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说的人物是)

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夏本纪》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我国有着诸多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有的解释了华夏民族的起源,有的则阐述了真实发生的事件。与此同时,神话传说交相辉映又错综复杂,将真相与想象全部都包裹在了一起。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说的人物是)

1999年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人员来到青海,与青海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察队,开始着手考古工作。

之所以组成考察队在青海开展考古工作,是因为这里发现了一处距今约四千年的遗址–喇家遗址。

经过一番的挖掘之后,一个范围约20万平方米的区域被确定了出来,此处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生活区域,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也逐渐显露出来。

当考古人员拿起陶碗时,所有人都被扣在碗里的东西惊呆了,因为在陶碗之下扣着的是纠缠在一起的面条,可见当时这里的人们已经过上了相当不错的生活。

这碗面条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堪称是考古历史上的一大奇迹,这碗面条也成为了最古老的面条。令考古人员不解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扣在碗里,面条也会很快腐烂变质并最终与泥土融为一体。

随着进一步地挖掘这个问题得到了答案,同时也揭开了一段悲伤的历史。

在考古人员的努力下,后续许多大大小小的完整人骨被挖掘出来,这些人的骨姿虽然各异,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时这里的人们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洪水。

人骨当中有的是一位母亲搂着一个孩子,孩子的头扎到母亲的怀里,而母亲则仰着头似乎在祈求着什么;有的则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家里的男主人用身体将家人掩盖在自己的身体之下……

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洪水到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面临这一巨大灾难时,他们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这些人骨所展现的正是他们面对巨大灾难时的最后反应。

地震过后,多人幸存了下来,但他们仍然没能逃过死亡的命运,大地震造成了山体滑坡,碎裂的石块在喇家遗址上游四十公里处的河谷堆积起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石坝。

正是这些石坝阻住了黄河的去路,进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几个月后湖内的水位暴涨最终冲垮了石坝。就这样,凶猛的洪水在大山之中肆意横行,再也没有谁能阻止这场滔天大祸。

话说,洪水在经过喇家遗址之后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洪水的猛烈冲击之下沿途的村落全都没能幸免,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都失去了生活已久的家园。

肆虐的洪水使得位于山西的陶寺也没能幸免,此地作为舜帝居住的地区,虽然比其他部落文明较为先进,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同样无能为力,毫无疑问陶寺也遭受到了极大地破坏。

为了治理水患舜派出鲧负责治理洪水,面对这场水患舜采取筑坝的方式进行治理,希望能够依靠堤坝维护陶寺地区的安全。

然而这一方法没能根治水患,洪水一次又一次地冲垮了堤坝,百姓在一次又一次的筑坝中丧失了信心。

九年之后,鲧因治水不利而被舜帝处死,处死鲧之后,他的儿子大禹接过了父亲的担子继续治理洪水,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大禹决定采取疏导的方式来治理水患。

华夏民族的族人在大禹的带领下踏上了治水的征途,他们跟随着大禹的脚步为疏导洪水而奔走。也是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曾经三次路过了自己的家门,但一次都没有回去过。

根据历史的记载,大禹的妻子是一位美貌的女子,每次丈夫路过家门时她都满怀期待地站在门口,希望能与大禹短暂地相聚,却又因害怕延误治水进度而离开。

也正因为大禹起到了表率作用,跟随他的人们才会无怨无悔地追随他,直到水患彻底被根除。从治理水患到水患治理结束,期间一共持续了13年,13年间大禹一直在外奔波。

这样公而忘私、民族至上的精神让无数人为之称赞,直至到了现在教科书上依然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宣扬着他民为邦本的高上品德与思想。

不仅如此,考古学家还发现这里存在大量人为破坏的痕迹,也就是说这里曾经发生过冲突,就连墓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根据一些专家的推测,大禹成为夏王朝的缔造者,并非是由舜帝禅位而取得的权力。

至此大禹治水的真实过程也逐渐浮出水面,父亲被杀害之后舜帝派大禹继续治水,结果任务后的大禹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

父亲因为治水失败而被处死,自己如果不能够成功治理水患,或许下场也不会比父亲好到哪去。

于是乎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大禹认真地对水患进行分析,在想好治理对策后便开始带领手下的人们开始对水患进行疏导,每天都过着“生不由己”的日子。

或许这时的大禹可能路过了自己的家门,但由于不敢延误治水进度,亦或者也害怕有人在舜帝面前告状,他玩忽职守因公废私所以才没有回家。

沿路中所有的村落,大禹全都有权让他们迁移到其他地区居住,为治理水患让出道路。而在治理水患时大禹还扮演了守护者的角色,群落虽然被大禹下令迁移,但都对大禹感恩戴德。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里面的老百姓逐渐习惯了听从他的命令。此时大禹再度从自己家的门前经过,为了体现自己的大公无私,他依旧没有回家看望妻子。

当时,大禹知道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率领人们找到舜帝要求舜帝“禅让”。不难想象,当所有人都对大禹感恩戴德的时候,作为65的舜帝恐怕很难接受这个现实。

正如韩非子所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一个人无论品格多么高尚,当大权即将旁落之时垂死挣扎也在所难免,更何况在那个蛮荒的年代。

….

关于作者: yun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说的人物是)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