐入定的人,已经不是过去那个隐机而坐入定的人了。

【原文】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乎!”

【解义】

吾丧我

我忘失了我自己。

丧,忘失。

通于“汝”

【原文】

子游曰:“敢问其方。”

【解义】

道术。这里指如何理解前文所指的三种籁。

【原文】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解义】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大地所吐出的气,它的名字就叫做风。

大块,指大地,不妨可理解为即指地球这个整体。

噫气,吐气。

此句是拟人的写法,将整个大地视为一巨大的生命。就此来看,各种风无非也只是它吐出的气而已。

翏翏

象声词,像长风之声。

翏,音留。

畏佳

通“?隹”,像声词,音“唯唯”,也是像风声,此处是形容山林被风所扇动之貌。

鼻、口、耳、枅、圈、臼、洼、污

上述是例举八种百围大树身上的窍穴的形状。

枅,也即枓,柱头上的支持栱(梁)的方木结构。

圈,猪羊圈。

臼,石臼。

洼,凹陷。

污,下水管道。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这八种分别对应风吹大木前述八种孔窍所发出的声音。

激者,如水湍急声。

謞者,如箭头飞空声。

叱者,如呵斥声。

吸者,如呼吸声。

叫者,如呼叫声。

譹者,如哭声。

穾者,如深谷回声。

咬者,如哀切声。

前者唱于,后者唱喁

前一窍穴发出“于”的声音,后一窍穴就紧跟着发出“喁”的声音。

词句形容山林中风吹树动,各种声音前后相随相和,变化多端的样子。

泠风

小风

飘风

旋转风

应和,相和

厉风

大风

停止

众窍为虚

形容风停止后,万籁寂寂的样子

调调、刀刀

都是象声词,形容树林的两种不同的来回动摇之貌。

前一种是来回不断反复发出“调”(音条)、“调”的声音,后者是来回不断反复发出“刀”、“刀”的声音。

【原文】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解义】

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

所谓地籁指的就是各种窍穴所发出的声音,那么所谓人籁就是指各种乐器的声音了。

比竹,指各种乐器。

吹万不同

风吹万种窍穴发出万种不同的声音。

使其自己

使得它们(窍穴)各自都有自己的不同特征。

咸其自取

(各种不同的声音)全部是各个窍穴缘于自身特征所取而有的。

怒者其谁邪?

然而又是谁在鼓努这风与窍穴的激荡,而有这各各不同的声音呢?

怒,形容风与窍穴的相互激荡。

风是变化的,窍穴是不同的,但是使得风与窍穴相怒的隐形或无形力量却不是杂多的,而是同一的。

这虽然完全无形却又是真实存有,令万有归一的力量,不妨名为“天籁”,它是地籁、人籁之所以成形的原因,然而却又是完全不可见不可听闻的。

【总结】

南郭子綦达到了一种“坐忘”的境界,遗忘了身心之存有。

如何做到呢?他的弟子颜成子游请教。

于是子綦就打了一个比喻,用地籁、人籁与天籁的关系,来启发子游领悟“天籁”,也即“齐物”归一的大道。因为只有领悟大道之后,才有可能“坐忘”身心。

地籁之所成,比喻的是身体,山林中树木、窍穴及风的互动关系,比喻的是身体的各种作用。而人籁,比喻的则是心之各种聪明,能对身体进行种种功能指挥。

然而就像地籁、人籁离不了天籁一样,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身心,同样另有“真宰”等待我们去发现、领悟,这是庄子在《齐物论》后文将继续论证的!

….

关于作者: yun

庄子齐物论(庄子齐物论原文及译文)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