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名校试题

陕西省汉中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汉中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内容:
汉中市2024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历史
(命题学校:龙岗学校)
说明:本试卷共分两部分,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参密封钱栏内。
2、每小题进出答案后,必须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按零分计算。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羸蛾之肉,时多疾病毒伤
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
民知所辟就。”这一记载可用来考证()
A。早期国家的不新演进
B,精耕细作的生产萌芽
C.远古人类的农业起源
D.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
2.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天生民
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辅佐君主的大臣),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师旷的回答反映了()
A.等级分封逐步瓦解
B.具有早期民本思想
C,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例如准河流域的芍陂,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关中平原的郑国渠,这些工程的修建体现出()
A.铁犁牛耕的普遍推广
B.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C.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
D.农耕经济的显著发展
表1中的中料反映了泰代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和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
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一摘编自【关】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3月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
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2分)
27.【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埋。传统中国的正式官僚体制只能到地方州县一然,州县
以下的基层社会则是以士钟、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的地方自治。中国自秦以后形成以地蒙为特
征的乡里组织,其积能主要是负责征派赋税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汉文帝曾有三老“各率其意
以道民”的诏令,乡官甚至可以通过察举制度进入中央官僚系统。待到隋唐时期,优秀士人不再
愿意委身乡村的琐屑工作。至两宋改制,背靠政权的保甲长在乡村的影响力不及拥有功名的士掉
与基于血亲伦理的族长。保甲建制近似县级政权的派出机构,其管理者近乎沦为县级官员驱使的
差役,同时还要侍奉地方士绅,“士民”常不愿充任。
—一摘编自潘建雷等《权成的构成:乡村治理秩序的古与今》
材料二
3乡村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乡村
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理论指导,二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三是明确提出“抢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一摘编自耶春林《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两宋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和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新时代乡村治理思想的密码是什么?(6分)
28.【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放弃参战的努力。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
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
新的谋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向协约国源出华工的策略就是在这种氛田中应运而出的。华工出洋计刻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从
1916年到1918年,共有超过14万名华工被英法运送到西线战场,他们从事修建铁路,挖摇战壕
等各种工作,至少有3000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战结束后,华工仍继续留在欧洲清理战场,参与战后重建。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政府
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道交请愿书,要求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对蔡
元培等社会精英而言,中国社会改革与国人出国息息相关。他们提倡国人到国外工读和积极帮助
在法华工。借助华工来改透中国也是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青年时代的理想和志愿。
华工归国后成立了自己的现代工会,自己挑救自己的命运。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
经历使他们在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摘编自徐国琦《为文明出征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华工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华工赴欧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华工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9分)
29.【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65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
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
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
先、钱学森等。
一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材料二
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而监禁。1953年8月,中美罐签订朝解停战协定后在
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目政府的努力,美国政俯不久被迫把禁止中目学者出境的禁令取
消,但以“雏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1955年,在毛译东3和周思来总理的争取下回
到中国。在面对新中国航空事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现实,线学森打破传毓观,点,提出优先发展战咯
导弹事业。60年代初,在物质匱乏与苏联技术援助中断的情况下,钱学森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
仅用5年时间便走完了战略导弹从仿制到独立研发的道路。
一摘编自张纯如《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回国的背景。(8分)

….

关于作者: yun

陕西省汉中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的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