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知识

朱元璋血洗湖南(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

易华,字闻远,元代湘乡县堂甲湾(今湘乡市潭市镇大坪村)人,生于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其祖父易炎正,延祐进士,精程朱理学,讲学天下,家财殷富。易华幼承家学渊源,研习礼法,扶危济困,仗义疏财,人缘物望为一方之首。他身材魁伟,尚武任侠,多结海内豪俊。

元末红巾起义爆发后,各地英雄举旗聚义,反元蜂起。易华乘机令民结寨自保,在堂甲湾筑箭楼,专人守御。不久,附易华者发展至7县48寨。蕲州徐寿辉发动红巾起义后速派陈友谅率部向南发展。易华闻风率众响应。湖南、江西归入徐寿辉新建的天完国,为时10年。

>朱元璋血洗湖南(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

1360年,徐寿辉死后,陈友谅自立为汉王,授易华湖广参政。易华倾力相助。后陈友谅与朱元璋争战于鄱阳湖,中箭身亡。其子陈理继位,又于次年被困武昌,被迫投降。

1365年,朱元璋改称吴王。易华自知已无力与吴王为敌,纠合湖广地方10余支小股义军投奔朱元璋,朱仍授易华湖广参政。是年,朱挥师北伐,派阳从政广搜田赋,厚集粮饷。阳从政理粮册知易华普助陈友谅父子军粮各十万八千石,尤其是第二次的助粮,支持陈理坚守武昌达半年之久。朱元璋闻讯大怒,不顾民穷财尽、命令以易华助粮数作为湘乡秋粮定额,永远照纳。该数较宋元湘乡征粮旧额三万三千石增加两倍,比邻近的湘潭、醴陵、宁乡等县也高出两倍。

易华挺身而出,与催粮官阳从政抗辩。易华说原来的高额苛捐为陈友谅所逼,湘乡父老皆恨之,今吴王伐罪吊民,不应再以此苛征湘乡之人。阳从政反诬易“逆君蟊贼,不思引咎,无理取闹”。易华据理坚陈:“过去那种因军事地理限制所做出的错事,于老百姓何罪?我易华,受任参政,如果不为民请命,默无一言,那是卖众以求荣,我不忍那样做。迫于年纪老大,方期归顺,翘首盼望新政治的改革,阁下应认真处理此事才行。”阳从政不听,以“不从者,杀!”相威胁。

消息传到湘乡,群情汹湧,请易华联7县48寨之人以抗吴王军。易华知累及父老甚矣,决心以拼相抗。先率7子变姓名,间道走江西,后潜回湘乡,于夜里“椎牛飨士,与四十八寨诸豪酋长,歃血誓师。”易华率众再次起义,以七十高龄据鞍指挥,往来参战。浏阳及长、岳、衡、宝、永、道各地纷纷响应。吴王派军严加镇压,所过湖南州县,屠戮甚众,血洗湖南。易华知吴王大军实冲他一人而来,殃及无辜,于心不忍,乃于常据地湘潭乌石寨声言投水死,士卒奔溃,其他山寨义卒星散。吴王军见不再有抵抗,遂班师北还。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位金陵,闻易华其实未死,大怒,即遣明军搜湘乡,又不得,乃毁易华住所,并大肆屠杀湘乡、湘潭百姓。十室九空,无人收尸,瘟疫流行,湘潭民间以嚼槟榔抗疫,嚼槟榔习俗流传至今。后迁江西移民入湘,史称“江西填湖广”。

湘中第一峰~湘乡裹忠山

后易华退据湘乡上麓塞,纵火焚山,扬言自焚,明军信以为真。其实易华已先行逃出,夜潜军中,杀阳从政,匿其尸于大坪山中,复走江西袁州,一直活到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83岁去世,后移葬湘乡县老二十九都羊楼冲钟鼓石。他的一套盔甲及一双马靴,民国后期尚见珍藏于长沙市药王街易氏总祠。易华虽死,湘乡随粮却未取消,直至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才比照长沙则例核减,延续了近400年的仇堕冤案方结束。

为了纪念易华这位农民起义领袖和反抗堕粮的英雄,表达对这位“胸兵十万,勇冠三军,反元抗暴,保境安民”,一心为贫苦百姓而英勇献身的侠义英雄的怀念,有乡民把他当作保护万民的一方神灵而建庙塑像,虔诚奉祀。其中最负盛名、奉祀至今的庙宇是湘潭乌石峰上的易华庙,这座庙宇有一首对联:神恩浩荡,保障一方,有功德于民则祀;庙貌堂皇,巍峨万仞,想英灵历劫如生。#历史##湘潭头条#湖南那些事#

….

关于作者: yun

朱元璋血洗湖南(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的热门文章