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太湖冤魂事件(太湖冤魂事件百度百科)

文/刘先澄

阆中光灿夺目的人文历史轨迹上,镶嵌着历代贤官良吏一路走来的足迹,屹立着一座座用道德和血汗构建的丰碑。这里千古流传的淳风厚俗、至今还大放异彩的人文胜迹,无一不是他们品节、智慧和奉献的结晶。他们中,不仅有由阆山阆水养育出来的俊彦英才、被朝廷派到全国各地任职的官员,也有钦派外省人莅临任职、称得上清廉勤政、百姓爱戴的“阆中官”。更有从阆中这块人文热土起步,成长为朝廷大臣的好官。明代阆中法官胡执礼,就是典型之一例。

>太湖冤魂事件(太湖冤魂事件百度百科)

胡执礼,字汝立,号雅斋,祖籍兰州,自其父始,为今甘肃永昌人。幼年好学,十一岁为“博士弟子员”(明清生员的别称,即秀才)。十七岁中举人,二十一岁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进士。授任四川保宁府推官,就任于阆中,因才能卓越,清廉公正,刚直不阿,颇有政绩,累官至“副部级”的户部右侍郎兼南京户部右侍郎,与大名鼎鼎的张居正、海瑞同在朝廷为官,死后赠户部尚书(正部级名号)。在其家乡河西地区,胡执礼是负有盛名的历史人物,人称“胡阁老”,《阆中县志》、《保宁府志》也有记载。

明朝官员图

青年胡执礼在阆中任职时所表现的操行和才干,为官民钦佩,后世传颂,至今仍值得考述。

推官唐朝始置,以后历代均设,为掌治地方刑狱案件的官员。明朝的推官是各府掌理刑狱的佐贰官,除京城外,地方各府推官,相当于如今的中级法院院长,还兼审计职能,为正七品。

年方弱冠的胡执礼来阆中就任保宁府推官时,保宁知府罗廷绅见其稚气未脱,有几分轻慢,曾当着面说:“胡大人如此年轻就中进士,又当上本府推官,想必是朝中有靠山吧?”胡执礼答道:“如今朝廷大臣,几乎都是中原江南的名人,我祖籍为偏远的甘肃,即使想攀附,也不知能找何人!”罗知府笑道:“当今世风日下,有钱也能使鬼推磨。”胡执礼正色严词答道:“大人此言差矣。一则学生家境贫寒,无钱贿及朝臣;二则自幼受父母教诲,师尊明训,行贿乃为不义之举。大人若视学生年幼,可还曾记否秦之甘罗、西汉霍去病、东吴周瑜,他们年未及冠,即成大用。学生自愧不才,二十有余,尚才涉事,今又被大人讥笑,实在羞愧。”罗廷绅十分尴尬,笑道:“如此说来老夫年过半百,也才作个知府,更是无地自容了。”

胡执礼上任伊始,立即投入工作,将府辖二州八县历年旧案一一翻检。三日后,他带着全部旧案文牍一百余件去拜见知府。罗知府大为迟疑:“难道这么神速就阅完了全部卷宗?”胡执礼答道:“知府大人如有不信,可随意抽查。”当罗随便翻了几卷后便问胡:“看完卷后,有何想法?”胡答:“有三十六卷,判决有误,须重新审理。尤以剑州(今四川剑阁)赵廷强奸民女、逼死人命一案,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此案若不纠正就难以伸张我大明王法。”

罗廷绅系陕西淳化人氏,中举后宦海沉浮,五十出头才升至保宁知府,深谙世俗官风,除官场应酬外,多热衷于打雀牌和赏玩金石文物,对政务擅于敷衍、推诿,处事力求四平八稳。想不到如今遇上个初生牛犊,既不谙事理,又不通人情,还执意较真,志在扶正祛邪、除暴安良。更要命的是胡推官所提到的赵廷,乃当朝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赵炳然的公子。罗知府想从中阻绕,让胡执礼没去得罪权贵,但被这书呆子顶了回去,只好借故回避。

其时,胡执礼完全知道赵廷是当朝重臣赵炳然的儿子。但他更清楚,原籍保宁府剑州的赵斌然,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清正廉明,体恤民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他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平定滇南叛乱,扫清东南倭寇侵扰,挥师漠北抵御外侮,战功卓著,为国家民族立下了卓越功勋,口碑卓然。特别是在任顺天府巡按御史、江西监察御史、宣化大同总督等任上,他手持“绳愆纠谬”监察大印,曾弹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和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破获数起渎职腐败案件,查处了多名贪官,成为著名的监察官,多次受到皇上奖赐。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杨慎曾题诗《赵剑门侍御》赞叹:“穷海炎荒想震霆,倚天长剑试新刑。乾坤剩有埋轮地,烟雾难迷执法星。泾渭两行分白简,枭鸾六合判青冥。九苞一响律千仞,憔悴尤能泽畔听。”胡执礼相信:蜚声朝野的好官赵炳然,绝不会姑息其子败坏朝纲、损其名节!

胡执礼决心重审此案。公堂上,虽人证、物证确凿,飞扬跋扈的赵廷还想百般抵赖,但嚣张气焰已有些收敛。胡执礼担心此案会株连到赵炳然大人,便决定亲自将案卷送往刑部,再到兵部面见赵大人说明情况,防备佞臣伺隙攻击。正欲动身出发,时任四川巡抚(相当于四川省长)张时竟亲临保宁府,声色俱厉地斥责胡执礼:“赵廷一案已结,且报刑部批示,今何以又作折腾?”胡执礼坦然答道:“虽已结案,但审之不公,而今重审,正是为正国法、雪民冤,有何不可?”张时说道:“重审此案,到底受何人旨意?”胡执礼说道“全是下官的主意。”张时说:“你违抗刑部批示,擅自重审旧案,该当何罪?”胡执礼说道:“除暴安良,为民雪冤,乃我大明王法之宗旨,况刑律一百二十条中有‘审冤案,先不经刑部’之定法,大人该不会忘记吧?”张巡抚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胡执礼快马昼夜兼程,终于赶到京城,拜见刑部尚书(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郑晓,当面呈上重审赵犯的案卷,并反复强调:“赵廷逼死人命,当问斩刑。况此人一贯作恶乡里,鱼肉百姓,实属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告慰冤魂和平息民怨”。他又到兵部拜见赵炳然侍郎并将实情相告。赵大人沉默良久,哽咽道:“都怪老夫教子无方。孽子犯罪,按王法处置,决不姑息纵容……”。赵不愧是大义灭亲的好官,写了亲笔信,让胡转交四川巡抚张时。当初受赵炳然举荐才到四川任职的张巡抚,阅信后只好同意将事先已带走的赵廷,押回保宁府。当年秋天,在剑州斩首,终于大快民心。

胡执礼在推官任上发奸擿伏(擿读tan。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语出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执法严明,不避权贵,才能卓越,使保宁知府罗廷绅十分敬畏。罗知府便主动向朝廷举荐,不久胡被提升为刑部主事,相当于最高法院办公0主任(正六品)。

从此后,胡执礼任京官十余年,官职屡有升迁。他先调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相当于人事部管理干部升迁调动的司长(正五品);又晋升为右通政提督誉黄,负责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相当于中央办公0副主任(正四品);后又调升为任掌管车马的太仆寺卿、专司御膳的光禄寺卿、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寺卿(均为从三品);再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相当于中央纪委、监察部副部长(正三品);接着迁任应天巡抚,即巡视京畿南京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从二品);又调任户部左侍郎兼总督仓场,相当于财政部管理全国粮仓的副部长;户部右侍郎兼南京户部右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正二品)。受过阆中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胡执礼,无论任什么官职,总是廉洁奉公,正直有为,建树多多,堪称政绩卓越。

更为难得的是,胡执礼功高绩著,职位显赫,却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勤政廉洁,不惧邪恶,体恤民情的优良品质。而恰在任职京都的这个时期,他却面临着艰险的考验。

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朝政,胡执礼与权倾一时的张居正同朝为官。一次,张居正虚构罪名,整理假材料,欲诬陷持不同政见的官员。在阆中挺着腰杆秉公执法、从无迎奉谄媚的胡执礼,岂能昧着良心枉法害人!他坚持依律办事,正直不阿,拒绝在材料上签字,义正言辞地说:“杀人媚人,吾不为也”。胡执礼公开抵制张居正诬陷忠良的行为,引起张的不满,遭到张党羽的中伤,但他仍然持正不阿,浩气凛然。

万历皇帝

万历六年(1578),胡执礼在应天府巡抚都御史任上,通过近两年对江南一带水患的深入调查讲究,向朝廷请旨疏通吴淞江、黄浦江,全面治理长江下游太湖地区一带的水涝灾害。获准后,他主持疏通了干河支港数百条,大江泄水入海,小河通湖达江,小小溪则引流灌田。同时修复了白茆塘,秀州塘,蒲汇塘,孟渎河,舜河,青港。继而又建议获准疏疏浚了支河,疏通吴淞江160里,筑塘90余处,新开河道123条,疏通旧河道139条,并在上海李家洪,老鸦嘴一带筑堤坝36里。水患消除,政绩卓著,获得明神宗皇帝的信任。这使张居正更加忌妒,更遭到其党羽诽谤。

胡执礼得罪了张居正,受到攻击后,并不屈从。惹不起躲得起,他于万历九年(1581年)称病告老还乡。回到家乡永昌后,他创办学塾,亲自执教,筹设学租三百多石,扶植后学,造福桑梓,后人十分崇敬。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后,胡执礼又被重新起用,仍任户部左侍郞,兼南京户部右侍郞。十六年(1588),南北各省连荒,民多流离失所,胡执礼上疏赈灾,救活无数饥民。还做了许多体恤民困、惩治贪官、疏浚河道的业绩。他还先后两次为廉吏海瑞鸣不平,申奏上书。

万历十七年(1589),胡执礼以劳致疾,卒于官邸,年仅51岁。因其政绩显异,皇帝赠户部尚书(正一品,相当于正部长待遇)。在其家乡永昌,流传着胡执礼灵柩归乡的传说。

相传胡执礼因为官廉洁,家中清贫,亲人送灵柩还乡时,竟没有什么财物。老家人以砖瓦装袋驮运,强撑面子。不料有人向明神宗进谗言,欲加之罪。神宗派人验看后才知真情,大为感动,特降旨:置办大红棺材和三丈六尺高的引魂幡,还特准灵柩所过之处,遇着州府县城楼门,魂幡子可不低头,“遇州拆州,遇府拆府,遇县拆县”。人们说,神宗是在用这种办法,向沿途州府县为胡执礼筹划魂归故里的盘缠。据说永昌丧葬习俗流行大红棺材和三丈六尺高的引魂幡,就缘起于此。

明朝大臣塑像

胡执礼从阆中任保宁府推官起步,以清廉勤政,官至朝廷重臣,为官三十年,刚正不阿,功勋卓著,德高望重。当时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祯,对其推崇备至,在给胡执礼的饯别诗中写道:“关西清白古来传,数到胡威更莹然”,“四十三台尔最贤”。胡执礼去世后,永昌县官民为纪念这位卓越的清正官员,在城中竖立“志存报国”、“早岁登瀛”、“黄甲开先”三座牌坊。现在民间还流传着不少“胡阁老”的轶闻。

….

关于作者: yun

太湖冤魂事件(太湖冤魂事件百度百科)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